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野草”掘金70亿
他曾是一名“放羊娃”,从夜市卖花起步,通过数年改良和培育,竟把家乡的“野草”卖遍全国,并先后获得了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国抗旱植物应用贡献奖”等荣誉。如今,堪称“中国草业第一人”的他已是上市公司总裁,企业市值超过70亿元!然而,当别人羡慕他赚取了巨额财富的时候,他却说:“我赚了满头白发。”
深受震撼,“卖花郎”转行园林绿化
1971年,王召明出生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一个牧人家庭,从小与羊群为伴。家中兄妹7人,日子过得很清贫。为了改变“放羊娃”的命运,王召明努力学习,在连续参加了4年高考后,终于在1993年考进内蒙古农业大学。
去大学报到的那天清晨,父亲把王召明叫到了羊圈边,指着一堆羊毛说:“这两天秋收,我顾不上送你。家里没钱,你把这些羊毛收拾一下,拿去当学费吧。”就这样,王召明踏上了求学路。大学期间,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王召明坚持蹬三轮车卖花。花是赊的,三轮车是租的,每到周末清晨他就出去叫卖。花白天卖不完,他就在广场夜市摆摊到深夜……
王召明头脑灵活,1997年大学毕业时,已经在呼和浩特拥有3家花店,年收入八九万元。他放弃了进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准备全力发展自己种花、卖花的“芳香事业”。
就在王召明对自己的老板身份志得意满时,有一天,王召明在花店门口帮顾客往车上搬花盆,听到女顾客对七八岁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的话,长大就得像这个叔叔一样去卖花。”王召明当时就愣了,“我奋斗几年才在城市里有了自己的店,没想到在别人眼里,我依然是个没多大出息的小商贩!”王召明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下决心要做出一番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业。而此时,城市绿化兴起,王召明看准时机,果断转让了掉花店。2001年,他在呼和浩特成立了一家园林绿化公司。
刚开始,公司名气小实力弱,但王召明却在一次和别人的竞争中,打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漂亮战。有一次,王召明参加绿化招标会,甲方让投标者报每平方米草皮的价格,有人报15元一平方,有人报18元一平方。轮到王召明时,他在标书中写道:“我的成本价是8元钱一平方,具体多少钱能做,你们定就行了,给多少钱都能接受。”
向客户透露真实的成本价,已经犯了生意场上的忌讳,王召明还任由对方定价!朋友听说此事后,以为他脑子进水了。但甲方对王召明和他的绿化公司产生了兴趣,一调查,每平方米草皮的成本果然是8元钱。综合市场行情,最后客户给出了一平方米15元的价格让王召明做。就这样,在没有品牌知名度和质量差异的情况下,王召明的诚实品质成了竞争力,最终为他赢得了一笔大业务。靠着这种实在,王召明的绿化生意越做越大。
2003年,王召明发现很多小区和单位原本碧草繁花的绿化,过不了多久便荒废了。经过调查,他才知道:为了追求高贵、美观、上档次的观瞻效果,城建绿化中大量使用从南方乃至国外引进的植被,这些“娇生惯养”的奇花异草不仅价格高昂,到了北方还不耐寒、不抗旱。物业管理方嫌养护费用过高,一些曾经美丽的绿化渐趋荒废。
晚上躺在床上,王召明经常想起家乡草原上的野花野草,尽管旱涝无常,却生长得顽强、茂盛而丰美。何不把乌拉特草原上的草运用到城市绿化中呢?他越想越激动。
说干就干,王召明开始着手于内蒙古野草的研究和推广。可他大学专业是林业机械制造,对种植行业只知皮毛。为此,王召明四处拜访专家,激情满怀的他却遭到质疑:正规院校和研究机构里那么多人从事这项工作,都没有做出多大的成果来,一个私企小老板能行?但王召明铁了心要试一试,他看好的事情,谁说也没用。
困境坚持,我就是顽强的“马褂木”
2004年春天,在大家的质疑声中,王召明开始从野外引种抗寒抗旱的植物,进行选育。“该种什么?我们去大自然里找。草原上漫山遍野盛开的野花,不比进口的花草逊色。大旱之后能存活下来的花草,就是最抗旱的品种。”王召明踌躇满志地对公司同事说。
他们经常驱车几百里深入草原腹地,甚至攀着乱石爬到很高的山顶上,只为采集一颗野生草种。一次,因为雨后道路湿滑,王召明采集草种时一脚踩空,直接从八九米高的半山腰摔落到了地面,造成左手臂和腿骨骨折,脸部擦伤,在医院躺了两个多月。
