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醋 杨玉环因出轨遭唐玄宗休妻
往事导语: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贵妃杨玉环出轨了!怎么回事呢?《杨太真外传》记载,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宁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选进宫里当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来了。但是,要是有一个妃子两次被赶出后宫,还能两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新鲜。事实上,天宝年间,杨贵妃就曾经两次因为感情纠纷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可是难得的是,杨贵妃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后宫,还因此奠定了六宫专宠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爱情佳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玄宗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后宫,封为贵妃,比照皇后对待。对于这个费了那么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也是宠爱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宫里赏着名花,喝着美酒,再看看贵妃,他心满意足地说了一句:我得到贵妃,就好像得到一个宝贝一样啊。还因此谱了一首曲子叫《得宝子》。但是,日子过久了,再好的伴侣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就在天宝五载,也就是玄宗册立杨贵妃之后不到一年,他们两个之间的第一次感情风波发生了。
一、第一次出宫
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妒悍不逊”,一怒之下,把杨贵妃打发回娘家了。谁都知道,皇帝后宫美人无数,彼此嫉妒也是后妃的常态。那么,让杨贵妃如此嫉妒的人是谁呀?有从小看戏听故事的经验,好多人肯定会说,是不是那个叫梅妃的女人啊。这个梅妃又是何许人呢?根据《梅妃传》的记载,梅妃姓江,叫采苹,是福建人。她入宫比杨贵妃还早呢。当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不是闷闷不乐吗?高力士就到全国给他海选美女,还没选到杨玉环呢,先在福建发现江采苹了。江采苹不光长得漂亮,也是个才女,九岁就能背《诗经》,长大了更是擅长诗赋。因为有文化,所以比较风雅,特别喜欢清丽脱俗的梅花,把自己屋子周围都种上了梅数,所以唐玄宗才管她叫梅妃。梅妃刚入宫的时候也特别得宠,但是,后来杨贵妃不是来了吗?一山难容二虎,两个人之间难免就彼此嫉妒起来了。这两个美女长得一肥一瘦,就开始彼此进行人身攻击,杨贵妃管梅妃叫梅精,梅妃管杨贵妃叫肥婢。当然,斗到后来,杨贵妃逐渐占了上风了,梅妃也就逐渐被冷落。可是,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偶尔旧情难忘,又去私会梅妃,结果让杨贵妃抓了个正着,对唐玄宗连损带挖苦,这才把唐玄宗惹恼了的。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尽管有无名氏的《梅妃传》传世,尽管《全唐诗》里还收了一首诗,名字叫《一斛珠》,号称是梅妃所作,尽管梅妃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是,我还是要说,它恐怕不是真的,梅妃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呢?首先,从文献上讲,无论是两《唐书》、《资治通鉴》等等官方文献也好,还是唐朝的笔记小说也好,都没有关于梅妃的只言片语,所谓梅妃最早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这时候距离唐玄宗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编故事的可能性很大。其次,按照《梅妃传》的记载,梅妃不仅自己长得瘦弱,而且还特别瞧不起长得胖的,管杨贵妃叫肥婢。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喜欢的就是杨贵妃那样丰满艳丽的女人,至于瘦弱文雅的美人是到宋朝才开始受人追捧的。梅妃要真是生在唐朝,恐怕得下功夫增肥,怎么还会有心情骂别人肥呢!第三,按照《梅妃传》的说法,武惠妃死后,梅妃得宠。可是,假如唐玄宗的感情空白已经被梅妃填补上了,那他还冒那么大的道德风险夺儿媳妇干吗?这样看来,所谓梅妃的故事并不可信,她不过是宋朝人为了和杨贵妃作对比而发明的文学形象,就像有西施就有东施一样,是文学想象的产物。既然这个人根本不存在,那当然也就谈不上让杨贵妃嫉妒了。
那杨贵妃嫉妒的对象既然不是梅妃,又会是谁呢?我觉得,她嫉妒的恐怕并不是哪个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他当时虽然已经有杨贵妃了,但是,得陇望蜀,还想要更多的美人。怎么样才能把天下的美女都罗致到自己的后宫里呢?唐玄宗设置了一个职业,叫做花鸟使,由宦官担任,专门到民间搜索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往宫里送。眼看着美人今天来几个,明天来几个,杨贵妃可受不了了。因为如果皇帝固定喜欢哪一个,这竞争对手还比较单一,可以研究战略战术进行防范打击。可是,如果每天来这么几个,这就等于所有人都成了潜在的敌人,天天防贼比天天做贼还累,这才让杨贵妃发脾气了。
但是,不管她嫉妒的是谁吧,反正杨贵妃发火了。这样一来,玄宗也生气啊,我好歹也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是应该的。当年武惠妃那么得宠,唐玄宗不是照样生了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吗?可见没少寻花问柳。怎么到你杨贵妃这里就不行了呢!你一个妃子,难道还敢管皇帝不成!唐玄宗生气了,怎么处理这个不懂事的妃子呢?他下令,把杨贵妃送回娘家!可是,杨贵妃的亲生父亲和养父都早死了,哪里算是娘家呢?杨玉环还有一个堂哥叫杨銛。既然父亲死了,那么长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娘家,送他们家去了。自从杨贵妃得宠之后,哥哥杨銛可没少沾光,官至三品,现在看妹妹被送回来了,杨銛可傻眼了,这是什么意思啊?皇帝休妻了?
