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一号A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而风云一号C卫星则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风云一号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简介
风云一号卫星,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也是中国第一种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风云一号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发展历史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于1977年形成总体初步方案,并全面开展研制工作。1985年10月,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被列入“七五”期间卫星型号发展的重点项目。
截止到2011年,风云一号卫星共发射了四颗,代号分别为风云一号A星(代号:FY-1A)、风云一号B星(代号:FY-1B)、风云一号C星(代号:FY-1C)和风云一号D星(代号:FY-1D)。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FY-1A卫星
FY-1A卫星于1988年9月7日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卫星本体是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六块太阳帆板,卫星总长度为8.6米,星重750千克,三轴定向稳定,卫星高900公里,倾角99°,周期102.86分钟,每天卫星绕地球为14圈。FY-1A卫星携带多光谱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它有五个通道,用于获取昼夜可见光、红外云图,冰雪覆盖、植被、海洋水色、海面温度等。卫星资料发送方式有:甚高分辨率传输(HRPT),低分辨率图象传送(APT)和延迟图象传输(DPT)。
FY-1A卫星入轨后获取了大量高质量云图资料。运行不久,发现水汽对红外探测器造成污染,由于姿态失控,卫星只工作了39天。没有达到预定的工作寿命要求。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FY-1B卫星
FY-1B卫星于1990年9月3日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2]由于采取防污染设计和防污染技术措施,其地面收到的可见光云图质量比第一颗气象卫星清晰,红外图像质量良好。FY-1B卫星星载5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性能和卫星的主要功能,与美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相当,接近业务应用水平;卫星可见光通道图像质量良好,信噪比高于设计要求。姿态控制系统比FY-1A有明显改善,但系统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卫星正常运行165天后,由于星载计算机突发故障造成姿态失控,后经抢救恢复正常工作。但星载计算机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工作不稳定,卫星断续工作到1992年11月份,在轨累计正常运行285天,没有达到设计寿命要求。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FY-1C卫星
FY-1C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轨道高870公里,倾角为98.8度,卫星主体呈立方体,长2.02M,宽2M,高2.215M,设计寿命为2年。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产品质量、对空间环境影响的适应性和系统可靠性都得到较大提高,由于稳定行极高,FY-1C卫星超期服役。
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得到广泛认可,世界气象组织于2000年8月正式将风云一号C星列入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的行列。这是中国第一颗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系列,为世界各国免费提供气象资料的卫星。
2007年1月,该卫星被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枚反卫星导弹摧毁。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FY-1D卫星
FY-1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其在继承了FY-1C卫星的成功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状态作了14项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FY-1D卫星增加了探测通道,提高了探测精度,为更精确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提供必要基本资料,并可在灾害监测、环境遥感中发挥巨大作用。
该卫星的质量为950公斤,于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至2010年仍在轨运行,超期服役6年多。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意义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已经被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各国确认为全球气象观测系统中的重要业务卫星系列。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也建立了接受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接受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中国的气象卫星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为世界灾害检测和环境变化做出了贡献。
读音:fèng,fěng,fēng
[fèng,fěng,fēng]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
读音:yún
[yún]
雲的古字。明.张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云烟(云南省出产的香烟)。
读音:yī
[y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 全;满:一生。一地水。 ◎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 乃;竞:一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 或者:一胜一负。 ◎ 初次:一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读音:hào
[hào]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 标志:记号。 ◎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 ◎ 记上标志:号衣。号房子。 ◎ 命令:号令。号召。 ◎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
读音:qì
[qì]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 欺压:受气。 ◎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 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读音:xiàng
[xiàng]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读音:wèi
[wèi]
保护,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 ◎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卫(在山东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姓。
读音:xīng
[xīng]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星球。恒星。行(xíng )星。卫星。披星戴月。 ◎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星儿。 ◎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星。 ◎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星将军。 ◎ 形容夜间:星行。星奔。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星宿。 ◎ 像星一样排列,分散:星星点点。 ◎ 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星。歌星。 ◎ 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 ◎ 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星术。星相(xiàng )。 ◎ 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