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匾额对联注释
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占地约80亩(530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的纪念蜀汉皇帝刘备、丞相诸葛亮等君臣合祀的祠堂。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文管所,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章武三年(223),武侯祠建于南北朝。从南北朝至元代,三者彼此为邻、又各自分开。宋代任渊《重修先主庙记》中三者的位置是这样的:惠陵……有庙在其东,所从来远矣,大殿南向,昭烈弁冕临之,东夹室以附后主,而西偏少南又有别庙,忠武侯在焉,老柏参天,气象甚古。即惠陵在最西、其东稍南为武侯祠(约当今香叶轩位置)、其东北为昭烈庙。三者于洪武初合为一体。张时彻嘉靖二十六年(1547)《诸葛武侯祠堂碑记》说:洪武初,以昭烈庙实为陵寝所在,令有司春秋致祭。蜀献王之国,首谒是庙,谓君臣宜一体,乃位武侯于东、关张于西,自为文祭之。盖至是武侯废祠,而乃以其碑碑庙中。三者合一后,蜀人仍习称这复合体为武侯祠。明代末年,祠庙毁于战火。清康熙十一年(1672)修复。
成都武侯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三义庙、古戏台七重,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其建筑。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塑像50尊,多出自清代民间艺人之手。蜀汉君臣上下济济一堂,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大特色。这些塑像突出了忠义仁孝等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从清代起被人们视为喜神。祠内还有碑碣、匾联、钟鼓、三国文化陈列馆、三义庙、听鹂馆、香叶轩等景区、景点,内容丰富。成都武侯祠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博深,为国内外游客所关注、所称道。武侯祠的塑像群和陈列都集中保留、反映了三国文化的精髓。三国历史虽短,却非常精彩。魏、蜀、吴及多个军事集团相争,你死我活。军事、经济、文化,惊险奇异,丰富多彩。三国文化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军事文化的高度结合。计谋诡诈中分慈惠宽严,刀光剑影下见忠义仁孝。武侯祠的匾额对联也集中地反映了这一主题。它继承了我国古代一般传统文化的精华,即儒家文化,又具有战争风云的特质,外交、兵家、权谋,彼此生死竞争。其激烈性、残酷性、曲折性、刺激性,比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它特别引人瞩目,常被国内外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企业家,乃至一般群众视为治国、治军、管理企业、为人处世、治家教子等方面的教材、典范的重要原因。以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为代表的蜀汉英雄在三国中最讲忠义仁孝,将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结合得最好,是三国文化的典型代表者。这也是后世史学家、文学家和广大人民群众视其为正统的原因所在。
一、 惠陵
惠陵是武侯祠内最早的文物,始建于章武三年(223)。《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说:章武三年(223)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八月,葬惠陵。按秦汉旧制,皇帝即位后便开始预作寿陵,但鉴于当时的战况,有可能是在章武二年冬天,刘备病重后才开始着手帝陵的选址和修建。梓宫五月回成都后,虽然当时已是夏天,却没及时入葬,大概与当时惠陵尚未建成有关。惠陵内合葬有先主的甘、穆二位皇后。《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说甘皇后(后主刘禅之母)先死,葬于南郡,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陨。丞相诸葛亮向后主上言: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摇,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官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宜曰昭烈皇后。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后主准奏,事遂施行。也就是说,甘夫人与先主同时葬入惠陵。《三国志》又记载先主穆皇后于延熙八年(245)薨,合葬惠陵。即穆皇后是在先主入葬二十二年后入葬惠陵。这说明惠陵的墓门墓室是可以开启的砖室结构。按《三国志》作者陈寿为蜀汉重臣谯周的学生,曾在蜀汉任职,著名史官,当时人记当时事,其有关记载应是真实可靠的。后主在位四十年,按当时礼制每年至少三次率大臣们到惠陵、昭烈庙祭祀扫陵,他们来跪拜的对象必是真实可靠的。历史上又称其为昭烈陵、先主陵、刘备墓等。
