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位赏识孩子的恩师
邹锦秋,台湾省花莲县人,1943年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图书馆组毕业。曾任国小教师、国中教师、高中教师、高中图书馆主任。
去年春节,回到久别的家乡过年。无意中,在书柜里翻到自己小学时代的课本及作业本子,虽然已经泛黄,但在算数簿里,页页书写得整整齐齐,乘除直式计算题中的横线,还是用尺画的。每篇都还留着老师批阅的日期,及所得分数,仍清晰可见。每篇都是100分,光彩夺目,簿中没有画上一个字。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看到这样的作业簿,一定会高兴万分。顿时,让我跌进了童年读书的回忆,想起教导我们多年的潘有宝老师。
回想我21年的求学生涯中,所碰到的老师,至少也有150位以上。有的只上过一两堂课;也有的上过一两星期,多则有一两个学期;超过两年以上的,就不多了;4年以上的,那可算是少之又少了。从小学至大学,教过我四年以上的,就只有一位了,那就是我的小学级任导师潘有宝老师。
潘老师,是从国小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教我们班,一直到毕业,历经四年半的小学教育,我们都是在他的教导下成长。他也是最了解我的一位恩师,对我的启迪最为深远。如今选择教书为职业,也是受到他的影响。虽然他已过世多年,想起他的种种,仍然令我感怀不尽。为了感念这位难得的恩师,特从记忆所及,陈述他个人的特质及用心,以表万一。
爱心广被,有教无类
潘老师爱心广被,不管同学的美、丑,家境的贫、富,成绩的好、坏,都同样关心,真是一位有教无类的良师。对表现良好的同学,公开赞美与表扬,但是,责骂同学时,都是以个别劝导的方式来处理。与先前教我们的一位孙老师,以严厉的惩罚或藤条伺候,把同学们弄得惨惨凄凄,造成对老师严重恐惧的管教方式,迥然不同。潘老师虽然很少责罚同学,但是在他的熏陶下,同学们个个循规蹈矩,爱惜荣誉,与老师建立了荣辱与共的默契。班上同学从来没有参加恶性补习,有的也只不过是对一些成绩落后同学所实施的补救教学。凭靠着平时的实力,参加玉里初级中学入学考试,只有一位同学不幸落第,其余同学都考得不错。因此,我们班(六年甲班)也成为他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令她最怀念、最喜欢的一个班级。
家庭访问,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潘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作家庭访问。由于老师不熟悉客家方言(学生大多数是客家子弟),也不熟悉路径,学生住处。因此,经常找我带路,于是我便成为带路的向导,并担当翻译,与老师有更多的接触。随着老师一起做家庭访问时,我也都会受到家长特别的尊重,礼貌的招待,使我内心充满欢喜。每每在老师跟家长谈话的时候,我就跟同学一起玩耍,或观赏同学家的池塘、果园、花圃,彼此建立了更深厚的友谊。
善于激励,实施个别辅导
在潘老师刚接下我们班那年,发现有许多同学的国语、数学程度很差。所写的国语作业错字连篇,数学则最基本的进位及退位加减法,都不够熟练,算数簿上的演算,更是错误百出。因此,潘老师除了积极鼓励程度好的同学之外,对于较差的同学,便实施个别补救教学,以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对一般学生来说,在学习上较有难度,所以很多人都怕数学。但是在潘老师的指导下,上数学课,变为同学自我表现最好的机会,快乐又有趣。很多人想知道潘老师有何诀窍,纷纷向他请教。他说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先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障碍在哪里,再给予个别指导。教师说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而后给以练习,找出错误端倪,再作练习,若还是不懂的,则再留下来作个别辅导。因此,一个月下来,班上的数学程度普遍提升,大有进步。