杨家这里慌成一团,唐玄宗那里呢?他也慌了。心慌啊。气头上把杨贵妃送走了,可是送走之后呢?唐玄宗一下子又觉得身边空下来了。杨贵妃在的时候,他背着贵妃跟那些宫娥偷偷调情,倒是充满了冒险的快乐,现在杨贵妃一走,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宠幸任何一个美人了,他反倒觉得没意思了。武惠妃刚死的时候那种凄凉孤寂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受不了了。人不是早晨送走的吗?眼看到了中午,该吃饭了,宦官把御馔端了上来,唐玄宗哪里吃得下去啊!不吃饭还不要紧,要命的是,他看周围谁都不顺眼了。这可苦了身边伺候的宦官了,也不知哪句话哪个动作就会惹恼皇帝,怎么做都不对,一会就挨一顿鞭子,吓得小宦官都不敢到皇帝身边来了。这怎么办呢?高力士是老奴才呀,最明白玄宗的心意了。眼看着皇帝如此烦躁不安,他知道,皇帝这是后悔了。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这时候就缺一个人来转圜。怎么办呢?高力士就上奏唐玄宗:贵妃刚打发出去,她哥哥家肯定也没有来得及预备接待,这一回家肯定是衣食不周啊,不如把贵妃院里的所有陈设、玩物都送到杨銛家吧?算是投石问路,探探皇帝的口风。唐玄宗心里正惦记着杨贵妃呢,听高力士一说,正中下怀,马上同意。一共送了多少东西过去啊?《资治通鉴》记载,足足送了一百多车。这还不算,唐玄宗当时不正吃午饭吗?他对高力士说了,光送用的东西哪行啊,把我的御馔分一半,也给贵妃送去吧。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就这点出息,心里简直笑翻了。既然皇帝的态度已经清清楚楚,那接下来高力士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吃完饭,再磨蹭一会不就到晚上了吗,皇帝今天已经没吃好饭了,总不能再睡不好觉吧。这时候,高力士又上奏了,说贵妃在家闭门思过已经一天了,想来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还是请皇帝把贵妃迎回来吧。别看唐玄宗当时在朝廷里听不进意见了,对高力士这个提议他可是从谏如流,马上采纳。那怎么接回来呢?唐朝可还是实行宵禁制度的,一到晚上,宫门也关了,各坊的坊门也关了,谁也不许到处走动。这难不倒唐玄宗,他亲自批条子,让禁军去接,皇帝的禁军执行公务,什么门敢不给开呀!可能有人要说,这么兴师动众干什么呀,等第二天早晨再接不也一样吗?可是,唐玄宗当时可是度日如年啊,一分钟也不想多等了,再说了,他也害怕等到天亮。趁着天黑迎回来,就算是丢脸,也只有宦官、禁军这些自己人知道;要是大白天去迎,不是天下人都知道了吗?刚刚把人送回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接回来,唐玄宗也丢不起这个面子。
皇帝派人去接,就等于已经先认错了,杨贵妃怎么表示啊?根据《旧唐书·杨贵妃传》的记载,她回宫之后,“伏地谢罪”,也主动认错了。玄宗一看,这不是给我面子吗?更加高兴了,赶紧一把拉起来,安慰了好半天。杨贵妃除了有堂哥之外,不是还有三个姐姐吗?眼看着皇帝和妃子和好如初,第二天,这三个姐姐作为娘家人,赶紧跑来祝贺。玄宗一看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下令,赏赐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每年一百万钱买脂粉!不光是娘家姐姐沾光,身边的宦官也跟着沾光了。按照《旧唐书》的记载,“帝骤赐左右不可赀”。头一天看左右谁都不顺眼,没事就暴打一顿,今天到好,看谁都高兴,撒钱都撒到手软了。这还不算,杨贵妃不是因为皇帝整天从民间往宫里海选美女才吃醋的吗?玄宗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从此痛改前非吧,眼睛只看贵妃一个人,再不拈花惹草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这一下,后宫里其他的妃嫔可就倒霉了。本来,虽然后宫得宠比中彩票还难,但至少还有个盼头。现在杨贵妃专宠,她们连希望都没有了。最可怜的是那些刚刚被花鸟使选进来的美人,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直接就给打发到各处行宫看房子去了,一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杨贵妃也好,唐玄宗也好,他们可不管这些。对他们来说,这次吵架只是感情的一支催化剂罢了。两个人吵架谁赢了?表面上看玄宗和妃子是对赔不是,平分秋色,但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是玄宗更离不开杨贵妃啊,面子也不要了,钱也赏了,错误也改了,为了讨妃子一笑,玄宗容易吗!
