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谓受感而动,和合融洽。《礼记·乐记》:“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訢合,阴阳相得。” 郑玄 注:“訢读为熹。熹犹蒸也。” 孔颖达 疏:“熹谓蒸动。言乐感动天地之气,是使二气蒸动,则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夫雨为天地之訢合。”
(2).引申为情意投合。 唐 陆贽 《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则君臣同志,何有不从,远邇归心,孰与为乱!化疑梗为訢合,易怨谤为謳歌,浹辰之间,可使丕变。”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序:“初,余与师相遇,如他生旧识,一见訢合,不知其然。”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若非所写的情思与民众訢合无间,又何能至此?”
读音:xīn
[xīn]
同“欣”。
读音:gě,hé
[gě,hé]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 总共,全:合家欢乐。 ◎ 计,折算:合多少钱。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