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巨人拿破仑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战争巨人拿破仑。
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王室的惊恐.在他们支持下,法国保王贵族势力在法国南部发动叛乱,占据了战略要地土伦军港.英国和西班牙的十多艘军舰也开进土伦.收复土伦,成为法国革命政府的当务之急.政府派出两支法国军队围攻土伦,还让特派员萨利切蒂赶去督战.
土伦原本难攻易守,保王军队又有英、西军舰相助,所以更加猖狂.攻不下土伦,萨利切蒂也束手无策.这天部下报告有人来访.随即,一位个头不高、脸色苍白、鼻梁笔挺的青年军官走了进来,他带科西嘉土音的问候使萨利切蒂顿感亲切.他俩都是科西嘉人.来客是奉命去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炮兵尉官拿破仑·波拿巴.他路过此地,听说同乡兼至交萨利切蒂在这里,就来相聚.
看到萨利切蒂愁眉不展,拿破仑询问原因后立即转身观看土伦地图.对了,萨利切蒂猛然想起,拿破仑读过军校,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巴黎军官学校,最出色的科目之一就是地理,而且又拥护法国大革命,于是就向他求助.
拿破仑看着土伦港口地形图,略作沉思,那双如鹰隼般锐利四顾的蓝眼睛顿时神采飞扬.他指着地图上土伦港口的里卡尔半岛,向萨利切蒂说出了先攻占里卡尔半岛,然后在半岛上集中炮兵火力,就可内轰土伦城保王军,外击英西舰队的取胜之道.萨利切蒂大喜过望,立即向法军司令全力推荐拿破仑,请他出任攻击土伦的炮兵指挥.
1793年12月16日,按拿破仑的作战方案,法军经过三个梯队的冲锋,拿下了里卡尔半岛.拿破仑参加第三梯队作战时受了轻伤,他军裤沾着血迹,但仍沉着指挥法军用里卡尔半岛的所有大炮轰击敌军,果然立即见效.土伦终于收复.
一份土伦之战的报告被送到巴黎公安委员会,其中写道:“……无法用文字形容拿破仑这一战的功绩,他具备伟大的知识以及同样伟大的智慧和勇气,遗憾的是,用这些语言对于极有天赋的将才而言,仅仅是一种空泛的评价……”
三天后,公安委员会命令陆军部将尉官拿破仑破格提升为将军.凑巧的是当时法国最有权力的公安委员会核心人员罗伯斯比尔的弟弟,正巧在土伦.他把亲眼目睹的拿破仑功绩,也详细地用书面报告送达巴黎.
两年后,时刻企图复辟封建王朝的贵族保王党势力又在巴黎煽动民众游行示威.当时巴黎卫戍司令梅努暗中支持保王势力.梅努被撤职后,新上任的司令巴拉斯面临极其严峻的局面,明天,保王势力两万多人将向巴黎革命政府所在地发动攻击,而自己眼下能调动的只有六千人.无奈之际,他突然想到土伦之战的功臣拿破仑.
由于罗伯斯比尔兄弟俩被杀害,拿破仑也受牵连.他只好无奈地在地形测量部的办公室消耗光阴.巴拉斯命人火速将拿破仑找来,告诉他目前危急局面.拿破仑思索片刻,说如果所有人员听他指挥,他可以镇压这场叛乱:“请放心,一切结束后,我才会将剑入鞘.”
第二天,拿破仑连夜调来的炮群在国民议会的广场上向保王武装轰击.不到中午,叛乱武装就抛下几百具尸体,仓皇逃窜.拿破仑随即出任巴黎卫戍司令,半年后又升任法军远征意大利军团总司令.从此,这位出色的军事统帅在欧洲战场上几乎所向无敌.
意大利之战,奥军名将维尔姆泽兵败被围,只得投降.拿破仑又远征埃及,占领开罗.然后拿破仑返回法国,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三十岁时就成为法国权力无边的“第一执政”.他用军事占领扩大法国的势力,改变了欧洲各国多年来的疆域.拿破仑的东征西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英、奥、俄、普鲁士等国的君主连续组织多次同盟,但兵员众多的同盟军在拿破仑快速机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攻势前,一败再败.
1804年4月,法国议会授予拿破仑世袭皇帝的称号.法国大革命建立起来的共和国又变成了专制帝国,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当了皇帝.他用与贵族妥协的办法,维护新生资产阶级利益.他公布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民法典》,沉重打击了封建所有制和等级制度.
这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隆重的法兰西皇帝加冕仪式.千百年来,欧洲各国信奉天主教的君王登基时,都要由罗马教皇亲手将皇冠戴在他头上.这仪式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表示君王的权力是由上天的神赐予的,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王的,所以百姓必须对他服从、效忠.这个“君权神授”的仪式,也使欧洲封建社会中宗教势力异常强大,长期无人敢于动摇其地位.
自恃战功赫赫的拿破仑,似乎漫不经心地出现在加冕仪式上.年迈的教皇从罗马专程赶来.他念着经文,慢悠悠地捧起金灿灿的皇冠,正要将它戴到拿破仑的头上时,拿破仑突然伸手从教皇手中取过皇冠,自己给自己戴上,脸上流露出骄横的神色.仪式神圣的气氛瞬间就被破坏了.看到这一幕,四周的大臣、僧侣,不是表情尴尬,就是马上扭过头,表示没看到.这一幕,不知是不是拿破仑有意当众表明他对法国宗教特权的蔑视.其实三年前,他就下令通过与教皇订立“政教协议”,规定天主教不是国教,而是大多数民众信仰的宗教.法国教会必须听从国家、政府.这一手,也是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对封建体制的削弱.
或许这一幕发生时,拿破仑想到的,是自己出身于科西嘉小城阿雅克修.父亲病故后,家中曾负债累累.他是从平民中崛起的,没有什么波旁王室之类的贵族门第,全凭自己的战功才做的皇帝,与“君权神授”毫无关系.
平民出身的拿破仑战功辉煌,与他能不分门庭、大胆起用作战勇敢的将士密不可分.那时,欧洲各国军队中的将官,大多是出身名门的贵族子弟.而拿破仑手下的元帅,有目不识丁的勒费弗尔,父亲是士兵的拉纳,勇敢的骑兵元帅缪拉,也是从士兵中破格提升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兵.”拿破仑的这句格言,使他在军队中几乎得到从士兵到将帅的一致拥戴.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六十八万大军攻打俄国,遭到库图佐夫等将领率领的俄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半年后,在俄罗斯的刺骨寒风中,拿破仑带着一千余近卫军官兵率先仓皇逃离俄国,仅有三万余名残兵败将跟着他.
“一位好统帅的品质综合,好比一个正方形.它的‘底’和‘高’应该始终相等.这‘底’是指性格、勇敢、英勇精神和果断;这‘高’是智慧等智力因素.倘若‘底’长于‘高’,统帅就会迷恋战斗,比理智实际需要的走得更远;相反如果‘高’大于‘底’,统帅就缺少勇气来实行自己的计划……”
拿破仑曾用这个生动的比喻解说军事统帅的整体素质.可惜,他自己往往过于迷恋战争.兵败俄国回到巴黎后,拿破仑在莱比锡一战中又败给了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各国联军,被迫退位,流放厄尔巴岛.路易十八在法国复辟了波旁王朝.
以上是字典网为您提供的小故事:战争巨人拿破仑。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6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