二、第二次出宫
可是,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错误也总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后,唐玄宗天宝九载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杨贵妃送回娘家了。这次又为了什么呢?《资治通鉴》只写了简单的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到底什么才叫忤旨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杨贵妃出轨了!怎么回事呢?《杨太真外传》记载,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宁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宁王的笛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这吹笛子不过是古代人一种含蓄的说法,它的真实意思就是杨贵妃和宁王的关系不寻常!关于这一点,唐朝诗人张祜写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诗叫《宁哥来》:“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什么意思呢?雾气蒙蒙的宫城里,杨贵妃站在珠帘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瞒不住。这时候,一个宫里的小丑黄翻绰就跟杨贵妃开玩笑,往西边一指,说:宁王来了!杨贵妃虽然不信,但是还是忍不住往西边看,宁哥是不是真的又回来了?要知道,宁王李宪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爱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当然无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到天宝九载的时候,宁王李宪已经死了十年了。我们讲过,宁王是开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当年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小的时候曾经被宁王抚养,所以还特地打报告要求给宁王服丧。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信史。现在,时隔十年,杨贵妃怎么会跟一个死人有染呢!
这种解释不可能了,还有别的解释吗?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次杨贵妃忤旨,纯粹是她姐姐惹的祸。杨贵妃不是有三个姐姐吗?各个长得美艳绝伦,可惜没有妹妹这样的好运气,都年纪轻轻就嫁了人,又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杨贵妃得宠之后,可怜三个姐姐,就把她们接到长安来了。唐玄宗不是宠爱杨贵妃吗?爱屋及乌,对三个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许她们随便出入宫门。还把三人都封为一品的国夫人。其中,老大封为韩国夫人,老二封为虢国夫人,老三成为秦国夫人。这三位夫人之中,虢国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荡。当时一般贵夫人出门不都是作车吗?只有她与众不同,偏要骑马。唐玄宗也是个有豪情的皇帝,一个美人“不爱红妆爱武装”,在他眼里也就有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刚才不是讲诗人张祜写了一首诗讽刺杨贵妃和宁王有染吗?其实,他还写过一首诗,暗示唐玄宗跟这个大姨子不一般呢。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见惯了浓妆艳抹的美人了,虢国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对自己的魅力没自信,谁敢这么做呀?所以,也有人怀疑,唐玄宗对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这个想法有没有合理性呢?也悬。首先,这种说法的直接源头就是张祜那首诗。而张祜一会说杨贵妃跟宁王有染,一会又说唐玄宗跟虢国夫人关系不一般,简直就像个小报娱记,专门制造绯闻,唯恐天下不乱,他的话可信度不高。其次,如果这个事情可靠,事后虢国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尴尬,当年武则天发现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给毒死了吗?杨贵妃虽然未必像武则天那样毒辣,但是也一定会有所表示。可是事实上,整个天宝期间,杨贵妃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这也反证出虢国夫人和玄宗之间的清白。第三,虢国夫人确实有情夫,只不过不是唐玄宗,至于是谁,我们以后还要说到。这样看来,所谓虢国夫人夺爱的说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现成的两种解释都不成立,那杨贵妃究竟是因为什么忤旨的呢?我想,宫闱密事的神秘性就在这里,真实原因可能永远是个谜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次杨贵妃的过错比较大。为什么呢?从唐玄宗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上一次出宫的时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天就把杨贵妃接回来了吗?可是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气,送回去之后,再没什么表示了。这下子,杨家可着了急了。要知道,当时杨家满门富贵,不就靠着贵妃吗?如果贵妃失宠了,他们不也得树倒猢狲散吗?怎么办呢?眼看皇帝在气头上,娘家人不好出面,找个说客吧。找谁呢?当时有一个户部郎中叫吉温,伶牙俐齿,心机深沉,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杨家就托他去游说唐玄宗了。怎么游说呢?吉温跟唐玄宗说:“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杨贵妃是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陛下想杀就杀,没有问题。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妃子,你就是让她死也得在宫里死,怎么忍心让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温这话说得有没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内外的界限划出来了。杨贵妃相对你唐玄宗是内人,就算处理也要在内部处理,怎么可能让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听吉温这样说,大为感动,又绷不住了。