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愚公堆山
为了出行方便,愚公90岁了,终于下定决心:搬掉门前的两座山!他不顾智叟的劝解和讥笑,带领子孙们挖山不止。子子孙孙,没有间断。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派大力神背走了太行、王屋两座山。此地被夷为平地,变成了一马平川。视野开阔,进出自如,与山外联系方便多了,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数年以后,愚公家族繁衍成方圆百里,几十个村落,几十万人口。尽管族人发扬先辈愚公的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精神,无奈,人多地少,土地里不可能长出金娃娃。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增产潜力有限。村民们生活始终处于温饱水平,再没有更大的提高。
过了若干年,出了个比愚公还顽强的子孙——我们权且叫他小愚公。小愚公苦思冥想,未能想出带领族人致富的好办法。这里要山没山,要水没水,要矿没矿,要特产没特产,无任何资源优势,祖上又没留下厚实的家底,怨谁呢?怨就怨自己不该投胎降生到此地。
但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总不是个法子。于是,小愚公到外地作了一番考察。到了各地一看,曾经和他家祖上居住环境一样的那些地方,过去真叫个穷山恶水,可如今,三十年河东转河西,都变成旅游胜地了。人们根本不需要种地,仅靠旅游和三产服务业,收入比种粮食高出若干倍。那里的山民,家家富得流油。
小愚公怦然心动,激情澎湃。回到家乡,马上召开家族会议。动员全体族人,立志堆山!人人动手,发扬祖先愚公精神,复建太行山、王屋山,发展旅游业。口气挺大。
“当年,太行、王屋山的石头都被先辈们填到渤海里去了,现在,哪来的土石用于堆山?”蹲在墙角落的愚小民抽着旱烟,发出疑问。
小愚公信心百倍说:“可以就地取材,将南边那几万亩土地挖起来,堆到北边去,这样,取土的地方成了湖面。有了山,又有了水,一举两得,定成游览佳境。”
愚小民将信将疑,摇了摇头,复又点了点头。
一个外号叫愚疙瘩的村民,衣衫褴褛,趿着两只大小和颜色各异的破鞋。此时他也站起来,提出质疑:“土地被挖掉了,没有地方种粮食,老老少少吃什么?喝西北风啊?”
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小愚公。
小愚公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奚落说:“你真是个榆木疙瘩,瞧你那穷相,好像没穷够!”然后,转过脸,继续向大家阐述他的思路:“勒紧裤带,穷他三年,借粮吃饭,贷款堆山!建成后,五年即可拿回投资。有了钱,还愁买不来粮食吗?”
愚疙瘩被说得羞愧难当,低下头颅。
最后,族人举手表决,一致同意小愚公的提议。
小愚公雄心勃勃,豪情万丈,说干就干,带领全族大小,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推的推,挑的挑。
当年智叟的后代小智叟路过此地。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哈哈大笑:“现在的机械化水平这么高,你们怎么还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挖土?这要挖到哪朝哪代?你们呀,真不愧是愚公的后代。”
小愚公听他那讥讽的口气,气不打一处来,恨不能扬起手中铁锹,铲了这个狗杂种!他套用老愚公的口吻:“我挖不完,还有儿子,儿子挖不完,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说归说,小愚公心里也打起了鼓:是啊,这样挖下去,何时是个尽头?不行,得加快速度!
后来,小愚公雇来了数台挖掘机。这一下,比人工开挖快了许多倍。
在堆起的大土山上,又用从外地买来的石头砌了些怪石嶙峋的山体模样。买来的石头不够用,干脆以混凝土和一些特殊材料代替,做得十分逼真。那山,巍峨耸立,山路崎岖,曲径通幽,鸟鸣啁啾,移步换景。
山上山下,栽满松柏、长青藤等各种常绿植物,号称植物万博园。
山南的几万亩土地,被取土挖成偌大一片湖面,碧波荡漾,湖光潋滟,清风徐来,清新怡人。一年后,就生出虾鱼鳖蟹。引得渔舟往来,鱼鹰盘旋。
只花三年工夫,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了。好一处青山绿水的人间仙境,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本省二十大旅游必去之胜地。声名鹊起,游人如织。
愚公的后代们,有的在湖上从事渔业,打鱼为生;有的重新做了山民,从山上采摘野果、木耳、野山菌,运到山下甚至山外出售;有的开起小商铺,做起了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生意。他们的收入打着滚儿往上升。
小愚公又组织成立了太行王屋山旅游服务公司,亲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将家族里长相貌美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子派出去,学习导游业务。学成后,专门为前来太行王屋山风景区旅游的游客们讲解。
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导游们一个个腰别电喇叭,头戴耳麦,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一遍又一遍,无比自豪地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当年,先祖愚公门前有两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行。先祖决心移掉它们……还有个小愚公堆山的故事,大家一定没听过,我给大家讲一下……”
游客们凝神谛听,津津有味。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4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