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瓜,别名蛇豆、蛇丝瓜、大豆角等,葫芦科栝楼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在西非、美洲热带和加勒比海等地也有栽培,中国只有零星栽培,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地区种植较多。
简介
学名 : Trichosanthes anguiua
名称 : 蛇瓜
别称 : 蛇王瓜
分布 : 原产于热带亚洲,广泛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印度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台湾在日据时代就有零星栽培。
分类 : 葫芦科、栝楼属
品种 : 依果体分为短果型、长果型。依皮色分为灰白色系、绿色系、青黑色系。 在广东地区,有些蛇瓜初成熟的时候为绿色;渐渐变老为黄色;有些留种的外皮可变成红色。
型态 : 茎蔓纤细,茎横切面5角形,叶密生绒毛,掌状3~7裂,同株雌雄异花,花瓣白色,5裂或6裂,雌花之花托肥大,酷似一条扭曲的小蛇瓜,果实两端渐尖细,长30~160公分。
用途 : 观赏兼食用,一举两得
花期 : 5~10月为产期 管理 : 生性强健,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生育适温25~30度,忌低温霜害
施肥 : 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之土壤或砂质土壤为佳、日照要充足
种植 : 种植采用播种法
食用方法:嫩蛇瓜可切片素炒,也可与肉炒或作汤。生吃时皮有特殊臭味,肉无臭味,但煮熟后臭味消失,清香可口,,别具风味。
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嫩瓜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臭味,但是煮熟以后则变为香味,微甘甜。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蛇瓜的嫩果和嫩茎叶可炒食、作汤,别具风味。蛇瓜少有病虫危害,可成为无公害蔬菜,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没有尝食过的人会觉其有一股腥味,不敢购买,但一经尝食后就会认可,所以需要进行宣传。
SnakeSquash蛇瓜,别名蛇豆、蛇丝瓜、大豆角等,葫芦科栝楼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在西非、美洲热带和加勒比海等地也有栽培,中国只有零星栽培,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地区种植较多。蛇瓜以嫩果实为蔬,但嫩叶和嫩茎也可食。
品种及特征
北京郊区栽培的品种是早年从南方引进,丰台区花乡有零星栽培。蛇瓜的根系发达,侧根多,易生不定根,茎蔓细长,长可达5~8米,茎五棱、绿色,分枝能力强,叶片绿色,掌状深裂,裂口较圆,叶面有细绒毛,花冠白色,花单性,雌雄同样异化,雄花多为总状花序,蕾期为青绿色,将开时浅黄绿色,雄花的发生早于雌花,一般雌花于主蔓20~25节处开始着生,以后主蔓、侧蔓均能连续着生雌花。嫩瓜细长,瓜身圆筒形或弯曲,瓜先端及基部渐细瘦,形似蛇,瓜皮灰白色,上有多条绿色的条纹,肉白色,质松软,成熟瓜浅红褐色,肉质疏松。种子近长方形,上有两条平行小沟,表面粗糙,浅褐色,千粒重200~250克。 蛇瓜喜温、耐湿热,肉质根,根系发达,在15一40℃的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各种类型土壤均可栽培。蛇瓜的全生育期约180-200天。蔓性草本,生长势旺盛。叶色深绿,两面密生绒毛,掌状,叶脉放射状。雌花单生,雄花总状或复总状,花瓣须状条裂,有分叉且弯曲。果实长条形,两端尖细,尾端常弯曲,横径4-5cm,长2.5m。嫩果有茸毛,果肉厚3-4mm,肉质松软,有鱼腥味,成熟果转为橙红色,种子为土褐色,表面粗糙,具2条平行小沟,千粒重200~250克。蔓生攀缘,分枝性强,一般主蔓长3米左右;于第11叶位前后开花结果,花白色;果实如蛇形,单瓜果450-600克,单株平均结瓜24条,嫩瓜肉呈淡青色,皮呈淡绿色,成熟瓜皮由青变红,采摘期为6月一9月底;平均亩产量1560公斤。
读音:shé,yí
[shé,yí]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读音:guā
[guā]
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西瓜。冬瓜。瓜蒂。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瓜瓜天下”)。瓜葛。瓜代。瓜李(指嫌疑的境地)。瓜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