王召明很喜欢生长快、耐旱且对病虫害抗性极强的马褂木,他觉得自己就像马褂木一样,在再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坚持。然而,当他千辛万苦把野草种子采集回来后,要么根本无法在实验田培育成功,要么历经数月好不容易培植成了,一挪到别处栽种,却怎么都种不活!如此折腾了大半年,王召明才痛苦地意识到,仅靠看几本《植被生态学》之类的书籍是不够的,想大面积培育野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随后,王召明开始“三顾茅庐”请技术人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老专家们,一开始对王召明的事业不认可,但经过他“死缠烂打”式的求教,大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起初是帮忙,后来部分专家退休后,干脆加盟王召明的团队,帮他建起了国内一流的草业研发中心。
有了专家的技术支持,王召明的“野外寻草队”实力大增,每一次出击都斩获颇丰。采集到野草种子后,王召明和团队成员还要一项一项研究它们为什么耐寒、抗旱,并去构建各自的繁育体系……
王召明人工培育的第一种植物,是超级抗旱抗寒的沙冬青。可当王召明把它们移栽到绿化地里后,原本耐旱耐寒的沙冬青,很快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王召明和同事们开始反思移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不久,他们终于找出了沙冬青死亡的真相。原来,这种植物根深1米多,而且主根上还盘结着很多细根毛根,移植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拽断了。盘根错节,是沙冬青一旦种下就再难移植的问题所在。为解决这个难题,王召明和专家们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把沙冬青种在一种特制的“营养杯”中,杯子的正下方没有孔,这样生长起来根就不会往底部扎。通过营养杯侧面的两个孔,可以让植物形成盘旋状的根,便于移植。
成功选育一种野生植物,通常需要几年时间,既耗时间又耗金钱,王召明只得一边做绿化赚钱补贴研究经费,一边选育野花野草。到2005年,王召明成功选育出了沙冬青、黄芩、常青石竹等十几种节水、抗寒、耐盐碱的植物。他开始开着面包车,到处去推广。
可很多人没有听说过野花野草可以用来做绿化,根本不敢用。屡次推销失败,王召明依然在坚持。一次,内蒙古一家生态园的总经理郝艳涛听完王召明的介绍,又对这种没有先例的新生事物表示怀疑:“绿化植物又不能当场检验品质好坏。万一今年种上了,明年就死了,我上哪儿找你赔损失啊?”
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王召明把心一横,说:“你可以先到我们公司的研发中心参观一下,如果信得过,我可以先把这两万多平方米的花草全部给你栽上,长好长活了再给钱,否则我分文不取。” 郝艳涛吃了颗定心丸,很快就与王召明签了合同。
这单生意,王召明承受了15万元的资金压力,他把家中唯一的住房卖掉,一家人到城郊租房子住。一到冬天,简陋的出租屋四面透风,妻子时常搂着躲进被窝还嫌冷的儿子,气愤地数落王召明:“为了种那些破草,你能把一个刚装修好的新家折腾没了,下一步干脆把我们娘俩也卖了吧!”压力重重的王召明心情烦闷,免不了和妻子大吵一通。闹得最凶时,两人甚至要去签离婚协议。周围的人更对这个“走火入魔的草疯子”冷嘲热讽。
与妻子冷战几天后,王召明却不愿意办离婚了。经过几夜反思,他认识到自己一心创业忽视了家人的感受。他拎着妻子最爱吃的草莓和板粟来到岳母家,主动向爱人赔罪:“孩子他娘,咱回家吧,这段时间都是我不好,对不起!”见妻子无动于衷,王召明一边给她剥板粟,一边文绉绉地说:“古词中不是写了吗,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离开你,我这辈子恐怕再也找不到能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好妻子了!”一番话说得妻子眼眶泛红,当晚就跟他回家了。
沙漠变绿洲,我赚了满头白发
第二年,王召明那些无人看好的野花野草终于为他争了一口气。郝艳涛的生态园里的植物至今都活得很好,不仅美观,而且耐旱耐寒,不用频繁浇水和喷药,养护起来既省心省力又省钱。此后,通过口碑相传和打广告,王召明利用野花野草进行绿化的方法,逐渐被大家认可。
“省得方寸水,留与子孙用。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以往只要美化、不计成本的绿化观念导致花草树木与人抢水喝,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经年培育出的野草野花不仅美观,且节水耐寒,生命力旺盛……旨在用最低的生态成本创造绿色生活!”2006年,王召明在中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发言,不仅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也让“中国第一家卖野草的企业”广为人知。
