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ū lǚ zhī luàn
诸吕之乱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因病去世。九月,吕姓王欲起兵叛乱,夺取刘汉政权。齐王刘襄随即调集军队,高举“率兵消灭不应当为王的人”的旗帜发兵西进。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灌婴本来是汉室开国元勋,是忠于刘氏王朝的重要人物,领兵到莱阳后,安营扎寨,并派人与齐王联合,按兵不动,只等吕氏集团反叛,以率兵击之。
在长安城里,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私下密谋策划,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了兵权。周勃进入军中号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军中士卒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很顺利地将北军控制,成为反吕的一支主要部队。接着,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南军的相国吕产。后又捕杀吕
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全部处死。至此,吕氏集团被剿灭,统治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 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密商选立皇帝。大臣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适合即帝位。因为现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亲生,代王却是汉高祖的儿子,而且为人宽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会出现拥尊自立的现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代王年龄最大,全国上下无可争议。于是,周勃、陈平等人亲迎代王人长安而即帝位。闰九月,代王刘恒一行由代到长安,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孝文皇帝。文帝即位后,大赦天下,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汉朝盛世。
读音:zhū
[zhū]
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诸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 姓。
读音:lǚ
[lǚ]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 ◎ 姓。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luàn
[luàn]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 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 任意随便:乱吃。乱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乱。 ◎ 横渡:乱流。 ◎ 治理:乱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