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把青春和文学化为商业
名牌、华服、秀场,郭敬明在他的作品里肆意挥洒对物质的痴迷。他用商人的逻辑应对声讨,把梦想、奋斗和友谊与奢侈品一起,包装成可贩卖的青春。
郭敬明几乎从不跟嘲讽他的人骂架。他很有自知之明,乐嘉让他推荐他的作品,郭敬明直言:“你不是我的目标读者,不用看,对你来讲不值得看。”
你不喜欢郭敬明?没关系,他不在乎。
他完全按商业规则出牌,时尚、粉嫩、偶像化,卖弄青春的骚动与忧伤。卖弄的重点是“卖”,他也真的开发出一个青春文学市场来。
如今,他旗下共签约作者77人,皆为美少女与美少年,足以让中学生迷醉。拜物、调侃生活、不关心政治——这就是郭敬明及其签约作者笔下的人物,同时造就了他的读者,也使郭敬明成为文字商人。
名牌包、华服、秀场,郭敬明在整部电影中肆意挥洒对物质的痴迷,与其说这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对生活的构建,不如说是一位商人对“年轻人想要什么”的市场洞察。
影片叫座不叫好,仍是郭敬明现象。有人不屑,有人不解,专业人士无语。面对质疑,郭敬明一句带过:“你看见什么,你就是什么。”
他从不参与网络论战,也对质疑充耳不闻。他的说法是,有人质疑你不会唱歌,你就唱给他听,有人质疑你不会写作,你就写给他看——他用商人的逻辑应对他人的声讨。
他毫无意愿当公知。“不关心政治,没有社会责任感”是公众对他的诟病,他却说,“和解释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用10年无休假和每天5小时的睡眠来应对工作,一边解决问题,一边享受物质。养活自己,养活他人,活得还很滋润。他懂富人的秘诀:少操不切实际的心。一直以青春偶像面貌迎人的郭敬明,有时也会说出这样的话:“你们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儿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从手中笔,到摄影机,我用了10年,但我还有少年时充满热血和梦想的心。”郭敬明贩卖“青春”,他的“青春”里,LV、爱马仕与梦想、奋斗和友谊齐飞——他始终践行着一个迷醉在大城市里的小镇少年的行为和梦想。
郭敬明善于包装,不惧打击,遵循商业规律办事:把自己包装成青春美少年,用高中生喜欢的文笔写作,让自己登上“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
他坚称,作家应该有钱,而他有能力帮作者实现作品与物质的交换。落落、笛安、安东尼……他旗下作者每本书有几十万销量。无论公众认同与否,郭敬明在建设一个以写作为中心的商业帝国,他架起了一整条“青春文学”产业链。
有人把文学做成一门学问,也有人把文学做成一门大生意,显然,郭敬明玩转了后者。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45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