汉昭烈陵 (惠陵)
注释 陵:天子之坟。
说明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之陵。书者不详。
帝本燕人,曾向乡祠崇百祀;
蜀为正统,漫言天下尚三分。 (惠陵)
注释 燕:河北,古燕国旧地。
说明 昭烈帝本河北人,他的家乡千百年来就立庙祭祀,我也曾往拜谒。蜀汉才是正统,说什么魏、蜀、吴天下三分。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蜀汉集团始终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符合儒家文化倡导的忠。这个忠与曹魏、孙吴集团内部的那种只对本集团首领的忠相质别,它是儒家文化倡导的大忠。这也是后人视其为正统的原由。清人许涵度撰书,今人李长路补书。
惠陵 (惠陵)
注释 惠:仁慈,施恩惠。史载刘备生前仁慈爱民,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惠陵。儒家文化倡导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惠即仁。刘备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是仁惠的典型代表。此陵中还合葬有昭烈皇后(甘夫人)和穆皇后。死则同穴,是儒家文化夫为妻纲精神的最高表现。2001年博物馆在陵上植树时,发现陵顶的三国砖。
说明 即先主刘备帝陵。《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死于章武三年(223)四月,八月,葬惠陵。今人魏传统书。
千秋凛然 (惠陵)
说明 千秋百代,凛然如生。语出唐代刘禹锡诗《蜀先主庙》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句。清人马维骐书。
一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惠陵)
注释 一?g(Pou剖)土:一捧土,此指惠陵。铜雀荒台:荒凉的铜雀台。曹操受封于魏后,曾在其都邺城(今河北临漳)修建了铜雀、冰井等三座高台。此以铜雀台借指其主人曹操。漳河疑冢:漳河边的假坟。宋代以来,盛传曹操曾在漳河边设置七十二座假坟,以防人掘墓。《三国志》载,曹死后葬高陵,在邺城,无设假坟之说。汉代官仪,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代威仪。’此指惠陵基本符合汉代皇陵规制。这也是蜀汉集团全面继承汉制、汉文化的表现之一。
说明 刘备的惠陵还巍然矗立着,试问漳河边荒芜的铜雀台旁,哪里还找得到曹操的假坟呢?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今何在?剩下这古道和道旁的石麒麟,令人想起汉代朝廷的仪式排场。惠陵能完整地保存到今天,与历代百姓、政府的保护有关。清人完颜崇实撰,顾复初书,今人刘孟伉补书。
二、汉昭烈庙
汉昭烈庙,始建于章武三年(223)。汉制,建陵同时建原庙。《三国志?蜀书?刘禅传》说刘禅降时: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载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确证昭烈庙在蜀汉亡国前已存在。西晋灭蜀后,将能抓到的、控制的、刘氏的后裔都迁到了北方,当然也要消除其在蜀中的政治影响,拆除汉昭烈庙和刘氏宗庙是必然之举。《太平寰宇记》说:先主祠在府南八里,惠陵东七十步,齐高帝梦益州有天子卤簿,诏刺史傅覃(琰)修立而卑小。故相国李回在镇,更改置守陵户,四时祭祀。齐高帝第一次对此庙进行大规模修复。汉昭烈庙本属原庙,即在正庙外另立的、后修的宗庙。《史记?高祖本记》孝惠五年以沛宫为高祖原庙集解: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说刘备在章武元年(221)四月称帝的同时置百官,立宗庙,祭高皇帝以下。蜀汉在建陵前先立有宗庙。蜀汉国号汉,刘备死后谥号昭烈皇帝,故汉昭烈庙应为此庙当时的官名。唐、宋时期民间流传,此庙中的一些古柏为诸葛亮亲手栽种。历史上又称昭烈庙为先主庙、先主祠、惠陵祠等。如唐《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成都县条说先主庙,在县南十里。
汉昭烈庙 (大门)
