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读音:ě
[ě]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饿,你吃吧!饥饿。饿殍(饿死的人)。 ◎ 使受饿:注意别饿坏了。
读音:hù,hǔ
[hù,hǔ]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 古同“唬”,威吓。 ◎ 古同“琥”,琥珀。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qī,xī
[qī,xī]
小路:“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径(途径,如“独辟蹊蹊”)。 ◎ 践踏:“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