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棺材作陪嫁

棺材作陪嫁

肖光绪十二年八月初八,是皖南宣城东门炒货店老板王裕恒的儿子结婚大喜的日子。只见王家门前张灯结彩,铺红挂绿,鞭炮声声,锣鼓不断,洋溢着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一天,几乎全城的人都拥到王家的门前来看稀奇了,他们要看新娘子的嫁妆。这王裕恒儿媳妇所陪送的嫁妆实在是与众不同。

原来,王裕恒的亲家名叫谭记发,是城北门凉亭塘棺材店的老板。早在一个月前,人们便听说,王老板竟特意派人送信到棺材店的谭老板那儿,叮嘱谭老板送几口棺材作为女儿的嫁妆,陪送到他王家。天底下还有用棺材作嫁妆的稀奇事么?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因此,大家要亲眼目睹一下新娘子的嫁妆,究竟是不是像一些人传说的那样。

晌午时分,人们听见由北街传来一阵唢呐鞭炮声,知道是新娘子来了。大家拥过去一看,全怔住了!只见在新娘乘坐的花轿后面,送亲的人果然抬了一溜棺材,大小五口。这王裕恒莫非是发疯了?

再看那王老板,见一行人到了家门口,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他在这些棺材前这儿拍拍,那儿敲敲,乐得眉开眼笑,检验了半晌,这才吩咐小心地把棺材抬进屋……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谭记发的女儿谭美云,是周围有名的大美人儿。去年,谭美云去敬亭山游玩,半道上被王裕恒的儿子王卓仁撞上了。王卓仁顿时被谭美云那惊人的美貌迷住了。回家后,茶不思,饭不想,满眼都是谭美云的影子。他把这事跟父亲说了,岂料,王裕恒听后大发雷霆,说娶棺材店老板女儿为妻,是惹鬼进门,坚决反对。王卓仁于心不甘,偷偷央了一个媒婆去谭家提亲,一说竟就成了。从此,王卓仁私下里常常与谭美云约会。后来,王裕恒发现了这件事,一怒之下,将儿子关在内室里,派人将他看管了起来。

不久,王裕恒乡下一个朋友的父亲死了,托他在城里买口好棺材。王裕恒硬着头皮来到谭记发家。只见一伙木工,正忙着刨一堆木料,打造棺材。他看见那些被刨光的木料上呈现出一道道天然的水纹图案,透出紫红的颜色,香气扑鼻。王裕恒见了心中大惊。这时谭老板从内室走了出来,见王裕恒来了,忙迎上前道:“稀客稀客,哪阵风把亲家刮来了?”此时,王裕恒听谭老板称呼自己亲家,竟一点都不反感,他的心已被那堆木料牵住了,脸上不动声色地问:“谭老板,你这堆木料是从哪儿弄来的?”

谭老板听了,笑道:“怎么,亲家喜欢这种木料?实不相瞒,这些木料是一个西域和尚送给我的。”

“是真的?”王裕恒一听,一颗心上下直跳起来,“那西域和尚为什么送木料给你?”

原来,半年前,谭老板去歙州采购木料,路过人烟稀少的大山时,忽然发现一伙歹徒围着一个老和尚,要劫财害命。谭老板从小练过拳脚,见此情景,冲了上去,三拳两脚,将那伙歹徒打得落荒而逃。老和尚非常感激谭老板,听说谭老板是开棺材店的,正要去歙州买木料,老和尚自称是西域人,愿送几根好木料给谭老板。果然,不久前来了几个西域小和尚,给他送来了几十根红皮粗木料。

王裕恒听完谭老板的叙说,紧张地问:“那几个西域小和尚有没有告诉你这是什么木料?”

“听说……”谭老板想了一阵,道,“听说叫什么‘寿香木’。”

听到这“寿香木”三个字,王裕恒差点儿没晕倒在地。王裕恒平时博览群书,他从一本古书的记载中,得知西域出产一种名叫寿香木的木材。这种木材生长在深山峭崖之上,极为珍贵,人所罕见。更奇特的是用寿香木制作卧床,人睡了百病不生;制成棺材,尸体千年不腐……早在明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多次派人到西域寻觅寿香木,却始终未能找到。听谭记发说了这堆木料的来历后,王裕恒喜极欲狂,恨不得一下子将这堆木料占为己有。于是他心生一念,对谭老板道:“谭亲家,我很喜爱这木料的水纹图案。日后你女儿出嫁时,你能不能用这些木料制成棺材,作为嫁妆,陪送到我王家?”

谭记发本就是个爽快人,再加上他并不知这寿香木的底细,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就这样,那套寿香木做的棺材陪嫁到了王家。

王裕恒费尽心思得到了寿香木棺材后,请来木工,把那几口棺材全拆了,改制成卧床、木箱、梳妆台等家具。恰在这时,有消息传来,安徽巡抚白大人不日将来宣城查访民情,于是王裕恒又打起了如意算盘,打算将这套寿香木家具献给巡抚大人,捞个一官半职过过官瘾。

过了一段日子,巡抚大人果然来到了宣城。当地一些财主和头面人物纷纷出场,争先恐后地设宴,巴结巡抚大人。王裕恒自然不甘落后,也将巡抚大人请到家中,美酒佳肴款待了一番。

席终人散,王裕恒把白大人请到内室,得意地指着那一套新制作的家具道:“大人若喜欢,小的就把这一套寿香木制的家具送给大人。”

那位白大人也听说过寿香木,当他得知眼前这一套家具竟是寿香木制成的,惊得目瞪口呆。

白巡抚深知像王裕恒这种奸商,不会平白无故给人送东西,便道:“你将如此贵重的东西送给白某,白某能帮上你什么忙呢?”

