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饭的一代
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开始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他们都不大会做饭。
没孩子时,下馆子回家,可以凑合。可有了孩子,做饭便开始成为一件再难逃避的现实问题。
过去人讲,活着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过去物质匮乏,人活得艰难;另一面也是说,吃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一个人一个家吃饭不讲究,不说于健康不利,单说活人,也缺少了一大乐趣。
现代生活不断加快着人的生活节奏,传统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逐渐被淘汰、被省略。但如果连吃饭也被精简了,那人类想要怎样?
不错,现在人有钱了,外面各色各样的馆子也多了,但它们终究替代不了居家饮食。太多的都市人都患上了餐馆选择恐惧症,特别是中午,一出单位,吃什么便成了一个大问题。一干人常常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第一个表态,以免被群起攻之。
无论食堂还是餐馆,久吃必厌。唯有家常饭,历久弥新,永不反胃。
可太多的小夫妻并没有从父母那儿学会做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尽管现在电饭煲、微波炉等现代烹饪工具已经为下厨提供了极大便利,并且超市里还有大量的半成品食材无限量供应,但做饭对于他们依然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
人类工作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吃得更好,睡得更舒服。但现在,为了工作,顾不上吃,没有时间睡,这就是哲学上说的异化,我们日常说的变态。只是,更多的人对此浑然不知。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在饮食上的盲目崇洋。微信朋友圈最爱炫耀的是烘焙食品,各种五颜六色的糕饼充斥屏幕,感觉他们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过家家。餐馆也为了迎合“小资们”的情趣,越来越把心思花在环境装潢、餐具腔调上,而饭菜本身的口味质量反倒退而其次。这种“装修饭”大行其肆,是否意味着新一代人的味觉整体在退化?
不伦不类的崇洋,漫不经心的忘本,只会不断弱化我们本身基因的质量,使人类进化的脚步倒退。
中国是饮食大国,饮食传统经过千百年地锤炼成就于今,无论南方家庭煲的汤,还是北方家庭包的饺子,食不厌精才是生活趣味的真谛。
一箪食、一瓢饮,投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心态与生活的真相。
人要爱自己,爱自己,首先从吃好一顿饭开始。先当好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再去经天纬地,否则一切都是本末倒置。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6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