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萨满鼓的意思
萨满鼓

基本解释

   萨满鼓sà mǎn gǔ

  萨满鼓是蒙、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的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神鼓、抓鼓、手鼓、单环鼓,鄂伦春语称文土文。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区。

详细解释



   历史记载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北方民族的先民曾在贝加尔湖沿岸、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等处的岩壁上,刻画了萨满巫师手执萨满鼓舞蹈的形象。到了元代,萨满歌舞艺术得到高度发展,步入巅峰时期。元代诗人吴莱《北方巫者降神歌》诗中有:“天深洞房月漆黑,巫女击鼓唱歌发。……筝琶朋稍凄 霜风,暗中铿然那可触?……健鹘影势同飞翻。”记载了萨满歌舞表演时,除使用萨满鼓外,还有古筝和琵琶等乐器伴奏。在《多桑·蒙古史》中也载有:“击鼓诵咒,逐渐激昂,以至迷惘。及神灵附体也,则舞跃瞑眩,妄言吉凶。”清代《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载:“满洲有跳神之俗,其任司祝者,诵祝文舞蹈击鼓……其鼓别有手鼓、架鼓,俱系主家自击。”从元代至今,这种使用神鼓表演萨满歌舞的带娱乐性质的祭祀活动,一直在上述各民族中盛行。相传,旧时满族各地优秀萨满表演者,除参加场面隆重的表演外,每年都有被召进宫为皇帝表演萨满舞之俗。清代宫廷宴乐中演奏清乐的乐器里,就有萨满鼓。

  关于萨满鼓的形制,《牡丹江风土志》载:“神鼓,普通圆形,纵八十二厘米,横五十厘米,一面包羊皮,中心一铜环,以四皮绳十字形结框上,上部缀铜钱八枚。”这与《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所记及赫哲族民间流行的萨满鼓基本相同。勤劳的赫哲族人民,聚居于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三江平原上,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萨满鼓是赫哲族民间常用的乐器之一。?

  萨满鼓的外形和使用方法

  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近代多用圆形的萨满鼓,鼓面直径50厘米、鼓框高5.5厘米。单面蒙以牛皮或蟒皮,背部置铁制或皮绳编制的圆环,并在环中串有三个小环,手掌抓握大环,拇指、食指、中指伸入小环。以鹿、狍的前小腿或藤棍为鼓棰。

字义分解

读音:sà

[sà]

〔菩萨〕见“菩”。 ◎ 〔萨满〕跳神作法的男巫。 ◎ 姓。

读音:mǎn

[mǎn]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满足。满意。充满。饱满。美满。满腔热血。琳琅满目。满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满员。满月。不满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满。志得意满。 ◎ 十分,全:满世界(到处)。满堂灌。满天飞。满园春色。 ◎ 使满,斟酒:满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族。满文。满汉全席。 ◎ 姓。

读音:gǔ

[g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手机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中国古典名著歇后语
  • 校园故事
  • 哲理故事
  • 动物
  • 对联之最
  • 致富指南
  • 成语谜语
  • 综合谜语
  • 神话传说
  • 整人笑话
  • 西藏方言
  •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 蛇年对联
  • 云南方言
  • 组词造句
  • 祝寿对联
  • 词语谜语
  • 澳门方言
  • 希腊神话故事
  • 华北地区方言
  • 笔画
  • 对联
  • 经典童话
  • 成语
  • 四川方言
  • 方言
  • 新疆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