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之战转折性战役 最大的功臣是谁?
若说起日朝之间的海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鸣梁海战。这还得归功于前几年,在韩国上映的电影《鸣梁海战》。
此电影讲述了韩国著名大将李舜臣,在日军侵犯国家之时,率军英勇与之对战。面对敌军一百三十艘战舰,李舜臣利用鸣梁海峡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十几艘板船击溃日军,成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鸣梁海战》在韩国上映之后,即受到韩国人的热烈追捧,名利双收。而因为哈韩风气的盛行,许多中国人也观看了这部影片,留下强烈印象。
实际上《鸣梁海战》过度的强调了鸣梁海战的作用,淡化此次战争并不是日朝战争转折的事实。使得观众造成了鸣梁海战是日朝主要战役,李舜臣是最大功臣的错觉。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进而为实现自己野心,出兵朝鲜,妄图侵占朝鲜,征服中国。此次战争日本史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则称为壬辰战争。
战争初期,日本派大小战舰七千多艘由釜山登陆,分兵三路,迅速攻占汉城、开城和平壤。
朝鲜军队节节败退之下,派使者向明朝求助。明朝万历帝于是派兵援朝。此次援朝战争有两位大将,陈璘和邓子龙,是壬辰战争最大的功臣。
鸣梁海战的确是李舜臣独自率领朝军战胜日军的战役,但却不是整个战争中最重要的。最终给予侵朝日军以歼灭性打击,促使战后朝鲜200多年和平局面形成的战役,是壬辰卫国战争中最后一场海战露梁海战。
明朝援助朝鲜,初始派兵10万余人,后增至14万人,其中水师1。3万人,战舰500余艘。福船、楼船、百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种类繁多。
每艘战舰上都配备有精良武器,除了传统冷兵器之外,还有大量如佛郎机、虎蹲炮等的火器。这些战舰和水师都由水师提督陈璘统治,邓子龙和马文焕为副将从旁协助。
明朝出军之后,迅速摧毁日军企图侵占朝鲜进而攻占中国的野心。平壤、开城、汉城相继被收复,战争局势逆转。
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病死,留下遗命命日军从朝鲜撤军。陈璘和邓子龙抓住机会,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在日军撤退之时,由陈璘指挥,邓子龙、李舜臣等联合出击,在露梁以西海域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最终大获全胜。
毫无疑问,对于整个战争的胜利,明朝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鸣梁海战》中,却极力渲染一种鸣梁海战才是壬辰之战最重要战役的氛围,而李舜臣则成为不可替代的大英雄。陈璘、邓子龙两位大将,完全被忽略。
极力宣扬自己国家将领,这还能想得过去。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韩国一些人,完全忽视明军的帮助。甚至还倒打一耙,认为明军不仅没有给予帮助,反而还给朝鲜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这负担在哪儿?便是军费。没有明军的援助,朝鲜接连丢了平壤、开城、汉城三大重要城市,都城都被人给拿下。
明军出兵援助,失地得以收复。派军前来帮助,已经是人道主义,朝鲜方面承担相应的军费不应当是理所当然的吗?
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