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武松为什么对武大郎非常敬重

武松为什么对武大郎非常敬重

《水浒传》中有一对亲兄弟武大郎和武松。那武松身长八尺,林貌堂堂,浑身的武艺;而武大却生得身不满五尺,面貌丑陋,人戏称之为“三寸丁谷树皮”。武松英勇刚正,而武大郎却生性懦弱。这样截然不同的弟兄俩,却有着深厚的亲情。特别是那武松对武大既敬且爱,不但自己对之敬爱有加,别人对武大稍有不恭,若让武松知道,都是容许不得的。那么,武松对武大郎为何如此敬重呢?这其中倒有一些原由可说。

武氏弟兄原本清河县人氏。他们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武松的父亲倒是一个很会过活计的人,又有一手做炊饼的好活计。忙时种田种地,闲时挑饮饼担子卖炊饼,一家日子过得也不算清贫。夫妻二人,膝下只有一子,便是武大。这武大从小便随父亲学做炊饼的手艺,十几岁便能担挑摆摊。但偏是武大生得矮小丑陋,不讨人喜爱。夫妻俩常盼望能再得一子。也算是天随人愿。就在武大十五岁那年,他的母亲又怀了一子,老夫妻求神拜佛,请阴阳先生,算定了是个大福大贵的儿子,于是欢天喜地。谁知乐极生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眼看孩子就快产下了,老头子却突然得了暴病,一命呜呼。日子便靠武大一人维持。母亲由于父亲的去世悲痛不已,产武松时偏又是难产,在小武松出世后三天,自己也撒手而去,离开了人世。于是,这个刚投人世的婴儿便全依靠尚未年长成人的哥哥养活了。

那武大人样子虽然不怎么样,但心地善良老实本分,也勤俭。他索性不再种田,专门担着炊饼挑子卖炊饼。早上出门,担里一头安放着兄弟武松,一头摆着炊饼,又做生意,又带兄弟。他成年走东村串西村,看见有人家大嫂抱着小孩吃奶的,就打躬作揖,求人家喂自己弟弟一口,这样替弟弟讨奶。有时,武大也拿炊饼跟人家调换。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武大一个人苦苦支撑着,终于渐渐把武松带大。

这武松自小便令人不省心。他五六岁时便生得膀大腰圆,比同龄的小孩子大着一号,又生性好动,常与邻里街坊的小孩闹事、打架,动不动就把人家的孩子打伤了,弄得整天有人到武大家里找武大算帐。武大心疼弟弟,也从不如责怪,有时急迫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劝几然,武松也不见得听得进去。不过,武松渐渐年长,晓得的事理多了,也就不再胡闹,对哥哥的话也变得言听计从。弟兄两人,哥哥对弟弟慈爱如父,弟弟对哥哥非常敬爱。后来,武松十来岁便去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学艺,武大仍在家做他的炊饼生意,但这手足之情,兄弟之爱却丝毫不减。

后来武松打虎,武大阳谷县被害,才引出武松杀嫂祭兄,斗杀西门庆的故事来。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56773/
上一篇: 森林百货店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虎年对联
  • 成语谜语
  • 天文
  • 医疗笑话
  • 内蒙古方言
  • 校园鬼故事
  • 真实鬼故事
  • 祝寿对联
  • 海南方言
  • 神话传说
  • 华南地区方言
  • 北京方言
  • 经典对联
  • 经营笑话
  • 推理故事
  • 元旦对联
  • 爆笑笑话
  • 台湾方言
  • 江苏方言
  • 中国古典名著歇后语
  • 宗教笑话
  • 政治笑话
  • 哲理故事
  • 民间故事
  • 对联之最
  • 鼠年对联
  •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
  • 词语
  • 爱情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