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亡:清圣祖康熙帝的悲惨童年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大清王朝的第三任老板顺治死了。
顺治是本命年死的。“本命年犯太岁,无喜必有祸”,估计忘了穿红背心、红裤衩。又赶上自己心爱的女人死了,心里受不了就挂了。
接替他管理这个国家的人,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
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出生在北京故宫景仁宫。他也是第一位在北京出生的皇帝。
对于他的出生记录,官方记载很神:他妈佟妃怀了他8个月,身材一点儿都不显,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怀孕了。挺着个很小的肚子在后宫乱窜,正撞见皇太后(也就是孝庄)。
孝庄一看,这位佟妃衣服上好像在发光,不像是反光。再仔细看看,好像有条小龙围着佟妃转圈,甚是奇怪。就把佟妃叫过来问道:
“你是不是怀孕了?”
佟妃有点懵,回答道:“皇太后您见笑了,皇上已经很久没来我这里了,我怎么可能怀孕?”
孝庄说:“不对,传太医,替她把把脉,看看有喜没有。”
不一会儿,太医赶到。不把脉不要紧,一把脉吓一跳。只得如实禀报。
“回皇太后,佟妃确实有喜,而且8月有余,下下个月即将临盆。”
佟妃当时就懵了:“我都怀孕了,还怀了8个月,我咋一点儿都不知道呢?”
还是有经验的老人反应快。孝庄大怒道:“还愣着干啥,都怀孕8个月了都不知道,还到处乱跑。现在马上给我回宫,回宫后就干一件事,给我玩命吃。吃的越多越好,你想饿死我孙子。”
佟妃那是相当听话,回宫后不干别的,天天玩命吃,两个月后果然临盆了。
玄烨出生时的官方记载更玄:“至上诞将之辰,合宫异香,经久不散,又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
就是说,玄烨降生时,满故宫都是香的,玄烨就跟香妃似的,整个一个空气清新机。还有五颜六色的光线,大白天的照得哪都是,跟来了一个UFO似的。
以上这些的稀罕事均出自《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这是他儿子雍正皇帝主持纂修的。
儿子为了孝顺老子,所以故意把老子的出生说得神乎其神,编出这些神奇的东西抬高身价。
历朝历代都这样,什么天降祥瑞了,进林子斩白蛇了,就是欺负老百姓信息不发达。
现在信息发达了,再编这些就没劲了。我们敬爱的××人诞生时,天空紫气东来,照耀半个夜空。那没准不是××人诞生,而是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玄烨自己都承认,我在景仁宫出生时:“朕之生年,并无灵异,及其长兄,亦无非常。”
不管怎样传奇,玄烨降生了,而他身上更是聚集了多国血统。
具有多国血统就看你咋看,说好听了叫“集百家之长”。说难听点叫“杂种杂毛。”玄烨身上有三种血统。
第一种:满洲血统。
玄烨身上要是没有满洲血统,这事就深了。那是金庸笔下的《书剑恩仇录》,愣说乾隆皇帝是汉人,那就是小说胡编乱侃。
我们的玄烨是标准的爱新觉罗帝王出身,努尔哈赤宗室一族,标准的“天潢贵胄”。天天系黄腰带,说话“刚刚的”,是最典型的东北人。
第二种:蒙古血统。
玄烨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是蒙古族,为成吉思汗的后代。玄烨身上有四分之一蒙古血统。
而且玄烨8岁时死了爹,10岁时死了娘。从小就和祖母孝庄一起生活,了解蒙古习俗,习蒙古字,会蒙古话。
有一次葛尔丹使者上朝,故意不说汉语说蒙语,想刁难一下皇帝。在场的文武百官都惊了:“这小子咋这么不懂事呢?说的激里瓦拉的鸟语谁听的懂?”谁知道皇帝不为所动,用标准的蒙古话对答如流。说得这位使者自愧不如,狼狈不堪。
第三种:汉人血统。
玄烨的母亲佟氏是汉人,佟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
所以佟氏是标准的汉人。玄烨身上的汉人血统使他多了几分文人气质,比他那些满族大老粗们儿强了不知多少倍。
玄烨身上的三种血液给了他三种文化,三种性格,三种精神。
中国自秦始皇称皇帝,历经2000年,只有玄烨拥有这种身体,既空了前,也绝了后。
玄烨的身体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你看看麒麟,獬豸,中国的神兽哪个不是“集百家之长”。