赶紧派一个宦官去看杨贵妃。而且,跟上次一样,还是把御馔分了一半给杨贵妃送去。可能有人会说,唐玄宗是不是上辈子没吃过饭啊?总是把吃饭看得那么重?其实,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饭是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所谓甘苦共尝,不也是从吃饭引申出来的情感吗?一个人要是许诺一辈子跟你一起吃饭,可比许诺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实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杨贵妃去了,杨贵妃什么反应啊?她哭得和泪人一般。本来,玄宗这次把她赶出宫,几天都没搭理她,杨贵妃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现在一看见宦官,知道皇帝还在想着她,杨贵妃能不哭吗!光哭还不够,杨贵妃当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宦官,说:“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惟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非常重要。所以,结婚的时候,新郎和新娘把头发系在一起,叫结发;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绺头发。现在杨贵妃是拿这绺头发跟玄宗诀别了。唐玄宗一看见杨贵妃的一缕青丝,所有的怨气啦,不满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国去了,他哪里真舍得跟贵妃诀别啊!没办法,还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杨贵妃给接回来了。光是接回来还不算,自从这次风波之后,两个人都深刻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从此更加恩爱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就是玄宗对杨贵妃从此“宠待益深”了。这个宠待益深怎么理解啊?《长恨歌传》里有一句话,说天宝十载,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凭肩而立,仰望着天上的牵牛和织女星,不禁感慨万端。就在这天晚上,他们俩偷偷立了一个誓言,这个誓言我们中国人都知道,那就是“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虽然学者们都提到,唐玄宗去骊山是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们不可能在骊山,所谓七夕密誓纯属艺术虚构。但是,诗人为什么虚构成天宝十载而不是其他时间啊?正说明,当时的人都认定,经过天宝九年的出宫风波,两个人的感情更深了!这样看来,这第二次出宫风波又像第一次一样,以闹剧开始,以喜剧收场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次出宫风波的意义啊?我想,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经过这两次风波的考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本来,我们说过,唐玄宗把儿媳纳入后宫,不过就是一出人伦丑剧。但是,随着两次出宫风波,他们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都变了。本来,在唐玄宗看来,杨贵妃就是一个漂亮女人;现在,他发现,贵妃最大的优点还不是漂亮,而是单纯!她身在皇宫,居然不懂服从,不计后果,这样的性格在后宫太少见了,对于晚年的玄宗来说不啻是一缕清风。有了这样的认识,玄宗对贵妃的感情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而在杨贵妃心中,玄宗的形象也变了。本来,她只知道玄宗有权力,可以左右她的生活,现在她发现,这个皇帝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是真的在乎她,离不开她。感情变了,彼此的关系也就变了。以前我们提到皇帝和后妃的关系,往往说得宠和失宠,这其实意味着皇帝是绝对的主宰,而后妃只是被动者。但是,到唐玄宗和杨贵妃这里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会像平常夫妻一样吵架,吵架之后,妃子会回娘家,而不是打入冷宫;分开之后,他们会彼此思念,也会努力和好。总之,皇帝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妃子也并不总是低眉顺眼,看起来更象是平常的一对夫妻。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之所以忽略了他们关系中的人伦污点,而同情甚至歌颂他们的爱情,不就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身居高位者的平常心吗!
第二、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杨李之间的爱情,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难以避免的外戚问题又出现了。仗着杨贵妃的专宠,她的哥哥姐姐都骄横跋扈。《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杨贵妃的二姐虢国夫人最霸道了。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天宝年间,她想要修豪宅,选中了长安城里的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当时,这块宝地并不是块空地,而是老臣韦嗣立的宅子。虽然韦嗣立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后人还住在那里。怎么办呢?虢国夫人可不觉得为难。有一天,她忽然指挥一批工匠冲入了韦嗣立的宅子,把韦家人都给赶出来了。随即就把房子夷为平地,然后宣布,这块地皮是我的了!那韦家人怎么办啊?虢国夫人随便指给他们十亩空地,说:你们就到那儿重建家园吧。这不比强盗还厉害吗!欺负官僚也就罢了,杨家人连公主也敢欺负。就在开元九年正月十五,杨家兄妹夜游,正好碰上玄宗的女儿广平公主也出来观灯。两家在长安城的西市门口碰见了。西市的大门不是窄吗,容不下两家同时进去,怎么办啊?杨家的一个奴才想争道,就使劲打马,没想到一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一下子就滚下马去了。公主坠马,驸马赶紧去扶,按说杨家人该收敛了吧,根本没有,他们的奴才又连抽了几鞭,连驸马都被打伤了。第二天,广平公主找唐玄宗诉委屈,唐玄宗倒是把那个行凶的奴才打死了,但是,与此同时,倒霉的驸马也被免官了,谁让你得罪杨家人呢!杨家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重要,谁不巴结他们呀,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四方赂遗,辐凑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杨家人也要逐渐在政治上发挥影响了。
