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勒口

勒口

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

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是前勒口。

以前,我做图书编辑。

前勒口的简介总是一本书快完工时,才会要求作者交来。

简介不能太长,长了,勒口处就显得挤;但总有人洋洋洒洒交一大篇,履历细分到每一年,每一个奖项、每一部作品都交代不能删。

也有人写得极少,寥寥数语交代前半生;大多数人中规中矩,年龄、籍贯、毕业院校、取得的成绩,年纪轻些的还会在简介中添上志趣。

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

某书由两个作者共同完成。其一抱怨其二简介过多,压了自己的风头,折中办法是我的署名放前。电话还没挂呢,其二就推门进来了,风尘仆仆,放下背包,说,我就来商量下,能不能前面(前勒口)只放我,把其一挪到后面(后勒口)去?

又一次,我收到一封邮件,某名人之后强烈要求在已交的简介中加上忠诚、热爱等字眼。我问为什么,他没回复。后来我又问其他人,原来,几十年前,他的名人之后身份意味着厄运;几十年了,厄运早变成好运,但骨子里的怕种下就拔不掉了。

勒口就是窗口啊,通往世相。

渐渐地,我专捡书的勒口看。

有一个人经年不改勒口的简介,无论这些年他出了多少书;有时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他,对他的介绍也和前几年旧书勒口处的文字一样。

我觉得他懒,或不在乎。

有一个人每出一本书,勒口都有些改动:加上最新的职务、最新的被表扬、最新的平生好勒口成了了解他最新动态的地方。

有一个人出了本业内重要的学术著作,勒口简介只有一句话,某某大学教授。我摸着这句话,再摸摸封面烫金、凸起的几个大字,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作者很牛,书很有分量。

有一个人是译者,勒口处满满当当,但写的几乎全是对原著者的情愫,对于叔本华,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仅看勒口,我就断定,这会是叔本华最好的译本。

有一个朋友,新书勒口处写着高度热爱各种娱乐八卦,积极思考诸多无聊问题,我扑哧一笑,想象着她写写删删改改,最后琢磨出一句最恰当的形容自己、还略带些自嘲的话。

勒口是曲径通幽的渡口啊。你站在这头,借一点点光,窥见、审度那头那人的心房。

我开始研究每本书的勒口。

我想象身边每个人如果有一本自己的书,勒口会是什么样。

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高度概括,那是他最想突出的自身的那部分。

在此意义上,勒口是微博身份认证的内容,是msn的签名档,或者网名、笔名。书的勒口常有作者像,一个人上网时的头像常是他心中最好的自己或最能代表他自己。

我最怕经年不换或者根本没有签名档的人,就像勒口处只有一句简介的书,这些作者的共同点是,要么太有力量,要么根本不想让别人看出点什么。

哎,你勒口只有这星点儿资讯,让我怎生思量?

话说到这儿,我翻了翻面前的两本书。

一本关于《金瓶梅》人物,书窄小精致,勒口写着作者姓名,及我国现代著名杂文作家、剧作家等身份认证,其他均是职务、作品,中规中矩。且慢,勒口最后一行字是1976年含冤逝世。这极具转折性的语言如紧急刹车,在白卡纸上尖叫。

另一本书是关于诗词,我随手翻到的是首情诗,诗名《赠王肃》,一共四句。

作者是王肃前妻谢氏,南朝齐国人丈夫王肃于493年投奔北朝北魏,并被任命为尚书令。北魏以陈留长公主妻肃,谢氏遂不得复聚。

谢氏的一生若是一本书,这十几个字当刻在它的勒口。

勒口处的人生,人生的勒口处。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67891/
上一篇: 看电影现用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西南地区方言
  • 带水歇后语
  • 中国神话故事
  • 蛇年对联
  • 科技前沿
  • 骂人的歇后语
  • 侦探故事
  • 组词造句
  • 希腊神话故事
  • 学习谚语
  • 四川方言
  • 幽默故事
  • 华南地区方言
  • 成语谜语
  • 民间故事
  • 植物谜语
  • 数学笑话
  • 地球家园
  • 团结合作的谚语
  • 绕口令大全
  • 佛教寺庙对联
  • 经典绕口令
  • 成语造句
  • 格言对联
  • 词语
  • 有近义词的歇后语
  • 故事会
  • 寓言故事
  • 歇后语-艰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