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赢间的奔跑
残阳如血。九月九的夕阳把最后一抹光亮辐照在父亲脸庞的时候,父亲怀着不安,不舍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走了,留下卧病在床的母亲和15岁的我。
母亲尽管悲伤得撕心裂肺,但没有放声大哭。从我有记忆以来,母亲就很少下床。身体的孱弱让她只有以泪洗面,低声哀吟。
发丧过后,母亲从枕头下轻轻拿出父亲留下的钱夹,里面仅剩下伍元捌角,我别无选择,从县第二中学的高一一班辍学回家,从此别离了高考。
高考之梦的夭折,让我的心灵之痛无以复加。青春之路因少时丧父这一厄运而变得命运多舛。
三口之家剩下一病一少。我开始咬着牙齿地奋发而无怨。15岁的年龄,我就这样带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走进了社会。
发丧的次日,天未放亮,我扛起了钁头,来到了村东的承包田内,刨起了玉米秸秆,累得满身大汗,也不敢有丝毫的喘息。刨至最后一垄,终因体力不支,双手握着的钁柄拼向了脚踝,伤处翻开了白嫩嫩的肉,没有多余地流血,也竟然没觉的痛,我用擦汗的毛巾缠绕后,孤独地坐在地头,落寞地抬头仰望那灿灿的白日,泪水却不争气地无声中流进了嘴角……我除了不胜的体力,剩下的,有且只有蓝天下任我自由呼吸的空气!
我挣扎地活在人群中。他人在生活,我在活着。活着的我,却急切地产生逃离农村改变命运的梦想。这梦想融入骨髓,与身躯中流淌的热血一起升腾!
机会来了。
河北为尽快解决农村师资困乏,面向初中毕业生,招考中等师范。我欣喜如狂,犹如即将溺水而亡时蓦然发现了前方的救命稻草。我找到出嫁的姐姐,并保证考后永不再进校读书,母亲终于被说服,我来到了4公里外的一家镇中,在距考试尚有数月的光景里,我惜秒如金,生怕输不起的现实,再次夺走我唯一的希望。
每天深夜睡前,我都要喝下满满的一大茶缸水,憋醒了小便后,就是学习的继续。我无数次地在严寒中把双脚放进冷水盆中,去祛除了大脑的困意。一次闹病,发展到在便泄物中带血,我也生生地不敢告诉母亲,靠着自己内心的强壮和年轻的体质,硬硬闯了过来。
我苦难的坚持,换来的却是成绩的收获而结果的失望。全县中师考试,我成绩位居第三,然而,就在查体组档后拟定入取上报的关口,晴空炸响了霹雷,我录取的资格被取消了!
天空阴沉,下起了瓢泼大雨。我走进雨中,任雨水冲体却难洗我内心的愤懑。难道我曾读过高中就犯了罪?考试,难道不是以成绩决定录用的手段?泪水和着雨水而流,无奈面对残酷而哭。我摊开了信纸,把一腔的疑问蘸着愤懑的激情写成了文字,投寄给《中国青年报》,人生的道路不是越走越窄,而是人为条文的阻碍,让一位农家孩子无路可走!
发出的愤懑没有回音。16岁那年,我的人生第二次从希望中破灭。
一生“少怕丧父”的致命厄运,一场孤注一掷的奋斗空梦。我只有自我舔伤。人生之路,再次回到了生存的原点。
深冬的北方一马平川,深夜的天空格外静谧,裸露的自然将地面的辽阔和星空的深邃,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每一个深夜间还在劳作的人们。此时,我终于在强势户加塞过后,盼来了给村西北麦田浇冬灌水的机会。坐在田中的坟茔上,孤独的我没有恐惧,未进晚餐也没有饥饿。只要能达到目的,即使过程中有折磨,我也只享受目的达到的幸福感。不一会儿,东北方向的天地相接处,圆圆的月亮拱破地平线的浮云,像是黄莹莹的烧饼,悬挂在蓝盈盈的夜空。我望月沉思,再次萌生拱破现实浮云,像月亮借光发亮让人仰视的欲望。
于是,我与好友夜晚相约,来到了3公里外的一家镇区影院。这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次奢侈,既有与好友惜别的纪念,也有为自己能去军营发展的喝彩!