第三、因为杨贵妃的专宠,唐玄宗的宫廷也越来越腐化了。当时,专门为杨贵妃做衣服的纺织和刺绣工人就有七百个。光穿得好不行,还得吃得好啊,杨贵妃不是南方人,喜欢吃荔枝吗?可长安不产荔枝,怎么办呢?那就从南方运吧。可是,荔枝是最难保存的水果了,号称一天色变,两天香变,三天味变。怎么才能让妃子吃上新鲜的荔枝呢?唐玄宗下令,沿途驿站都备好快马,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传递。好多人和马就在传递过程中累死了。杜牧在诗中不是写过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啊!作者:蒙曼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选进宫里当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来了。但是,要是有一个妃子两次被赶出后宫,还能两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新鲜。事实上,天宝年间,杨贵妃就曾经两次因为感情纠纷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可是难得的是,杨贵妃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后宫,还因此奠定了六宫专宠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爱情佳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玄宗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后宫,封为贵妃,比照皇后对待。对于这个费了那么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也是宠爱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宫里赏着名花,喝着美酒,再看看贵妃,他心满意足地说了一句:我得到贵妃,就好像得到一个宝贝一样啊。还因此谱了一首曲子叫《得宝子》。但是,日子过久了,再好的伴侣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就在天宝五载,也就是玄宗册立杨贵妃之后不到一年,他们两个之间的第一次感情风波发生了。
一、第一次出宫
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因为杨贵妃“妒悍不逊”,一怒之下,把杨贵妃打发回娘家了。谁都知道,皇帝后宫美人无数,彼此嫉妒也是后妃的常态。那么,让杨贵妃如此嫉妒的人是谁呀?有从小看戏听故事的经验,好多人肯定会说,是不是那个叫梅妃的女人啊。这个梅妃又是何许人呢?根据《梅妃传》的记载,梅妃姓江,叫采苹,是福建人。她入宫比杨贵妃还早呢。当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不是闷闷不乐吗?高力士就到全国给他海选美女,还没选到杨玉环呢,先在福建发现江采苹了。江采苹不光长得漂亮,也是个才女,九岁就能背《诗经》,长大了更是擅长诗赋。因为有文化,所以比较风雅,特别喜欢清丽脱俗的梅花,把自己屋子周围都种上了梅数,所以唐玄宗才管她叫梅妃。梅妃刚入宫的时候也特别得宠,但是,后来杨贵妃不是来了吗?一山难容二虎,两个人之间难免就彼此嫉妒起来了。这两个美女长得一肥一瘦,就开始彼此进行人身攻击,杨贵妃管梅妃叫梅精,梅妃管杨贵妃叫肥婢。当然,斗到后来,杨贵妃逐渐占了上风了,梅妃也就逐渐被冷落。可是,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偶尔旧情难忘,又去私会梅妃,结果让杨贵妃抓了个正着,对唐玄宗连损带挖苦,这才把唐玄宗惹恼了的。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尽管有无名氏的《梅妃传》传世,尽管《全唐诗》里还收了一首诗,名字叫《一斛珠》,号称是梅妃所作,尽管梅妃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是,我还是要说,它恐怕不是真的,梅妃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为什么呢?首先,从文献上讲,无论是两《唐书》、《资治通鉴》等等官方文献也好,还是唐朝的笔记小说也好,都没有关于梅妃的只言片语,所谓梅妃最早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这时候距离唐玄宗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编故事的可能性很大。其次,按照《梅妃传》的记载,梅妃不仅自己长得瘦弱,而且还特别瞧不起长得胖的,管杨贵妃叫肥婢。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喜欢的就是杨贵妃那样丰满艳丽的女人,至于瘦弱文雅的美人是到宋朝才开始受人追捧的。梅妃要真是生在唐朝,恐怕得下功夫增肥,怎么还会有心情骂别人肥呢!第三,按照《梅妃传》的说法,武惠妃死后,梅妃得宠。可是,假如唐玄宗的感情空白已经被梅妃填补上了,那他还冒那么大的道德风险夺儿媳妇干吗?这样看来,所谓梅妃的故事并不可信,她不过是宋朝人为了和杨贵妃作对比而发明的文学形象,就像有西施就有东施一样,是文学想象的产物。既然这个人根本不存在,那当然也就谈不上让杨贵妃嫉妒了。
那杨贵妃嫉妒的对象既然不是梅妃,又会是谁呢?我觉得,她嫉妒的恐怕并不是哪个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唐玄宗不是风流天子吗?他当时虽然已经有杨贵妃了,但是,得陇望蜀,还想要更多的美人。怎么样才能把天下的美女都罗致到自己的后宫里呢?唐玄宗设置了一个职业,叫做花鸟使,由宦官担任,专门到民间搜索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往宫里送。眼看着美人今天来几个,明天来几个,杨贵妃可受不了了。因为如果皇帝固定喜欢哪一个,这竞争对手还比较单一,可以研究战略战术进行防范打击。可是,如果每天来这么几个,这就等于所有人都成了潜在的敌人,天天防贼比天天做贼还累,这才让杨贵妃发脾气了。
但是,不管她嫉妒的是谁吧,反正杨贵妃发火了。这样一来,玄宗也生气啊,我好歹也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是应该的。当年武惠妃那么得宠,唐玄宗不是照样生了三十个儿子、三十个女儿吗?可见没少寻花问柳。怎么到你杨贵妃这里就不行了呢!你一个妃子,难道还敢管皇帝不成!唐玄宗生气了,怎么处理这个不懂事的妃子呢?他下令,把杨贵妃送回娘家!可是,杨贵妃的亲生父亲和养父都早死了,哪里算是娘家呢?杨玉环还有一个堂哥叫杨銛。既然父亲死了,那么长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娘家,送他们家去了。自从杨贵妃得宠之后,哥哥杨銛可没少沾光,官至三品,现在看妹妹被送回来了,杨銛可傻眼了,这是什么意思啊?皇帝休妻了?
