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列:自主创新,有大雄心
49岁的陈志列,已是全球特种计算机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家。他的研祥集团拥有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实力,以及在几年内成为世界第一的雄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他和研祥要做“中国创造”的标杆……
自主创新的梦想
“赚到了钱,我们就一起开着越野车到西藏玩……”当陈志列辞去公职,决心自主创业,放飞他的自主创新梦想的时候,这样向他的创业伙伴们许愿。
1963年6月,陈志列出生于江苏无锡。21岁时,他毕业于辽宁建工学院。其后的三年间,他在辽宁省机械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最青春的岁月是在辽宁度过的,这位江南才子有了抹不去的东北口音。
1987年他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被分配到中国航空工业设计院下属的国有公司工作,既当研发工程师,又做业务员。公司的主要销售产品是工控计算机。
1990年,陈志列被上级派到西安开拓市场,他背着两个笨重的金属机箱和一大包资料,坐火车硬座奔赴西安。下火车后他没有休息,直接就在西北工业大学的食堂里召开了“工控计算机产品交流会”。他一个人面对着100多位用户和代理商,以出色的口才、扎实的技术和精当的讲解,让整个西北工控行业在几个小时内就记住了他。交流会成功了,订货单纷至沓来……他“千里走单骑”的出色业绩,让公司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但人不是机器,在无限的坚持之后,陈志列终于病倒了。正是在病床上的这段时间,促成了他人生选择的重大变化。两三年来,他已经对中国工控市场的状况非常熟悉。他业绩突出,但卖的都是海外产品。国内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受制于人,只能被动接受国外二流技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国内工控产业落后的现状就难以改变……陈志列的内心深处,责任心在萌动。
那时,邓小平南巡正在深圳掀起一股新的创业潮。病愈后,陈志列做出了一个决定,自主创业,自主创新,做“中国创造”。
义无反顾地创业
他的这个想法一出炉,最强烈反对他的是家人。那时他不满30岁,是令人羡慕的国家科研机构的干部,是台资企业收入丰厚的骨干,代表着众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梦想。而他竟然要辞掉公职,同时放弃在台资企业的优厚待遇!爸爸对他说:“你不要太狂啊,在深圳这样的地方,比你能的人多了,在国外获得博士、硕士的海归派就多得数不过来。人家还没胡思乱想,你凭什么?”父母还与陈志列的岳父、岳母联合起来找到他的领导,请求领导一起劝阻他……
领导了解了陈志列创业决心,一方面赞许他的锐气,另一方面又忧心于这员爱将的离去。领导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你一定要创业,单位可以考虑在深圳成立一家分公司,完全让你主导,由你说了算。有了风险算单位的,有了收益你与单位分享,万一创业失败了你可以回单位继续工作……”
听着老领导的话,陈志列流下泪来,他被老领导的良苦用心感动。但经过彻夜不眠的思考后,第二天一早,满眼血丝的陈志列就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告诉了老领导:“我不能占单位的便宜,既然决定了创业,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我必须一往无前,必须成功!”
老领导似乎也被感动了,说,祝你成功!
1993年,30岁的陈志列与几个研究生一起在深圳注册成立了研祥机电实业有限公司,专营特种计算机的代理销售和技术开发。特种计算机,就是除普通民用电脑和个人电脑外,涉及军用、工业用的计算机芯片、软硬件、整机等,如用于自动提款机、石化控制、安防、税收、医疗、博彩等领域的计算机设备。
要在这样的高科技领域创业成功,仅凭热情是不行的。当时陈志列只是个毫无背景的穷小子,他在单位工作积攒的那点积蓄在市场大潮中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若要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他去哪里筹集这些资金呢?
他只能暂时放弃自主研发的梦想,从代理国外产品做起。华为、四通、联想都是这么做起来的。当时国内的民用电脑尚未普及,特种计算机更是刚刚起步,各行业对特种计算机的需求巨大,代理的利润好得让人无法想像。“我们在报纸上打广告,全国开产品研讨会,然后就收钱。有时上午在外地搞特种计算机讲座,下午深圳的公司账户上就收到了订金。”陈志列回忆说。
由于很少竞争,代理一个订单有时甚至能达到百分之几百的利润。但这个行业由外资巨头把持,德国、美国、中国台湾占据了几乎全部的高端特种计算机市场。陈志列说他“个人的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了伤害”,自主研发、“中国创造”的梦想在他的内心里继续滋长。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1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