出众的身体结构造成了诡异的历史。
承德木兰围场野兽甚多,玄烨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最后生生累垮了两三匹马,足见玄烨精力旺盛。一般人早趴下了。
这还不算,玄烨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300只兔子,如果属实的话,那玄烨真是相当牛。
别怪我骂脏话,一天就1440分钟,他要射死300只兔子,平均不到5分钟就得射一只,那是活蹦乱跳的兔子,不是慢悠悠的乌龟。
要不就是玄烨吹牛,不然就是史书记载错了。但也不排除我们的皇帝射的不是箭,是散弹。
有点儿扯远了,还是说玄烨刚出生吧。
玄烨刚出生,老爸顺治只是例行公事来看看,并没有因为玄烨出生而诏告大赦天下。因为父亲的心里只有董鄂妃一人,随着董鄂妃生了皇子,小玄烨只能得到一点点的父爱,可惜这一点点都没持续多久,8岁的时候,顺治驾崩了。
关于顺治的死,历史上传得沸沸扬扬。为情自杀,悲痛出家,死于天花,直到现在学术界都争论不休,打得不亦乐乎。
打得不亦乐乎的还有当时的满朝大臣,大家不知道立谁当皇帝。
顺治皇帝死的时候很年轻,皇子们都很小。玄烨上面有一个哥哥,名叫福全,比他大一岁。按照汉人的立皇帝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子,就是皇后生的儿子,顺治前后有俩位皇后,全是蒙古人,都是孝庄的亲戚。可顺治死活看不上,一个被废,一个打入冷宫,所以皇后就没儿子。
“无嫡立长,”皇后没崽就立长子。要是以前汉大臣们肯定主张立福全,但由于吃过万历朝“立国本”的亏,现在说话小心翼翼,就是不说立谁。满洲大臣更没主意:“俺么那嘎达只认最能打的当皇帝,还没10岁的小孩能干啥?”
选皇帝就跟赌博一样,没选好站错了行,这辈子就算搁着了。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大家谁都不敢背黑锅,就把黑锅交给了孝庄:“您是皇帝的妈,选孙子这种活还得您来。”
孝庄也没主意,俩孩子能力都差不多,还都是听话的乖宝宝,这事相当的难办。最后索性下诏书:“凡在京办公的官员,一率上书,详细阐述你心中的皇帝人选。”
封建专政时代玩起了投票选举,孝庄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一来以后就算立的是昏君,也可以说立的时候大家都同意,要被历史骂大家一起来,谁也别想跑。
二是可以广开言路,听听别人的建议,其中有一份奏折吸引了孝庄的注意,作者是汤若望。孝庄知道这个人,他是一个洋教士,是顺治最好的朋友。
德国人汤若望在中国生活已经40多年了,他历经了明、闯王、清三个朝代。
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明亡。多尔衮下令北京城内所有官员都搬出城,好让满洲贵族入住。
当时老汤是明朝官员,一听就不干了:“我这房子是崇祯赐给我的,你们总得看看死人的面子。而且我这全是书和各种仪器,你叫我怎么搬?”于是写了一封信求人转交给多尔衮,阐述了自己的苦衷。多尔衮对科学家不感冒,直接就把这封信扔了,结果叫范文程拣到了。
范文程是文人,对知识非常感兴趣,一拿到信就找多尔衮:“这个老汤是个人才,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非常高,咱们大清正需要这种人。”最后拉着多尔衮就去找老汤。
老汤的家在宣武门,那里有一座天主教教堂,是明朝崇祯皇帝御赐的,老汤就住这里,白天传传教,晚上看星星。
多尔衮和范文程来的时候老汤正搬家呢,一看见多尔衮立马就跪倒,痛哭流涕哭诉自己的苦衷。
多尔衮一看这人,我的个天呀!大鼻梁,蓝眼,黄发,世上还有这种模样的人,太好玩儿了。就和他聊了起来,寒暄了几句后汤若望请大家进屋。
进屋后多尔衮就傻眼了,就跟进世博会似的,看什么都新鲜,这碰碰那动动,高兴得不行。
汤若望来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清楚中国人的脾气,只要在开心的时候谈事,准成!现在正是时候,马上进谏道:“听说皇帝要农历八月初一登基,我觉得这个日子不好。”
多尔衮听后一惊:“这个洋人还敢管政治?”范文程听了以后很生气,登基的日子是自己定的,你这不是成心恶心我吗?于是说:“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已经算过,那天是黄道吉日,有何不可?”