杨家这里慌成一团,唐玄宗那里呢?他也慌了。心慌啊。气头上把杨贵妃送走了,可是送走之后呢?唐玄宗一下子又觉得身边空下来了。杨贵妃在的时候,他背着贵妃跟那些宫娥偷偷调情,倒是充满了冒险的快乐,现在杨贵妃一走,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宠幸任何一个美人了,他反倒觉得没意思了。武惠妃刚死的时候那种凄凉孤寂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受不了了。人不是早晨送走的吗?眼看到了中午,该吃饭了,宦官把御馔端了上来,唐玄宗哪里吃得下去啊!不吃饭还不要紧,要命的是,他看周围谁都不顺眼了。这可苦了身边伺候的宦官了,也不知哪句话哪个动作就会惹恼皇帝,怎么做都不对,一会就挨一顿鞭子,吓得小宦官都不敢到皇帝身边来了。这怎么办呢?高力士是老奴才呀,最明白玄宗的心意了。眼看着皇帝如此烦躁不安,他知道,皇帝这是后悔了。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这时候就缺一个人来转圜。怎么办呢?高力士就上奏唐玄宗:贵妃刚打发出去,她哥哥家肯定也没有来得及预备接待,这一回家肯定是衣食不周啊,不如把贵妃院里的所有陈设、玩物都送到杨銛家吧?算是投石问路,探探皇帝的口风。唐玄宗心里正惦记着杨贵妃呢,听高力士一说,正中下怀,马上同意。一共送了多少东西过去啊?《资治通鉴》记载,足足送了一百多车。这还不算,唐玄宗当时不正吃午饭吗?他对高力士说了,光送用的东西哪行啊,把我的御馔分一半,也给贵妃送去吧。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就这点出息,心里简直笑翻了。既然皇帝的态度已经清清楚楚,那接下来高力士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吃完饭,再磨蹭一会不就到晚上了吗,皇帝今天已经没吃好饭了,总不能再睡不好觉吧。这时候,高力士又上奏了,说贵妃在家闭门思过已经一天了,想来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还是请皇帝把贵妃迎回来吧。别看唐玄宗当时在朝廷里听不进意见了,对高力士这个提议他可是从谏如流,马上采纳。那怎么接回来呢?唐朝可还是实行宵禁制度的,一到晚上,宫门也关了,各坊的坊门也关了,谁也不许到处走动。这难不倒唐玄宗,他亲自批条子,让禁军去接,皇帝的禁军执行公务,什么门敢不给开呀!可能有人要说,这么兴师动众干什么呀,等第二天早晨再接不也一样吗?可是,唐玄宗当时可是度日如年啊,一分钟也不想多等了,再说了,他也害怕等到天亮。趁着天黑迎回来,就算是丢脸,也只有宦官、禁军这些自己人知道;要是大白天去迎,不是天下人都知道了吗?刚刚把人送回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接回来,唐玄宗也丢不起这个面子。
皇帝派人去接,就等于已经先认错了,杨贵妃怎么表示啊?根据《旧唐书·杨贵妃传》的记载,她回宫之后,“伏地谢罪”,也主动认错了。玄宗一看,这不是给我面子吗?更加高兴了,赶紧一把拉起来,安慰了好半天。杨贵妃除了有堂哥之外,不是还有三个姐姐吗?眼看着皇帝和妃子和好如初,第二天,这三个姐姐作为娘家人,赶紧跑来祝贺。玄宗一看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下令,赏赐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每年一百万钱买脂粉!不光是娘家姐姐沾光,身边的宦官也跟着沾光了。按照《旧唐书》的记载,“帝骤赐左右不可赀”。头一天看左右谁都不顺眼,没事就暴打一顿,今天到好,看谁都高兴,撒钱都撒到手软了。这还不算,杨贵妃不是因为皇帝整天从民间往宫里海选美女才吃醋的吗?玄宗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从此痛改前非吧,眼睛只看贵妃一个人,再不拈花惹草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这一下,后宫里其他的妃嫔可就倒霉了。本来,虽然后宫得宠比中彩票还难,但至少还有个盼头。现在杨贵妃专宠,她们连希望都没有了。最可怜的是那些刚刚被花鸟使选进来的美人,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直接就给打发到各处行宫看房子去了,一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杨贵妃也好,唐玄宗也好,他们可不管这些。对他们来说,这次吵架只是感情的一支催化剂罢了。两个人吵架谁赢了?表面上看玄宗和妃子是对赔不是,平分秋色,但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是玄宗更离不开杨贵妃啊,面子也不要了,钱也赏了,错误也改了,为了讨妃子一笑,玄宗容易吗!