注释 汉: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死后谥号昭烈皇帝。谥(shi市)号,古代帝王将相和名人死后,时人根据其行迹给予的称号。汉代礼制,帝陵旁必建原庙(原庙即在正庙外另立的、后修的宗庙)。汉昭烈庙为惠陵旁的宗庙,应与惠陵同时修建,即始建于建兴元年(223)。
说明 蜀汉昭烈皇帝之庙。近人刘成勋书。
明良千古 (二门)
注释 明:明君,贤圣之君。良:良弼,贤良的辅佐。
说明 明君良弼,千古垂范。清人吴英撰书。此明用目旁,是作者欲与明朝的明相区分,以免文字狱;另一说是欲强调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二门)
注释 昭烈庙中祭祀的祖孙有:刘备与刘谌,诸葛亮与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有:关羽父子、张飞父子、董和、董允父子等。兄弟:刘、关、张,传说三人曾结拜为兄弟,另外,关兴、关平为兄弟;君臣:刘备与其文臣、武将。人纲,即儒家文化的三纲,作者认为做人必须遵守的基本大纲,此主指君为臣纲和父为子纲。正统:封建王朝前后相续的世承系统。
说明 昭烈庙中聚合了祖孙(刘备与刘谌),父子(关羽、张飞与其子),兄弟(刘、关、张),君臣(刘备与其文臣武将)等人的塑像。他们辅佐刘备,维护三纲五常,自古以来生死存亡都是为争正统。刘备集团经历了齐(山东)、楚(湖北、安徽)、幽燕(河北、辽宁)、越吴(浙江、江苏)、秦(陕西)、蜀(四川)等地,南北转战,艰难立国,留下了这座祠庙。现在,他们君臣一堂,永远受人祭祀。近人刘咸?钭?书。
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
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 (二门)
注释 昭兹来许:语出《诗?大雅?下武篇》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昭,明也;兹,此也;来,指后世;许,进也。
说明 只有用德与贤,方可使人心悦诚服;刘备真诚地三顾茅庐,就是以其德和贤,求得了诸葛亮安邦定国的天下大计。刘备与诸葛亮犹如鱼水,相互依存,亲密不可分,君臣典范,昭示后世,上下一堂享受人们的祭祀。清蒋攸??题,今人魏传统补书。
文华辅国 (文臣廊)
说明 这里的文臣是文人中的精华、精英,他们是蜀汉的辅国重臣。今人费新我书。
武雄知兵 (武将廊)
说明 这里的武臣都是武将中的英雄,他们都懂得怎样带兵打仗。今人费新我书。
业绍高光 (昭烈殿)
注释 绍:继承。高: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光:东汉第一个皇帝光武帝。这里再次强调了刘备为汉室后裔,蜀汉为三国正统的观点。
说明 刘备继承了高祖和光武帝的帝业。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昭烈殿)
注释 使君为天下英雄:使君,汉代习称州刺史、州牧为使君,习称郡太守为府君;刘备曾任豫州牧(刺史)等,故称使君;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里是借用曹操的话。攸(You优):所。钟:聚集。楼桑车盖:史载,刘备小时,他家屋篱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达五丈,远望如皇帝出巡时的车盖,人们说此树非凡,刘家当出贵人。汉朝:此指西汉、东汉和蜀汉。汉朝终始:刘邦以汉中王夺天下,其辖地包括巴蜀在内,因此说巴蜀是汉朝开始之地;蜀汉也是汉朝的一部分,巴蜀是汉朝结束之地。遗民犹在,指其精神还留传在巴蜀大地。
说明 刘备为天下英雄,正统所归,王气聚集在那如车盖的高大桑树上就是明证。巴蜀是汉朝开始和结束的地方,遗民还在,刘备的宏伟霸业,至今还余留下了古柏祠堂。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扶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昭烈殿)
注释 弟兄:此指刘、关、张。性情:人的秉赋与气质。五伦:即仁、义、礼、智、信五常,刘、关、张弟兄推崇五常,如刘备的仁惠,关羽的义、张飞的诚信等。扶正轨,指他们立志兴复汉室,这是做人的正轨。
说明 只有这兄弟三人真正具有人的性情,血泪抛洒山河,恪守五常,立志兴复汉室,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即是位至王侯也不是为了自身富贵,其英灵象日月朗照天地,南征北战,一心为民。近人刘豫波(即刘咸?睿┳?,今人黄稚荃补书。
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
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 (昭烈殿)
