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落入凡间的天使
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她是一个有着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人;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富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被人尊称为“东方圣母”。
谁说女子不如男
林巧稚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她的家乡在东南沿海,常能看到外国人高人一等的样子,人之间的不平等给了她强烈刺激。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不甘屈辱的强烈自尊感与她的年龄悄悄地同时生长。
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然而,当她回到考场时,考试时间已过,使她最拿手的英语试卷没有做完,林巧稚只好悻悻地离去,也不对考试结果抱什么希望了。可在发榜之时,她却发现在百里挑一的金榜之上有她的名字!原来,恰是她在考场救人的出色表现,被协和医学院看中,认为她的爱心和沉着具备了一个医生的优良品质。
为了向“妇女不能持刀”的陈腐观念挑战,为了那些苦难中的中国妇女,也为了在无奈中死去的母亲,她选择了当时被许多人所鄙薄的妇产科。协和的淘汰制极其残酷,75分才算及格,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绝无补考和商量的余地。但林巧稚凭着她的苦学和聪慧“生存”下来了,在八年的学习和残酷的淘汰竞争中,林巧稚一直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开创了女生获此奖学金的先例。林巧稚以自己的实际结果向世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不平凡的道路
回国以后,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妇产科事业。她解除妇女的痛苦,分享母子的欢乐,忙得连自己的婚姻与家庭都未顾及。1939年,她再次远渡重洋,到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1940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在“协和”,就是外国人要想获得这个职位也决非易事。然而,凭着高超的医技和众人皆知的高尚医德,在妇产科主任空缺时,院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中国女医生。
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感到欢欣鼓舞,她在短文《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中写道:“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她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为了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普遍欢迎。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邀集有关专家座谈,终于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播撒爱的天使
林巧稚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看病从来不分贫富、贵贱、党派、阶级,上至主席夫人、高干子女,下至农妇、罪犯,在解除病痛上一视同仁。她说,“在我心里,大家都是一样的。”有些人穷得付不起医药费、住院费,她也是先安排病人住下,治好病,再请求院方减免,或自己掏钱垫付。
她对实习生说过这样的话:“当一个医生,首先要知道责任重大。产妇或者病人进了医院,就把她的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把她们当成亲姐妹,从每件细微的小事上做起,体贴和关怀她们……”每次查房,她那镇定的目光,温柔的微笑,轻缓的手势和宁静的语调,仿佛是一缕阳光,让紧张的产妇们踏实下来。她每次拿起听诊器都必定在手掌里暖热后才伸向患者;她每一次病床前的询问,都是对患者的慰藉。正像她说的:“我没有做过母亲,但母亲的事我做得不少。”林巧稚是用伟大的爱心和悲悯的情怀保护拯救着妇女的健康,迎接着一个个小生命的诞生。
有一次,一个女工在检查身体时被诊为子宫肌瘤,并要实施子宫摘除手术,她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林巧稚,希望能发生奇迹。林巧稚重新给她做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凭着丰富的经验断定这只是生理瘤,无须摘除子宫,而且还确诊女工已有了一个小宝宝。当女工第二次入院时,林巧稚亲自给她接生。这位女工深情地说:“是林大夫救了我,挽回了我的幸福家庭!”
林巧稚,凭着爱心和高超医技,赢得了千千万万妇女、母亲和儿童的心。在临床上,林巧稚把给妇女生产和护理,变成了一门精湛的艺术,凡经她的手,再难产的产妇,都会化险为夷。她还用极严密的科学方法,治愈了许多妇女的不育症,给那些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带来天伦之乐。她被人们称为救死扶伤的“活菩萨”、带给夫妻幸福的“送子观音”。
林巧稚太过偏爱事业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个人幸福考虑。她在产房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万婴之母”。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儿女,但她是最伟大的母亲。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恩情,把林巧稚接产出生的孩子起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生命使者魂归故里
追悼会遗像两旁垂下4.5米高的幛联,上面写着:“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60个字反映了她60余年的工作和她的业绩,以及后人对她的敬仰之情。
林巧稚留下遗嘱:平生积蓄3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捐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为了纪念林巧稚,厦门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于1984年在鼓浪屿黄金地段建造了取名“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1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