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藤碎补
拼音:Ténɡ Suì Bǔ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sorium hymenodes(Kunze)Ching[Polypodium hymenodes Kunze]
藤碎补也称千里马、赶山鞭、上树草,属于中医药材,主要适用于清热止咳;活血通络;除湿止痛。主咳嗽;骨折;跌打损伤;劳伤疼痛;风湿痹痛。
原形态
攀援植物,植株高约30cm。根茎长而横生,粗2-3mm,黑色,鳞片棕色披针形,常脱落。叶近生;叶柄长4-6cm,淡棕色;叶片纸质,披针形,长20-30cm,中部宽约2cm,尾尖或渐尖,向基部渐变狭,下延于叶柄,边缘波状,干后绿褐色,光滑;叶脉略可见。孢子囊群大,圆形,散布于叶片的背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读音:téng
[téng]
指“白藤”、“紫藤”:藤条。藤椅。藤床。 ◎ 〔藤黄〕a.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树脂黄色,有毒;b.这种植物的树脂,可作国画颜料。 ◎ 泛指匍匐茎或攀援茎:藤本植物。瓜藤。葡萄藤。顺藤摸瓜。
读音:suì
[suì]
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碎裂。粉碎。粉身碎骨。 ◎ 零星,不完整:碎屑。琐碎。碎琼。支离破碎。 ◎ 说话唠叨:嘴碎。闲言碎语。
读音:bǔ
[bǔ]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 益处:不无小补。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