注释 死好见先皇地下:炎兴元年(263),魏国大军进逼成都,刘禅打算投降。其子刘谌说: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禅不听。刘谌哭诉于昭烈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从儒学的角度看,此举同时符合忠、孝和夫为妻纲三纲,故一直被后世儒士称道。历代多有以此为题的戏剧,如《杀家告庙》等。
说明 活着不愿看见强敌灭国,天意如此,无可奈何;为江山沦亡,伤心恸哭;殉国而死,好去地下见先皇刘备,刘谌英姿勃勃,大义凛然;放眼四看,谁能如此壮烈。近人刘咸?钭?,今人刘东父补书。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昭烈殿)
注释 际会:遇合,会合。丹楹画栋:红色的楹柱,绘有图画的屋梁。丕基:极大的基业、帝位。
说明 兄弟君臣会合一起,当年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树立起正统的大旗,在巴蜀建立了蜀国。祖孙父子英明贤良,千古流芳。今日祠庙巍峨,丹楹画栋,标志着汉室大业光明恢宏的过去。清人张清夜撰,今人方滨生补书。
义薄云天 (昭烈殿)
注释 薄:迫近,靠近。义为儒家倡导的五常美德之一。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关羽是公认的义的最高典范和楷模。
说明 关羽的义气高入云霄,长撼天地。近人刘咸?允椤?
诚贯金石 (昭烈殿)
注释 诚者,信也,为儒家倡导的五常美德之一。西汉大将军李广在一次狩猎中,误以石头为虎,一箭射去,箭头插入石中,待看清再射时,就射不进去了。后人因此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飞的各种美德中,诚特别突出,是我国古代诚的楷模。
说明 张飞的诚能贯穿金石。近人刘咸?允椤?
三、武侯祠
武侯祠(此专指祭祀诸葛亮之祠),最早史料见于杜甫上元元年(760)踏访武侯祠时所作《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时,武侯祠内已古柏森森,由此上推其始建年代约在南北朝,上限晚于齐高帝(479-483在位)下令修复汉昭烈庙时。诸葛亮一生功绩建树得力于刘备的三顾茅庐;蜀汉帝业在很大程度上又得力于诸葛亮的智慧和忠心耿耿。把他们的祠庙放在相邻的位置,正表达了蜀人对他们这种君臣关系的理解和赞许。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昭烈殿后)
注释 伊吕即伊尹、吕尚。伊尹,商初名相,助汤灭夏;吕尚,即姜子牙,辅佐武王灭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在隆中时常自比管仲、乐毅,这里将其比为伊、吕,更提高了一等。萧曹即萧何、曹参,西汉初年的著名大臣,有治国之才。
说明 诸葛亮的功勋、才干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他部署军政事物胸有成算,使萧何、曹参逊色。此联摘自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之四。今人冯灌父书。
武侯祠 (过厅)
注释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后人尊称为武侯。
说明 今人郭沫若书。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过厅)
注释 三顾:建安十二年(207),刘备曾三次专程去湖北襄阳隆中,登门求见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出师表》说先主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说明 刘备为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不辞劳烦,三顾茅庐;二人见面对话后结下的情谊,古今传为美谈。上联集杜甫诗句,下联董必武撰。今人董必武书。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过厅)
注释 出师表:诸葛亮于公元227年率军北伐时给皇帝刘禅的奏章。梁父吟:一种古乐府曲调,属葬歌类。今所传古辞,写齐相晏婴以二桃杀三士。传为诸葛亮所作。
说明 诸葛亮的志向、抱负,体现于《出师表》中。隐居隆中时他就喜好吟诵《梁父吟》。《乐府诗集》卷四十一载有题名为诸葛亮的《梁父吟》歌词一首: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上联郭沫若撰,下联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之原句。今人郭沫若书。
先主武侯同?s宫 (过厅)
注释 ?s(Bi闭),清静、幽深;?s宫:最早为《诗?鲁颂》篇名,为《诗经》中最长的一篇,这里转指神宫、祠庙。
说明 昭烈庙与武侯祠相邻,都是清幽的祠堂。此表达了先主、武侯君臣相依相辅的关系,也是本馆作为君臣合祀祠庙的历史注解之一。此句摘自杜甫诗《古柏行》。清人完颜崇实书。
