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汉叶仙令王乔降凫化鞋的故事

汉叶仙令王乔降凫化鞋的故事

晋代干宝著《搜神记卷一王乔》文曰:“汉明帝时,尚书朗河东王乔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帝怪其来数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那么,我就聊聊汉叶仙令王乔降凫化鞋的故事吧。

东汉明帝时,河南叶县常闹鬼怪之灾,连续有两任县令挂印弃官而去。时有道家出身的尚书郎王乔为帝解忧,主动请缨出任了叶县令。他到了叶县,首先重修了沈诸梁开凿的东陂,使叶县解除了秋旱,农民们又引水灌溉抗旱种上了麦子。第二年夏季,麦浪滚滚,一遍金黄,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可是,干江河畔的里长却跑到县衙向他反映民情说:“大人,我们干江里的麦子快成熟了,却又被水鸟叨光了,怎么办?”

王乔问道:“一群水鸟这么厉害,怎么会将大面积的麦子吃光了呢?岂非咄咄怪事?快快如实讲来!”

里长说:“大人初到不知,我们村里距县城东北四十里,有一片沼泽地,这个地方北临澧河,东南靠干江河,水草丰满,人迹罕止,是水鸟的乐园,一年四季聚满了鹅、鸭、鹭鸶、丹顶鹤、鸬鹚、白天鹅等水鸟。不知何年何月,这里又飞来了一群野鸭,又叫凫鸟,其中一对头鸭,体壮力大,凶猛异常,斗败了沼泽里的所有水鸟群落,致使被迫迁徙远方,这群野鸭遂独霸了这块水域。更可恨的是,这两只头鸭领着野鸭们糟蹋庄稼,苗刚出土就毁,谷刚吐穗就吃,三亩、五亩,一夜之间,颗粒不剩,吃得方圆十几里地常年闹饥荒,百姓们恨之入骨,却又惧是凫精,不敢围捕。近闻大人道术高深,智谋过人,切已除掉鳖精降伏旱魔,因此,小人受乡民所托,恳请大人诛杀此鸟,为民除害。”

王乔安抚道:“你且回去,替我安定民心,就说我一定会去驱散凫怪,还民一个安居乐业的宁境。”干部江里长应诺离去。县丞却劝说:“那些水鸟,群起群飞,大人纵有法术,也奈何不了它,可让属下组织人力驱赶便了。”王乔坚定地说:“百姓之事无巨细,都重要。这件事关系着百姓一年的温饱,并不是小事。想这些凫鸟如此猖獗,必有孽障作怪,不捉它还会蔓延,事不宜迟,我明天就去降服它。”县丞问道:“大人既然要去降服,需带多少人围捕?”王乔燕然一笑道:“人多反会惊逃此怪,不需一兵一卒,吾孤身一人即可捕获。”

翌日清晨,王乔身着道装,手持拂尘,径直来到了那片沼泽地,隐蔽于灌木丛中,注视着这里的一动一静。天刚麻麻亮,白雾笼罩的沼泽池里,一群群野鸭悠闲自地在水中游着,啄食着嫩草。时而潜入,时而浮出,时而伸颈仰望天空。刚过卯时,忽然,两只头鸭从鸭群中腾空而起,“呱!呱!”连叫两声,一时间,遮天蔽日,振翅如雷,向西飞去,接着,数百只野鸭蜂拥而上,落在了一块将熟的麦田里,但见它们争先恐后,如狼似虎,吞籽吐芒,片刻工夫,连吃带踩,将麦田糟蹋了一半。这时王乔“腾地”纵身升至半空,把拂尘一挥,化为一杆钓鱼竿,对准野鸭群风声呼呼,东扫西打,群鸭惊恐万状,四散逃亡。而那两只头鸭却尖叫着,振翅向王乔袭来,王乔故作镇静,等凫鸟近身张嘴叨他时,猛地抛出钓竿,甩出双钩,恰好落入二头鸭嘴里,他又猛地往身边一拉,坠落在王乔跟前,他双脚一并,踩在二鸭身上,但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喝声:“起!”双鸭乖乖地驮着他,振翅向西南方的县城飞去。

从这时起,这对凫鸟便成了他来往于叶县、京都洛阳之间的飞行鞋,使他的仙道之风轰动了朝野。“王乔飞凫”便成了千秋佳话。

凫鸟治服了,王乔又来到这里,亲自出马勘察,设计了五条排水渠,动员民众凿渠排涝造田,变沼泽为肥地,征募返乡的流民们在这里建村垦荒,成了一方富裕之区。

村民们为了纪念王乔仙子的除害造福功德,遂取村名“双岛营”。沿用之今。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1181/
上一篇: 人生一团泥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家庭笑话
  • 格林童话
  • 湖北方言
  • 居家卫生
  • 搞笑动态图
  • 儿童歇后语
  • 华北地区方言
  • 澳门方言
  • 香港方言
  • 天气谚语
  • 科普知识
  • 历史故事
  • 校园笑话
  • 居室对联
  • 神回复
  • 对联撷趣
  • 脑筋急转弯
  • 成人谜语
  • 华中地区方言
  • 农业谚语
  • 文艺笑话
  • 元旦对联
  • 动物谜语
  • 英语绕口令
  • 笑话
  •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
  • 一千零一夜
  • 优生优育
  • 常用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