喝彩却又在悲剧中谢幕。3天后的早晨,乡通讯员来到我家,通知让我复查,我将信将疑。“如果不去,就算你放弃了!”我一路飞奔赶到县武装部,复查的结果自然是不合格。
世道人心,或善或魔。原来,村里只有一个服役指标,村民兵连长朋友的孩子与我同欲当兵。他们经吃喝串联,便通过复查的微妙方式顶替了我。
“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不知道那棵更高那棵更壮……”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我真的不知道前行的路上,还有多少栅栏……
苦难是人生一笔最好的财富。难道我宿命中注定积累这种厄运、打击、排挤的“财富”?我在困惑中不解,在不解中愈发激化了不服世态炎凉为人争强立世的不屈信念,我找出《陋室铭》,写成了条幅挂在床前,天天面壁思索,天天激励自我,终于发现苦难意味财富的内涵:斯人生大苦大难所激发的信念及其产生的力量,岂不是真正意义的财富?我豁然开朗。
于是,我决定进入城市,闯闯独属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选择了距故土最近的山东临清,来到一家棉纺企业建筑工地,一边做着苦力,一边等待着城市机会的垂青……
就在此时,家乡一位教师因“超生”被辞。是留在城市等待发展,还是返村应试代课教师?我选择了后者。
应聘考试由乡里主持。全乡3位被辞教师的替补人员一起招用。考场上呼啦啦来了上百位的考生,朱紫相夺的竞争,我这位“穷得只剩下知识”的应聘者,不仅从应聘本村代课的30多人中成绩第一,而且在全乡也是力拔头筹。
据说这个名额内定为村书记家高考落榜的千金,但由于乡某领导的坚持公开,让我“顶替”了。内心压抑已久的怨气,我在现实中第一次获得了宣泄……
19岁,我当上了代课教师。当年高中同学正值考上学府在学堂,我已身在农村代课在教堂,望未来,尽管有天上明月亮光光,地上水洼明汪汪之别,但我这洼水融进了月亮,就要在地上折射出最明亮的光芒。哪怕前程多坎坷,我无怨无悔。
代课的第一天,校长就色厉而内不荏训示:“若不适应,你随时将被整顿下去!”然后,分配到学前班,去做半是“阿姨”半是“教师”的工作。警告的内涵,我已谙知;歧视性的安排,我早有所料。父亡母病的农家子弟,能在学校遭到歧视,也是奋斗的结果,想想就笑了。从此,我与泥头土脸的孩子,在童心中玩耍,在玩耍中授课。孩子乐了,家长认了;后来有位三年级的女教师因休产假歇课,我便被补丁一般地顶替上去。代课三年多的时光,从学前班的孩子,到小学二、四、五年级的语文、数学,直到初中的地理、物理,我经受了无数次地任课调整,经受了两个学校的变换,做到了让学生、家长满意,让校长无剔可挑。不是屈服于身上的枷锁,而是对我内心的尊重。受教的这些农村学生,与我如同,都是平民家的希望。学到的知识,犹如挣脱脚下羁绊的撑杆,也许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我乘着这叶扁舟,依循着社会为其定制的轨道,在足够3年教龄之后,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师范院校,离开了土地,改变了农民身籍。
这一年,我22岁。
师范院内灯光如昼,师范院外霓虹灿烂。面对霓虹外面的精彩世界,面对将来更为强大的竞争,我在院内与书为伴,灯下苦读,不想再让无奈的尴尬和无尽的苦难,夺逝我的青春。
提升全而专的功夫,我选择的专是写作。白天师范的图书室里,我频繁地更换着借阅的书籍;夜间他人睡下的寝室内,我便悄悄走出,偷一处灯光,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入校的次年,我试着把首篇处女作发给了市级党报的副刊,迎来的不仅有刊发的报样,还有剑石编辑的约稿函,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再次年,省级报纸,省外杂志便不时地出现我的时评言论和杂文……正值乐此不疲之时,我的故事被文友整理,居然在中央人民电台播出。从愤懑疾书给《中国青年报》的呐喊,到中央电台播出我的故事,这跨越时空的呼应,让我感慨万千!
毕业之时,先后五家单位与我约谈。从排挤到争抢,我万千感慨,24岁的我,选择并走进了党委机关的宣传部门。之后,便有了在省会石家庄,在首都北京会堂,接受了一项项荣誉的光影。
……
再次抬头看天,天依然深邃;再次俯视大地,地依然辽阔。立足于天地之间,回望走来的路,我感谢苦难笃赐我的不屈信念。是它,让我在志高不过天路长不过地的青春之旅中,实现了梦想,领略了别样的成功人生。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5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