万古云霄一羽毛 (过厅)
注释 羽毛:羽毛使鸟兽富于文采,此处比喻人的声望。
说明 诸葛亮的名望高入云天,独一无二,万古莫及。摘自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之四,今人徐悲鸿书。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过厅)
注释 两表: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关于《后出师表》,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吴国人张俨托诸葛亮名而作。
说明 前后《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百代。近人游俊撰书。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
注释 亲贤臣:诸葛亮《出师表》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句。济大事:刘备在长阪战败前曾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济:成就。四方靡骋:四方之人无不前来拜谒。有人释为:四方战事不息。
说明 亲近贤臣,国家才能兴旺。当年刘备不辞劳烦,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创建蜀国,刘氏汉朝得以延续。成就大事,须以得人为根本。今日四方前来拜谒,都祝愿蜀地民众得到保佑。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过厅)
注释 宗,尊崇、敬仰。宗臣:世人所敬仰的国家重臣。
说明 诸葛亮的大名普天皆知,他那端肃清正的遗像使人敬仰。摘自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之四。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 (过厅)
注释 流风:遗风。
说明 诸葛亮一生谨慎,鞠躬尽瘁,终于成就蜀汉大业;到武侯祠拜谒,更加仰慕诸葛亮流芳千古的高风亮节。近人冯玉祥题书。
名垂宇宙 (诸葛亮殿)
注释 垂,留传;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
说明 诸葛亮名满天下。清康熙帝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书。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诸葛亮殿)
注释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孟获,使其心服。反侧: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令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后来遂以反侧指怀有二心而疑虑不安的人。审势:审时度势,正确估量客观形势。
说明 这是一幅著名的治世名联,涉及内涵、典故甚多,存在多种不同理解。联文可译为:能采取攻心服人的,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便会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审时度势的统治者,其政令无论宽、严都会产生失误,后来治理蜀地的人应对此深思啊。作者:赵藩(1851--1927),云南大理府剑川县白族人,字樾村,一字介庵。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夏,四川大旱,各地爆发了义和拳运动。新任川督岑春煊对此血腥镇压。赵藩作为岑的老师和下级,多次劝谏不果后,以此联相谏,被贬。
勋高管乐 (诸葛亮殿)
注释 管: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的贤相。乐:乐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大将。
说明 诸葛亮年轻时自比管乐,此匾赞扬他的功勋高过管仲、乐毅。近人李?a书。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
注释 陈庶子:史学家陈寿(233―297),著有《三国志》等。庶子:官名。
说明 诸葛亮祖孙三代都是忠勤蜀汉王事的大好儿孙,晋代的史官陈寿也对他们加以赞扬。《出师表》是惊人的文章,千百年来很多人读了都流泪,岳飞书写《出师表》时就边写边哭。近人刘咸?钭?书。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诸葛亮殿)
注释 伊训、说命:《尚书》中两名篇。清心寡欲:纯洁心灵,节制人欲。
