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讹变的意思
讹变

基本解释

 

词语解释

é biàn ㄜˊ ㄅㄧㄢˋ

讹变(訛變) 

亦作“譌变”。 讹误变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吐京郡 治故城,即 吐军县 之故城也。胡 汉 译言,音为讹变矣。”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

详细解释



 语词讹变现象的发生,也与语用因素有关。言语行为中,理解对语义的超越,表达对语义的创造,使语词的语义发展变化,这种语义的变化导致了语词形式的变化。这种变体可以叫做语义变体。例如《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一句,是描写桃花的盛开,“夭夭”就是茂盛的样子。但后来却演变出一个与之意思毫无关联的“逃之夭夭”来。这种变化,应该是诙谐的说法引起的,即表达者为了取得诙谐的效果,在表达时故意超越原来的语义,而创造出一种临时性的新语义。而这种创造性的运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仿效,于是逐渐流行了开来,这种临时性的新语义也就沉淀了下来成为一种固定的语义。由于新的语义与原来的语义毫无意义上的关联,为了区别,“桃”字也就被改为“逃”字。这种讹变就如现代网络语言所带来的语词的变化,如“美眉”、“灌水”。当然,这些网络语言能否沉淀下来进入现代汉语的“内核”,还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这一类的例子还有:“必恭必敬”讹变为“毕恭毕敬”。这两种写法曾经长期并存,现在却“反客为主”,以“毕恭毕敬”为规范写法了。案《诗经•小雅•小弁》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为父母栽下而遗留给子孙的树,子孙必定恭敬地对待。“必恭必敬”一词即源出于此,“必”字就是必定、必须的意思。后来这个词语的意思讹变为十分恭敬,“必”字就由原来的表肯定语气的副词变为表程度的副词。由于“必”字并没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所以有人就用“毕”替代了“必”,这样就有了“必恭必敬”和“毕恭毕敬”一对异形词。现在国家语委颁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将“毕恭毕敬”确定为规范写法,这恰当与否可以讨论,但可想而知,随着语言规范的推行,不久的将来,“必恭必敬”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另外,像“不到黄河心不死”,本作“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今名乌江浦,在安徽省和县东北,是项羽自刎的地方。后来有人为了夸大“心不死”的程度,将乌江改为黄河,于是逐渐讹变为“不到黄河心不死”。

字义分解

读音:é

[é]

错误:讹字。讹误(文字、记载错误)。讹谬。讹传(chuán )。以讹传讹。 ◎ 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讹诈。 ◎ 谣言:讹言(a.诈伪的话,谣言;b.胡言乱语)。 ◎ 感化,变化:“岁月迁讹。” ◎ 野火烧。

读音:biàn

[biàn]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谚语
  • 友情故事
  • 交通笑话
  • 哲理故事
  • 文艺笑话
  • 方言
  • 鼠年对联
  • 古代笑话
  • 歌词笑话
  • 居室对联
  • 休闲旅游
  • 广西方言
  • 造句
  • 宁夏方言
  • 节气谚语
  • 亲情故事
  • 生物技术
  • 汉语字典
  • 格言对联
  • 重庆方言
  • 校园故事
  • 山西方言
  • 学习谚语
  • 英语绕口令
  • 笑话
  • 政治笑话
  • 现代故事
  • 行业对联
  • 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