二、第二次出宫
可是,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错误也总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后,唐玄宗天宝九载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杨贵妃送回娘家了。这次又为了什么呢?《资治通鉴》只写了简单的六个字“杨贵妃复忤旨”。到底什么才叫忤旨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杨贵妃出轨了!怎么回事呢?《杨太真外传》记载,说天宝九载二月的一天,杨贵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宁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见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宁王的笛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这吹笛子不过是古代人一种含蓄的说法,它的真实意思就是杨贵妃和宁王的关系不寻常!关于这一点,唐朝诗人张祜写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诗叫《宁哥来》:“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什么意思呢?雾气蒙蒙的宫城里,杨贵妃站在珠帘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瞒不住。这时候,一个宫里的小丑黄翻绰就跟杨贵妃开玩笑,往西边一指,说:宁王来了!杨贵妃虽然不信,但是还是忍不住往西边看,宁哥是不是真的又回来了?要知道,宁王李宪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爱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当然无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到天宝九载的时候,宁王李宪已经死了十年了。我们讲过,宁王是开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当年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小的时候曾经被宁王抚养,所以还特地打报告要求给宁王服丧。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信史。现在,时隔十年,杨贵妃怎么会跟一个死人有染呢!
这种解释不可能了,还有别的解释吗?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次杨贵妃忤旨,纯粹是她姐姐惹的祸。杨贵妃不是有三个姐姐吗?各个长得美艳绝伦,可惜没有妹妹这样的好运气,都年纪轻轻就嫁了人,又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杨贵妃得宠之后,可怜三个姐姐,就把她们接到长安来了。唐玄宗不是宠爱杨贵妃吗?爱屋及乌,对三个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许她们随便出入宫门。还把三人都封为一品的国夫人。其中,老大封为韩国夫人,老二封为虢国夫人,老三成为秦国夫人。这三位夫人之中,虢国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荡。当时一般贵夫人出门不都是作车吗?只有她与众不同,偏要骑马。唐玄宗也是个有豪情的皇帝,一个美人“不爱红妆爱武装”,在他眼里也就有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刚才不是讲诗人张祜写了一首诗讽刺杨贵妃和宁王有染吗?其实,他还写过一首诗,暗示唐玄宗跟这个大姨子不一般呢。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见惯了浓妆艳抹的美人了,虢国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对自己的魅力没自信,谁敢这么做呀?所以,也有人怀疑,唐玄宗对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这个想法有没有合理性呢?也悬。首先,这种说法的直接源头就是张祜那首诗。而张祜一会说杨贵妃跟宁王有染,一会又说唐玄宗跟虢国夫人关系不一般,简直就像个小报娱记,专门制造绯闻,唯恐天下不乱,他的话可信度不高。其次,如果这个事情可靠,事后虢国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尴尬,当年武则天发现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给毒死了吗?杨贵妃虽然未必像武则天那样毒辣,但是也一定会有所表示。可是事实上,整个天宝期间,杨贵妃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这也反证出虢国夫人和玄宗之间的清白。第三,虢国夫人确实有情夫,只不过不是唐玄宗,至于是谁,我们以后还要说到。这样看来,所谓虢国夫人夺爱的说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现成的两种解释都不成立,那杨贵妃究竟是因为什么忤旨的呢?我想,宫闱密事的神秘性就在这里,真实原因可能永远是个谜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次杨贵妃的过错比较大。为什么呢?从唐玄宗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上一次出宫的时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天就把杨贵妃接回来了吗?可是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气,送回去之后,再没什么表示了。这下子,杨家可着了急了。要知道,当时杨家满门富贵,不就靠着贵妃吗?如果贵妃失宠了,他们不也得树倒猢狲散吗?怎么办呢?眼看皇帝在气头上,娘家人不好出面,找个说客吧。找谁呢?当时有一个户部郎中叫吉温,伶牙俐齿,心机深沉,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杨家就托他去游说唐玄宗了。怎么游说呢?吉温跟唐玄宗说:“妇人识虑不远,违忤圣心,陛下何爱宫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岂忍辱之于外舍邪?”杨贵妃是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陛下想杀就杀,没有问题。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妃子,你就是让她死也得在宫里死,怎么忍心让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温这话说得有没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内外的界限划出来了。杨贵妃相对你唐玄宗是内人,就算处理也要在内部处理,怎么可能让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听吉温这样说,大为感动,又绷不住了。赶紧派一个宦官去看杨贵妃。而且,跟上次一样,还是把御馔分了一半给杨贵妃送去。可能有人会说,唐玄宗是不是上辈子没吃过饭啊?总是把吃饭看得那么重?其实,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饭是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所谓甘苦共尝,不也是从吃饭引申出来的情感吗?