说明 诸葛亮的文章与《伊训》、《说命》篇相同。他经世济民的才干从清心寡欲中得来。清人陈矩集苏轼、朱熹句,清人赵藩书。
河岳英灵 (诸葛亮殿)
注释 河岳:指山川,大地。英灵:指杰出的人才。
说明 诸葛亮是神州大地的杰出人才。清人完颜华毓撰书。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诸葛亮殿)
注释 陈强、古冶子:春秋时齐国武士。陈强又名田疆。齐相晏婴用计,让他们同另一位叫公孙接的武士论功取食两个桃子,三人都以自己功大该吃,结果均在争桃中死去。同根煎急:出自三国时曹植的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说明 诸葛公本在读书耕田,为感激刘备三顾知遇之恩替他奔走,以规划三分天下开始,到六出祁山病终;统一天下是古今一大难事,他却鞠躬尽瘁,至死不懈,遗恨的是未能成功,只留下记载他功名的前后《出师表》。如今世上又出现陈强、古冶子,更可笑还有曹丕、曹植本是同根兄弟,却又相互斗杀,谁能象诸葛公那样集思广益,开诚布公,把天下安危系于一身,诸葛公虽然已逝,仰慕他的风义,特来拜谒以示缅怀。近人王天培撰书。
宁静致远 (诸葛亮殿屋脊)
淡泊明志 (诸葛亮殿屋脊)
说明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求其子恬静寡欲,以实现远大志向。语出《淮南子?主术》。书者不详。
静远堂 (诸葛亮殿)
说明 宁静致远之堂。取意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今人但懋辛书。
匪皋则伊 (诸葛亮殿)
注释 匪:同非。皋:皋陶,舜的狱官。伊:伊尹。
说明 诸葛亮经国治民的才干,不相当于皋陶,就相当于伊尹。清人严树森书。
伊周经济 (诸葛亮殿)
注释 伊:伊尹。周,周公姬旦。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才干。
说明 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干,与伊尹、周公一样。清人冯昆书。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
注释 公忠:公正而忠心。
说明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后谥为忠武侯,的确堪称。他在《出师表》中留下的公正、忠心、忧国的精神被后世视为人臣的标准。此二句影刻自郭沫若《蜀道奇》手稿。
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诸葛亮殿)
注释 习凿齿:东晋人,著《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称赞诸葛亮。
说明 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习凿齿。千百年来人们都祭祀诸葛亮。近人钟瀚撰书。
桂荷楼 (荷花池侧)
说明 今人李一氓书。
琴亭 (刘备墓)
说明 置诸葛亮石琴之亭。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年轻时喜爱抚琴。小说《三国演义》中有武侯弹琴退仲达(司马懿)的故事。后人建武侯祠时,便修建了这座纪念性的建筑,并刻石琴置亭楼上。书者不详。
中有汉家云 (刘备墓)
注释 云:借指龙,从《易经》:云从龙而来。
说明 即此中有汉家真龙天子刘备的墓。近人豫叟(即刘咸?睿┳?书。
四、三义庙
三义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在成都提督街,1998年迁入武侯祠,2000年元旦对外开放。
三义庙 (三义庙拜殿)
说明 纪念桃园结义的三义士之庙。撰书者不详。
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犹同伴;
合义合,战义战,自昔铭?敕艘烊恕? (三义庙拜殿)
注释 在:活着,在世。亡:亡故。合:聚合;聚义。匪:通非。
说明 刘、关、张三位异姓兄弟追求同生共死,至今依然相伴相随,享受后人祭祀的香火;因义而聚合在一起,也因义而战斗,从古自今荣誉和功勋都属于为正义而战者。撰书者不详。
丕著?朊?,一代君臣扶社稷;
重兴土木,全川士卒仰威名。 (三义庙拜殿)
注释 丕:大。
说明 刘、关、张君臣毕生奋斗都为重整山河,功勋和声誉显赫于世;全四川的将士都景仰他们的英名,故重修了三义庙。撰书者不详。
异姓胜同胞,应不数曹氏昆季;
丹心昭白日,能再延汉室河山。 (三义庙拜殿)
注释 昆季:兄弟。再:省笔作 。
说明 刘、关、张三人虽不同姓,为大义却团结亲密得胜过同胞兄弟,试看那曹丕、曹植兄弟为了争权夺利而同根煎急,哪还有点骨肉亲情?三义士为国尽忠之心光昭日月,遂使汉朝的江山得以延续。撰书者不详。
义重桃园 (三义庙大殿)
注释 上款为镇协各营驻省提 等敬;下款为道光廿五年五月吉日立。上款提字后疑缺一字。镇协:清朝军队的编制。道光廿五年:1845年。
说明 因崇尚义而有桃园之聚。撰书者不详。
遗庙近昭陵,问魏吴而今安在?