王裕恒老着面皮道:“白大人,小人听说绩溪的县令刚刚离任,位子还空缺着……”

白大人当即明白了王裕恒的意图,笑道:“原来你也想弃商从官。这事好办,包在白某身上了!”

那姓白的倒也守信用,带了那套寿香木家具离开后,不久就向朝廷作了推荐。之后王裕恒领着一家人奔赴绩溪,走马上任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隔不久,棺材店的谭老板就得知了真相,一下子气病在床上。

谭老板的病还未痊愈。这天,店门口来了几位西域小和尚,口口声声要见谭老板。

谭老板来到店门口,认出那几位就是当初前来送寿香木的小和尚,忙请他们进屋。

那几位西域小和尚进了屋,“扑通”一声齐刷刷地跪在谭老板的面前,道:“我们现在见谭老板还活在世上,心也安了。我们真是罪该万死呀……”

一听此话,谭老板愣了,忙不迭地把他们一个个搀扶了起来,惶恐地问道:“各位小师父,你们为何这样说?”

那几位小和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事情经过,谭老板听了,真个如惊雷贯顶,吓得魂飞魄散。

原来,西域出产的寿香木分两种:一种是红树皮,一种是黄树皮。两种寿香木香气及树纹图案一模一样,但红树皮的寿香木含有剧毒。据说,人躺在用红树皮寿香木制作的卧床上,不出一个月,身上就会长满毒疮,百药不治,不过半年,这些毒疮连同人身上的肉就会烂化成水。因此,西域人又称红树皮寿香木为化尸树。当初,小和尚因分不清两种寿香木,误将红树皮寿香木送给了谭老板。又恰逢老和尚到外面云游去了,所以这事一直没被察觉。前段日子,老和尚回到庙中,发现庙里的几根红树皮寿香木不见了,大惊失色,立即叫那几个小和尚迅速来宣城追回那几根红树皮寿香木,同时又给谭老板带来几根黄树皮寿香木。

听完小和尚们的叙说,谭老板吓得脸白如纸。送走几位小和尚后,谭老板来不及整顿行装,雇了车马,直奔绩溪。

王裕恒听了谭老板的叙说,吓得差点尿裤子。于是,他又急赴省城,去找白巡抚。

谁料事有凑巧,一个多月前,白巡抚将女儿嫁给李莲英的干儿子李狗儿做了小妾,那些家具已被作为嫁妆,陪送到李府了。

白巡抚听了王裕恒的叙说,也吓得掉了魂。他狠狠地扇了王裕恒一个耳光,大骂道:“你个混账东西,可把我害惨了!”

王裕恒摸着红肿的脸,道:“大人,只要你赶快追回那套家具,还来得及!”

“妈的,你说得轻巧,跟放屁似的容易!”白巡抚怒不可遏地喊道,“我女儿出嫁已有一个多月了,她和那李狗儿身上还不早就长了一身毒疮啦?你知道那李狗儿是李莲英的什么人?那是他的命根子!那李莲英又是当今老佛爷的大红人,如今我害了他的干儿子,他能饶过我吗?这事只有瞒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方可保住你我的脑袋,懂吗?”

“可是……那你不是白搭上自己女儿一命了吗?”

“妈的,还不是被你害的!”白巡抚又抬手赏了王裕恒几记耳光,“事已如此,权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生死由她了!”

王裕恒鼻青脸肿地回到绩溪,谭老板还没离开王家。他听完王裕恒诉说的经过,呆若木鸡,怏怏地回到宣城。

回家后,谭老板越想越害怕。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事早晚要大白于天下,到那时候,大家都难逃一劫!

思量了几天,谭老板派人把女儿和女婿从绩溪接回了家,向他俩道明了真相。最后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看来我们只有远走高飞隐居外地了。”

王卓仁急道:“岳父,那我父亲怎么办?”

谭老板摇头苦笑道:“你父亲官迷心窍,会丢官而逃吗?再说,这也是他自作自受。”

第二天,王卓仁和谭美云回到了绩溪,夫妻一到家,便不知为什么事争吵起来,后来竟赌气双双服毒自杀了。

谭老板得到王家人的报信,知道女儿女婿已依计服了他供给的“假死药”。便叫人抬了两口用黄树皮寿香木做的棺材,假装伤心欲绝的样子,一路哭到了亲家府中。随后用那两口寿香木棺材收敛了女儿和女婿的“尸体”。出葬那天,谭老板趁人不注意,掀开棺材盖,偷偷放出了夫妻俩。

从此,谭老板和他的女儿女婿在宣城消失了……

一切都像谭记发所预料的那样。未隔几个月,李莲英的干儿子及白巡抚的女儿都死在寿香木床上。一位见多识广的老御医诊断,两人的死因与这红皮寿香木有关。李莲英哭诉到慈禧太后那里,说是白巡抚有意谋害他儿子。慈禧太后大怒,下令捉拿白巡抚,又牵连到王裕恒,将这二人处以死罪。又派人搜捕他们家人,幸好谭记发他们早已逃之夭夭了。

可怜王裕恒还没过足官瘾,便匆匆走上了断头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33864/
上一篇: 少年风流鬼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校园鬼故事
  • qq笑话
  • 龙年对联
  • 西藏方言
  • 神话传说
  • 搞笑绕口令
  • 趣味谜语
  • 探险故事
  • 对联技巧
  • 天气谚语
  • 鸟的歇后语
  • 恋爱笑话
  • 禅理故事
  • 青海方言
  • 动物
  • 黑龙江方言
  • 科普知识
  • 智慧故事
  • 科技史话
  • 电脑笑话
  • 水产
  • 端午节对联
  • 马年对联
  • 植物
  • 英语谜语
  • 2023年最新歇后语
  • 侦探故事
  • 谚语
  • 网络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