2007年,王召明的业务范围涉及城市绿化、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从2008年开始,随着内蒙古治理退化草原的力度越来越大,王召明意识到生态修复将是一块大蛋糕。而恢复草原的生态,只有十几种野生草种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王召明扩大企业规模,聘请了更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并经常带领团队到内蒙古各地收集更多的野生植物种子。经过几年的积累,王召明又成功选育出了140多种野生植物,包括野花、野草、野树。
品种丰富后,眼看可以赚大钱了,不料命运又给了王召明致命一击——2010年初,公司一名技术骨干突然被王召明的竞争对手以重金“挖”走,更可气的是,此人还带走了近40种野生植物原种!若不是王召明将那些“金种子”与对应的档案信息分别存放,很可能就惨遭“一锅端”了。
通过漫长的举证与诉讼,最后王召明虽然打赢了官司,却也因泄漏了商业机密而损失惨重。痛定思痛,此后他将这些原种和它们的档案信息全部保存在公司专门建立的半地下的“种质资源库”里。资源库装有3道防盗门以及红外线报警器,没有他和妻子的指纹配合,谁都进不去。于王召明而言,这无疑就是他的“地下金库”。
2012年,王召明大规模培育出的“节能蒙草”,逐渐卖到了内蒙古、新疆、陕西、甘肃、贵州等干旱省区,那些绿茵茵的草坪、红艳艳的花朵、金灿灿的树叶不仅扮靓了一座座城市,让数亿人过上了“绿色生活”,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成为亿万富翁后,王召明在创业道路上没有停住前进的脚步。2013年的一次聚会中,一家养牛企业老总向王召明说出了自己头疼的问题:“我那1万多亩草场,原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养10万头牛,但近几年草场正在逐步沙化,连年减产,现在我每年都要从别人手里买很多牧草才够用。你能不能帮我把草场改造成优质的牧场?”王召明从中嗅出了另一个财富爆发点,他当即说:“与其这样,咱们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
很快,他们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并先后拉进51家企业。王召明信心十足地要打造一个草原生态产业运营平台,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产业联盟拿下工程以后,由王召明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好之后,再给产业联盟内部的企业使用,可以同时养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开发蒙古包旅游等,互不干扰。这样抱团经营,既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把资源立体利用起来。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王召明大大提高了利润率。
近10年来,王召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民营抗旱物种研究所,挽救和驯化抗旱物种数百种,还建起了可为改善我国北方生态恢复提供有力保障的种源库……他先后获得了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国抗旱植物应用贡献奖”等荣誉。
当被问到做生态绿化赚了多少钱时,王召明说:“我赚了满头白发。过去我们来沙漠里投资这里是沙漠,现在来到沙漠,这里已经变成金沙。过去是投入,现在有投入有产出,也有循环了,但是依然是投入大,产出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
如今,王召明的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培育、销售推广、设计施工于一体的园林绿化一级企业,形成了系统化的产业链。截止到2015年初,王召明的企业市值超过70亿元。昔日的放羊娃,通过多年打拼成为了上市公司董事长,被誉为“中国草业第一人”。
面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王召明建议:“年轻人要走好自己的第一步,从基层第一线干起。要坚持、执着,遇到困难不低头。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创业时不能贪大求全,一旦找准自己的方向,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而这,也正是王召明一直秉承的信念。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