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prisoner
成语解释: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
成语举例:他已经沦为我们的阶下囚。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囚犯或俘虏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俘虏
三国演义中的原文:
方操送宫下楼时,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阶下囚”和“座上客 ”皆出现于《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吕布兵败为曹操所获,以绳索于白门楼上。吕布见曹操身边座有刘备,贪生念起,并希望刘备念旧情以救之,说:“公为座上客 ,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阶下囚原意:台阶下被束困的囚犯。形容在失败之后身败名裂,并成为众矢之的狼狈不堪状。
读音:jiē
[jiē]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阶除(台阶)。阶墀(台阶)。阶级。阶下囚。台阶。 ◎ 等级,层次:阶层。官阶。军阶。音阶。 ◎ 凭借:阶缘(凭借,依附)。 ◎ 由来:阶祸。 ◎ 途径:阶段。
读音:xià
[xi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 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 进入:下海。 ◎ 投送:下书。 ◎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 谦辞:在下。下官。 ◎ 颁布:下令。 ◎ 攻克:攻下。 ◎ 卸掉:
读音:qiú
[qiú]
拘禁:囚禁。囚车。囚牢。 ◎ 被拘禁的人:囚犯。囚徒。死囚。囚首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