每周选定几天的上午第四节,或下午最后一堂课,上数学课。老师讲解完毕之后,立刻命题,当场练习演算,做完的同学,立刻送给老师批阅,答对的作业本上,画个勾勾,全对的,批给一百分。这些同学,就可以提早回家吃中饭或到室外游戏。做错的同学,老师指明错误之所在,请同学重新演算,答对的,也批给100分。他批改作业,绝不是在错误的地方画个了事。这是最为可贵的地方,也是跟其他老师最大不同。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每一本簿子,每个练习,看到的都是全勾的影子,都是一百分的记录,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另外他也会出一些较难的题目,让同学回家练习,不会做的,可以请教父母兄姐,对于文字题(应用问题),会事先读一遍,让同学了解意思,指出问题的重点,以增加对题目的了解。
至于国语课,多利用最后一堂课,要求我们背诵课文、注释,并各自到老师面前(那时实施级任导师随班办公)背诵,背完的才可以回家。造句练习、作文练习,更是不能少的。因此几年下来,奠定了良好的国语、数学基础。学生回到家里,不读书也没关系,反正在学校已经学得很彻底了。
有段时间,老师似乎对我特别的冷漠。不叫我念书,不问我问题,也不叫我上台演算。那时我内心充满了失落的感觉,以为老师不理我了,不爱我了,甚至对老师有些许恨意。其实,老师只不过是将爱心润给其他同学而已。如今想起当年的幼稚,真觉好笑。
书法上端正秀丽
潘老师的书法十分工整,端正秀丽。写在黑板上的字迹,俊逸秀美,人人看了都会喜欢,不禁升起想把字带回家的念头。教我们写字课时,同学们都很喜欢围着看他挥毫,无形之中,对老师肃然起了无限的崇敬之心。因此,我从小就抱定要把字写得像老师一样好的心愿。虽然没有成为书法家,但是在求学历程中,受到同学们的赞美,多次被选派参加书法比赛,荣获好成绩,这也是深受老师的影响所致。
多才多艺,最佳编导
学校每年的毕业典礼,都要举行毕业晚会,各班都要提出一至三个节目。在那个年代,许多学生都还没看过电影,更没多彩多姿的电视节目可供观赏,要制作一个活泼、生动的节目,没有什么图书资料可供参考,顶多就是有样学样,没样自己想,所以老师就是制作及编导。记得我们班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舞蹈节目,叫雨天的姑娘,由刘照子同学担任演出(刘母也特别为她的演出缝制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歌曲也是老师自己编写。内容描述了一个年少的姑娘,耐不住雨天的烦闷,撑起一把漂亮的花伞,四处奔跑,走过了原野,来到了四处无人的绿草地上,狂舞了起来,时而奔跑,时而停顿,表现出青春少女的轻俏美丽,还不时的逗弄周边的野花小草。雨停了,放下雨伞,东奔西跳打转,长裙随风摆动,有如芭蕾舞蹈,奔放热情,在风琴的伴奏下,获得了如雷的掌声。这位同学一时变成了学校风云人物,许多同学看到了她,都会指指点点地说,那位就是雨天的姑娘。潘老师从此又被冠上了舞蹈大师的美名。
记得国小毕业典礼时,由潘老师担任司仪:典礼开始、颁发毕业证书、颁奖、校长致词、来宾致词、家长致词、毕业生致谢辞,一一依序进行,过程顺利。到唱毕业歌时,潘老师竟然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这紧张时刻,幸好另有老师立刻前往替代,才能持续下个活动。没想到我们毕业,潘老师竟会那么感伤。
我们这班同学,毕业多年后,还经常办理同学会,邀请级任导师共同叙旧,缅怀以往。比较前后届同学的成就,我们班也较为出色。
近来参与家长读书会,共同阅读周弘先生所着《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发觉个中道理不是我们特别聪明,而是因为受到老师的赏识,才变为聪明;不是因为我们是好孩子才受到老师赏识,而是受到老师赏识,才变为好孩子。此番道理,正与潘老师当年的身体力行不谋而合,也造就了我们这一班。虽然他已往生多年,每次同学聚会,仍会感念他对我们的关怀与教导,相信在西天的他,也必然含笑宽心。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69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