一个人要是许诺一辈子跟你一起吃饭,可比许诺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实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杨贵妃去了,杨贵妃什么反应啊?她哭得和泪人一般。本来,玄宗这次把她赶出宫,几天都没搭理她,杨贵妃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现在一看见宦官,知道皇帝还在想着她,杨贵妃能不哭吗!光哭还不够,杨贵妃当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宦官,说:“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惟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非常重要。所以,结婚的时候,新郎和新娘把头发系在一起,叫结发;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绺头发。现在杨贵妃是拿这绺头发跟玄宗诀别了。唐玄宗一看见杨贵妃的一缕青丝,所有的怨气啦,不满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国去了,他哪里真舍得跟贵妃诀别啊!没办法,还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杨贵妃给接回来了。光是接回来还不算,自从这次风波之后,两个人都深刻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从此更加恩爱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就是玄宗对杨贵妃从此“宠待益深”了。这个宠待益深怎么理解啊?《长恨歌传》里有一句话,说天宝十载,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凭肩而立,仰望着天上的牵牛和织女星,不禁感慨万端。就在这天晚上,他们俩偷偷立了一个誓言,这个誓言我们中国人都知道,那就是“愿生生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虽然学者们都提到,唐玄宗去骊山是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们不可能在骊山,所谓七夕密誓纯属艺术虚构。但是,诗人为什么虚构成天宝十载而不是其他时间啊?正说明,当时的人都认定,经过天宝九年的出宫风波,两个人的感情更深了!这样看来,这第二次出宫风波又像第一次一样,以闹剧开始,以喜剧收场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次出宫风波的意义啊?我想,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经过这两次风波的考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本来,我们说过,唐玄宗把儿媳纳入后宫,不过就是一出人伦丑剧。但是,随着两次出宫风波,他们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都变了。本来,在唐玄宗看来,杨贵妃就是一个漂亮女人;现在,他发现,贵妃最大的优点还不是漂亮,而是单纯!她身在皇宫,居然不懂服从,不计后果,这样的性格在后宫太少见了,对于晚年的玄宗来说不啻是一缕清风。有了这样的认识,玄宗对贵妃的感情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而在杨贵妃心中,玄宗的形象也变了。本来,她只知道玄宗有权力,可以左右她的生活,现在她发现,这个皇帝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是真的在乎她,离不开她。感情变了,彼此的关系也就变了。以前我们提到皇帝和后妃的关系,往往说得宠和失宠,这其实意味着皇帝是绝对的主宰,而后妃只是被动者。但是,到唐玄宗和杨贵妃这里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会像平常夫妻一样吵架,吵架之后,妃子会回娘家,而不是打入冷宫;分开之后,他们会彼此思念,也会努力和好。总之,皇帝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妃子也并不总是低眉顺眼,看起来更象是平常的一对夫妻。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之所以忽略了他们关系中的人伦污点,而同情甚至歌颂他们的爱情,不就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身居高位者的平常心吗!
第二、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杨李之间的爱情,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难以避免的外戚问题又出现了。仗着杨贵妃的专宠,她的哥哥姐姐都骄横跋扈。《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杨贵妃的二姐虢国夫人最霸道了。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天宝年间,她想要修豪宅,选中了长安城里的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当时,这块宝地并不是块空地,而是老臣韦嗣立的宅子。虽然韦嗣立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后人还住在那里。怎么办呢?虢国夫人可不觉得为难。有一天,她忽然指挥一批工匠冲入了韦嗣立的宅子,把韦家人都给赶出来了。随即就把房子夷为平地,然后宣布,这块地皮是我的了!那韦家人怎么办啊?虢国夫人随便指给他们十亩空地,说:你们就到那儿重建家园吧。这不比强盗还厉害吗!欺负官僚也就罢了,杨家人连公主也敢欺负。就在开元九年正月十五,杨家兄妹夜游,正好碰上玄宗的女儿广平公主也出来观灯。两家在长安城的西市门口碰见了。西市的大门不是窄吗,容不下两家同时进去,怎么办啊?杨家的一个奴才想争道,就使劲打马,没想到一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一下子就滚下马去了。公主坠马,驸马赶紧去扶,按说杨家人该收敛了吧,根本没有,他们的奴才又连抽了几鞭,连驸马都被打伤了。第二天,广平公主找唐玄宗诉委屈,唐玄宗倒是把那个行凶的奴才打死了,但是,与此同时,倒霉的驸马也被免官了,谁让你得罪杨家人呢!杨家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重要,谁不巴结他们呀,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四方赂遗,辐凑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杨家人也要逐渐在政治上发挥影响了。
第三、因为杨贵妃的专宠,唐玄宗的宫廷也越来越腐化了。当时,专门为杨贵妃做衣服的纺织和刺绣工人就有七百个。光穿得好不行,还得吃得好啊,杨贵妃不是南方人,喜欢吃荔枝吗?可长安不产荔枝,怎么办呢?那就从南方运吧。可是,荔枝是最难保存的水果了,号称一天色变,两天香变,三天味变。怎么才能让妃子吃上新鲜的荔枝呢?唐玄宗下令,沿途驿站都备好快马,昼夜兼程,以最快速度传递。好多人和马就在传递过程中累死了。杜牧在诗中不是写过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啊!作者:蒙曼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35757/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35757/
上一篇: 中国人怎样误解了财富
下一篇: 善良的水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