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女士”,也就是西班牙流感,最早发生于1918年3月4日。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00万人患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且主要夺取青壮年的生命,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女士”。至于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西班牙女士”(SpanishLady)是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一种别称,现有的医学资料表明,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00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但该流感呈现出的特征为“W”型,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人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女士”。
西班牙女士 - 历史
西班牙流感病毒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
第一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材料,目前得到确证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当时的症状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
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中国、西班牙、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第二波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
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
1918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欧美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
在澳大利亚,流感延续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于在夏威夷,则是延续到了1920年3月。[2]
西班牙女士 - 影响
对中国影响
1918年3月始自广州直至东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广泛,北平警察患病过半,哈尔滨40%人被感染,学校停课,商店歇业。上海也出现过两个流行波。
该流感造成当时的台湾约4万余人死亡。第一波流感于1918年6月初在基隆开始出现,然后蔓延全台湾,至9月下旬消失,没有特别显著的死亡率。
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开始从基隆出现,并顺着纵贯铁路往南扩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缑等地,并借由海运传入花莲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结束,造成约77万人感染,25,394人死亡。
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从基隆开始出现,1920年2月底结束,造成约14余万人感染,19,244人死亡。
当时台湾医疗资源缺乏,在台湾367万人中,只有732名受过4年医学教育的西医师。日本人患者受到较好的医疗照顾,因此死亡率较低,死亡率为1.1%;台湾汉人为3.3%、台湾原住民则为3.5%。
对世界影响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科学家估计,大约有2000万到4000万人在流感灾难中丧生。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1000万人死亡只有它的1/2到1/4。据估计,在这场流感之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0年。
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类聚集地。[3]
西班牙女士 - 特点
麻萨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尸体的帐篷,1919年5月29日
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型——20到40岁的青壮年人这次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
至于在青壮年死亡率较高,有两种假说:
一是老年人口已经经历过流感,因此已有抗体,所以对流感比较有抵抗力。
二是青壮年免疫系统较好,在消灭外来病毒的过程中,其所产生的发烧、发炎现象也较严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可能会导致细胞激素风暴 (Cytokine storm),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受损;如果发生在肺部,则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而死亡。
西班牙女士 - 研究
纽约、伦敦、巴黎和柏林在1918年6月至1919年3月的死亡率。单位:每千人。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1933年,英国科学家 Wilson Smith 、 Christopher Andrewes 及 Patrick Laidlaw 分离出第一个人类流感病毒,并命名为H1N1,H1N1多由猪或飞禽携带,又被称为猪流感(Swine Flu)。
流感病毒
西班牙流感属于H1N1中的一种病毒种株。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显示,曾在1918-1919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由鸟类携带。在2009年由墨西哥开始爆发的流感也同属于H1N1。
由于重新合成病毒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对于该流感病毒所知一直很有限。
与禽流感(H5N1)的联系
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说,他们已经找到1918年的猪流感H1N1病毒与2007~2008年在亚洲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由某几个共同的基因变异。这说明从基因上来看,禽流感病毒H5N1也有易于传播的可能性。美国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他们已经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们发现的一些基因密码将有助于对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预报和准备。
读音:xī
[xī]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 姓。
读音:bān
[bān]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定时开行(xíng)的:班车。班机。班期。 ◎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 古同“斑”,杂色。 ◎ 姓。
读音:yá
[yá]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 特指象牙:牙雕。 ◎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 姓。
读音:nǚ
[nǚ]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 )女。 ◎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读音:shì
[sh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