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蔑有?”《东周列国志》第十回:“且弑逆之事,何国蔑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地之於草木何地不生;国之於人材何国蔑有。”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如此公者,何代蔑有哉。”
读音:miè
[miè]
目受伤而不明。 ◎ 无,没有:蔑以复加。 ◎ 小:蔑视。轻蔑。 ◎ 灭:“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 涂染:诬蔑。污蔑。
读音:yòu,yǒu
[yòu,yǒu]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 表示大、多:有学问。 ◎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