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棕,已成为 渐危种。龙棕特产于云南西部,由于分布区局限、零星分散,结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森林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致使植株日渐减少。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龙棕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ycarpus nana Becc.
采收和储藏: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龙棕,矮小灌木,高0.5-0.8m。无地上茎,地下茎节密集,直径约6cm,多须根,向上弯曲,犹如龙状,故名龙棕。叶簇生于地面,叶柄长25-35cm,两侧有或无密齿;叶片形状如棕榈叶,但较小和更深裂,裂片为线状披针形,长25-55cm,宽1.5-2.5cm,先端浅2裂,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花序从地面直立伸出,较小,长40-48cm,通常二回分歧;花雌雄异株;雄花球形,黄绿色,萼片3,花瓣2倍长于萼片,发育雄蕊6,退化雄蕊3;雌花淡绿色,球状卵形,花瓣稍长于萼片,心皮3,被银色毛,胚珠3颗,但只1颗发育。核果肾形,蓝黑色,宽10-12mm,高6-8mm。花期4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700m的常绿阔叶林、松栎林、次生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产云南永胜、华坪、永仁、宾川(鸡足山)、巍山、大姚、楚雄(紫溪山)、峨山等县。贵州东南部(荔波)也有分布。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胃溃疡;月经过多;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烧存性研末入散剂。
【摘录】《中华本草》
读音:lóng
[lóng]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 姓。
读音:zōng
[zōng]
〔棕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 ◎ 〔棕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棕绳”,“棕绷”,“棕帚”,“棕编”。 ◎ 〔棕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罴”;通称“人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