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拒辙(螳螂拒轍)
犹螳臂当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及其申誥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螳螂拒辙
读音:táng
[táng]
〔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螳螳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螳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读音:láng
[láng]
〔螳螂〕见“螳”。 ◎ 〔蜣螂〕见“蜣”。 ◎ 〔蟑螂〕见“ 蟑”。 ◎ 〔蚂(mǎ)螂〕见“蚂2”。
读音:jù
[jù]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 古同“矩”,方阵。
读音:zhé
[zhé]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 ◎ 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 ◎ 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 ◎ 办法,主意:没辙了。 ◎ 途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