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驳正 bózhèng
[refute and correct] 纠正错误
不妥之处,请驳正
亦作“駮正”。批驳纠正。《后汉书·延笃传》:“ 篤 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 服虔 等以为折中。”《隋书·柳雄亮传》:“尚书省凡有奏事, 雄亮 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而给事中有所驳正,则先使诣执政禀议有异同,然后缴奏以闻。”《清史稿·刑法志三》:“然 明 制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駮正。”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那时我见了‘流言’字样,曾经很愤然,立刻加以驳正。”
读音:bó
[bó]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dǎo )。反驳。驳论。驳议。 ◎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zhēng]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