“那天有日食,不易登基。”范文程听了以后哈哈大笑:“我已用《授时历》算过,日食将在之前出现,公不必担忧。”
“现在使用的历法不准。” 范文程一惊:“何以不准。”
明朝的历法《授时历》出自前朝,由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编纂,郭守敬推算一年有365.2425天,这个数据相当准确,跟现在的一年时间就差了24秒,可见中国在元朝时科技就很发达。但毕竟是元朝推算的时间,每年都要少24秒,经过300多年传到明末,误差就变得非常的明显。
听了汤若望的解释,范文程心服口服,问道:“公有何良策?”
汤若望等这一刻已经好久了,不失时机地将《授时历》压缩成的《西洋新法历书》拿出来,全书共一百零三卷。范文程看见这部书后高兴得不行,连忙像多尔衮推荐此书。
多尔衮就对望眼镜感兴趣,至于历法他就知道几点吃饭,几点睡觉,一问三不知。但范文程的面子不能驳,就封汤若望为太常寺少卿。
顺治七年,老汤正式被封为钦天监监正护,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天文馆馆长。那时候天文馆馆长不像现在,整天研究太阳黑子对地球2012年的影响,更像一个算命先生。
给人算命就是看看手相,给国家算命就得看天象,天上要是有颗流星,古人就得大呼小叫:“巨星陨落,国家要大灾。”皇帝就得吃斋,写罪己诏,祈求老天原谅。
顺治刚刚入主中原,南方还没有平定,很怕失去现在的成果,所以没事就来钦天监,问问天象,希望国家没事。
汤若望就是一个西洋大忽悠,他用科学的理论忽悠皇帝:“天上星星没事,您的国家很安全。”而且中国人更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顺治完全被西洋知识给讲懵了,从此更加信任老汤。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后,先后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并赐号“通玄教师”(康熙帝时为避讳,改“通微教师”)。外国的汤若望在中国算是混出来了,可这称号怎么看怎么像教那个什么功的。
毕竟是顺治帝身前的红人,他的奏折孝庄还是要看一下,况且老汤的奏折立题新颖,标题醒目:《阐述天花与下任皇帝的关系》,要是搞政治,孝庄是高手,但要是搞医学,孝庄估计能把砒霜当药吃。所以马上找来老汤,问问这篇文章啥意思?
老汤详细地阐述自己的建议,因为三子玄烨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再受这种疾病的威胁,而二子福全还没出过,很难保证以后不会出意外。
孝庄听了以后茅塞顿开,现在京城到处都在闹天花。要是立了老二,回头上演明光宗的好戏,当了1个月皇帝就死了,光办丧宴的钱就得出两份,咱不能花冤枉钱。心里的天平开始倒向玄烨。
但立皇帝不是小事,孝庄决定和病重的儿子再好好商量商量,母子俩因为董鄂妃已经好久没说话了,哪知道顺治身在弥留之际,心里只想着赶快和董鄂妃见面,对立谁根本没兴趣。
孝庄看着这个花痴儿子,又恨又气,当即骂了顺治一顿:“你就这么走了,至少别留下一个烂摊子,否则我看你怎么见列祖列宗。”
顺治虽然现在满脑子都是董鄂妃,但一想自己要是让大清出现动乱,天上那哥几个还不剐了我?马上回光反照,从床上坐了起了,安排自己的后事。
经过与母亲的一番讨论,顺治最后一拍板,写下遗诏:“新皇帝——朕意立三皇子玄烨。”然后决定托孤大臣,江山这玩意儿一定得托付好了。
托付正确的人就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托付错误的人就是司马懿:“谋朝篡位改朝换代。”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鉴于不久前多尔衮飞扬跋扈,差点儿废了自己当皇帝,顺治决定把权力分开,找四个人辅佐幼主,这四人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四人辅政
这四位都是上三旗人,都效忠皇家,而且四人资历丰富,能帮助皇帝震慑群臣,更主要的是,他们四位的性格截然不同。
索尼资德兼具;苏克萨哈忠心耿直;遏必隆墨守成规;鳌拜刚决果断。
索尼:
满洲正黄旗人。精通满、蒙、汉三国文字,为满洲“巴克什”,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学历,放哪都是年薪10万的金领。本人资历,品德,才能俱佳,又对皇帝忠心耿耿,多尔衮掌权后,被发到沈阳守昭陵,后来顺治为其平反,官复原职。索尼的能力很强就是太老了,蹦不了几年就得见阎王,所以没法造反。
苏克萨哈:
满洲正白旗人。曾率军歼灭了农民军大头目孙可望,立下大功。他为人耿直,行动永远比嘴快,敢于为国家做事。自己还有才华,有创新精神。但就是资望太浅,难以服众,也没法造反。
遏必隆:
满洲镶黄旗人。多尔衮摄政时找茬儿修理了他、籍没一半家产。虽然多尔衮死后为他平反,但他从此变得墨守成规,柔过于刚,凡事不肯出头,但也不会生事,别人争吵时帮忙和稀泥,群众基础很好,本身就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不会造反。
鳌拜:
满洲镶黄旗人。满洲第一“巴图鲁”,搁现在就是一个WWE美国职业摔跤手。自己刚勇有余而计谋不足,就是一介武夫,再加上自己性格比较火爆,就是三国里的吕布,成不了大气,这种人管理军队最放心。
看见没有,这种人事安排大有玄机。这哥四个讨论国家大事,政治归索尼,军事归鳌拜。苏克萨哈给国家提出创新思想,一旦发生议论遏必隆就和稀泥。
中国提倡以文治武,武将鳌拜地位最低,被前三位压着动不了,想用军队造反根本没戏。
索尼是四人之首,地位最高,但年龄也最老,再过几年就80了。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等玄烨长大了,索尼也挂了,能保证第一时间收回皇权。
领导的水平就是高。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孝庄顺治这么煞费苦心维持平衡,还是算错了一个人,虽然这个人没有动摇大清的统治,但还是让孝庄、玄烨头疼了一阵子。
现在的顺治不知道将来,只知道要召见他们托孤,四人来到后痛哭流涕地跪倒,表示一定一定竭尽全力地辅佐幼主。看着最为倚重的这四位心腹大臣,顺治相信他们的忠诚,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
“四人若能同心同德辅佐幼主,朕也可放心去了。”说完,走人。
当夜,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大清国的第三位老板顺治,带着无限的遗憾驾鹤西去,年仅24岁,如果不是他过早地去世,也许大清的盛世就会在他手里绽放。
孝庄太后痛哭不已,下令向王公大臣们宣布皇帝殡天的公告,同时,索尼、苏克萨哈等四位辅政大臣宣布就职,接管全国最高行政权,所有文件必须四人联合签名才有效,改朱批为蓝批。同时下令亲王以下改穿丧服,举国齐哀。
丧服期满后,遵遗诏,玄烨继位为帝,玄烨的名字将不会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千古一帝——康熙。
顺治一朝结束了,历史开始了它新的一页!大清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康乾盛世即将开始!
康熙的童年,四个字形容:“惨不忍睹”。
两三岁时,出宫避痘不能同父母相见,四五岁出痘以后才搬回皇宫。好不容易回家了,皇父也不喜欢,一个月见不了几回。八岁了,内务府传旨,父亲要见自己,屁颠屁颠地高兴去了,一去就傻了,原来是见父亲最后一面。好不容易登基了,又出事了。
生母佟氏病死了。
生母佟氏本来身体就不好,看见自己丈夫死了,又气又恨又乐又高兴。
又气又恨是说顺治,临死了也不见我一面,心里只有那个小狐狸精。又乐又高兴是说自己,儿子当皇帝了,自己从一个小小的妃子直接升到皇太后,从此要啥有啥,想干啥就干啥,心里别提多美了。
从此佟氏人前哭人后乐,心理没调整好,身子受不了就垮了,一垮就找顺治去了。
她这一去自己没事了,可苦了康熙。
历史记载:“玄烨昼夜守灵,水浆不御,哭无停声,宫廷近侍,皇室近亲,耳闻目睹,无不感动。”
8岁死爹,10岁死妈,换上谁也受不了,直到晚年康熙还很自责,为自己没有在父母膝下尽孝,没有能够给父母带来更多欢乐。
“世祖章皇帝(康熙的爹)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清实录》主编:乾隆。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6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