万年垂汉统,看英雄此日何如。 (三义庙大殿)
注释 昭陵,汉昭烈陵省称。垂:留下;流传。下联中何字避讳省笔作 。
说明 纪念三义士的祠庙距汉昭烈帝的惠陵很近,试问那当年与蜀汉鼎立的魏、吴,可还留有遗迹?三义士让汉朝的声威流传万年,今天他们当然受到人们的祭祀和景仰。撰书者不详。
矢肝胆于桃园,当年臣主称三义;
囗囗名于竹策,此日英灵镇两川。 (三义庙大殿)注释 矢:立誓。囗囗:此处所缺二字,疑为著勋。
说明 三义士立誓为国尽忠于桃园,当年君臣结义之举,被称为三义;功勋和声名已载于史册,至今他们的英灵还镇佑着全四川。撰书者不详。
义烈重桃园,?c载益梁存汉祀;
勋名昭竹帛,千秋灵爽佐清朝。 (三义庙大殿)
注释 (X I西):四十。益梁:益州和梁州,其地在今之西南三省。灵爽:精气。
说明 桃园结义就是为了崇尚大义,刘、关、张齐心奋斗,建立了雄踞西南四十年的蜀汉王朝,至今这里的人们还纪念他们;史书中记载了他们的赫赫功勋,千百年来,他们的精气仍护佑着百姓,也护佑着当今的清朝。撰书者不详。
神圣同臻 (三义庙大殿)
注释 上款为道光乙巳年艾月吉旦;下款为靴鞋行众姓弟子立。道光乙巳:道光二十五年(1845)。艾月:五月。臻:至,达到。
说明 三义士都有圣贤之风。撰书者不详。
叹英雄自昔如斯,虽当戎马驱驰,常怀北阙;
问吴魏而今安在,争以君臣俎豆,永重西川。 (三义庙大殿)
注释 北阙:原指古代宫殿北面的城楼,后通指帝王宫禁为北阙,此处借指汉朝帝王和汉王朝。争:怎。俎豆:祭祀用的礼器,借指祭祀。
说明 虽然征战在疆场,英雄们却以王朝、国家为重,古往今来均如此,令人慨叹;试问那吴、魏还有遗迹留存吗?怎能比这刘、关、张君臣英名永留西川,享受后人祭祀。撰书者不详。
五、其它
香叶轩 (茶厅)
说明 现为武侯祠茶厅。今人方滨生补记:此为武侯祠香叶亭旧址,现建为轩。仍本杜诗香叶终经宿鸾凤’句意,以香叶名之。香叶句,出自《古柏行》。今人张爱萍书。
静香径 (茶厅侧)
说明 雅静幽香的小径。今人朱学范书。
山当好处湖增艳
梅正开时雪亦香 (茶厅侧)
说明 湖畔青山,山麓碧湖,青山与碧波交相辉映;梅花在隆冬盛开,白雪偕梅花飘?^。清人何绍基书。
和畅园 (香叶轩对面)
说明 和畅,语出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集王羲之字。
广益堂 (惠陵侧)
注释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椽属》:夫参属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后以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说明 集《石门颂》字。
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 (惠陵侧)
注释 任:负担。天下:指全中国。重:重任。
说明 诸葛亮很自信地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虽然他深知难于实现这一目标,却仍然坚持不懈,勉为其难。今人洪志存书。
听鹂馆 (三义庙侧盆景园)
说明 听鹂,语出杜甫《蜀相》诗隔叶黄鹂空好音。今人舒同书。
结义楼 (三义庙后景区戏楼)
说明 今人赵蕴玉书。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主;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结义楼)
说明: 今人刘奇晋书。
名利一场空,无非过眼云烟,吴宫花草今何在?
贤奸千载著,纵使存心鬼蜮,魏国山河总是虚。 (结义楼)
说明: 今人何书。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是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结义楼)
说明: 今人郭强书。
弄假成真随他演来无非扬清激浊,
移宫换羽自我听去都是教愚化贤。 (结义楼)
说明: 今人谢季筠书。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duilian_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