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现代故事 创业故事 投资之神——沃伦·巴菲特

投资之神——沃伦·巴菲特

投资之神——沃伦·巴菲特

财富档案

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家。1999年末,美国《纽约时报》评出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巴菲特依然名列榜首。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最受尊重的企业家中,1999年巴菲特名列第六。2001年《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以323亿美元资产位居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企业类型

投资。

成长记录

1997年,海南出版社的一本传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最初,它在美国的首版也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财经记者罗杰·洛文斯坦,传主则是著名的世界富豪——沃伦·巴菲特,篇首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一篇短文。盖茨是这样写的:“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事实上,巴菲特不仅让盖茨为之着迷,他几乎风靡了整个美国、整个世界。

他被喻为“当代(也许永远是)最成功的投资者”。这位喝着百事可乐却投资可口可乐的奥马哈乡下佬,举手投足都牵动着华尔街——他的健康状况甚至都会直接影响到股市行情的涨落。他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迈达斯神,有点石成金术。人们对他的追随和关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现象”。

天生的生意人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奥马哈市,他出生的时候,正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最严重的时候,巴菲特刚满周岁时,银行证券销售商父亲就失业了。贫穷的家境使巴菲特从小就对钱产生了极大的渴望。

还是小孩子时,巴菲特就对数字特别敏感,他对数字的喜好超过了一切。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帮助他在进入投资领域后比别人更能精确计算投资的风险和回报。当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金钱。5岁时,巴菲特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杂货店里批出来的口香糖和柠檬汁。6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25美分买了6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5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9岁时,他就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0年,10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后,这个少年第一次进行股票投资,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但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1943年,巴菲特的父亲当选为国会议员,全家要迁到华盛顿。虽然华盛顿是个大都市,但巴菲特却异常留恋奥马哈,他想以出走的方式抗议,但最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因为华盛顿的机会更多。在这里,巴菲特成为《华盛顿邮报》的报童。这年,才13岁的巴菲特,煞有介事地登记了自己的收入,提交了纳税清单,并拒绝父母为他代交税款。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在巴菲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他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个投资天才。

如果巴菲特当时继续像其他人一样,研究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现在或许已经破产。但是巴菲特从来就不是个盲从的人,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资专家、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弟子。

格雷厄姆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告诉巴菲特,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显示屏幕上,而应放到发行股票的公司那里。投资者应该了解的是公司的赢利、资产负债和未来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或计算出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他告诫巴菲特对华尔街要当心,不要听信传闻。

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格雷厄姆“严禁损失”的投资哲学,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最高规则。巴菲特进而将其概括为自己恪守的法则:第一条法则是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法则。

然而,以“A+”成绩毕业的巴菲特在找工作时,却多次碰壁。1956年,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决心自己一试身手。当时,他身无分文,但是巴菲特坚信,老师教的那些原则是他发财的钥匙。在一次聚会里,他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投资之神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亲朋好友凑了10.5万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

巴菲特并不跑出去,听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

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资50万美元。合作者们分享3/4的利润,巴菲特自己保留余下的25%。第二年的时候,巴菲特已经管理着5间小规模的公司,总资产有50万美元,但投资收益率高达10%。1958年回报率更高达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资产已经比原来的合伙人的投资翻了一倍。

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7个百分点,巴菲特合伙体投资回报较高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人找上门来,要求巴菲特管理他们的资产投资。到1966年,巴菲特管理的合伙资产已经超过了4400万美元。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他实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

在别人的眼里,股市是个风险之地,但在巴菲特看来,股市没有风险。“我很重视确定性,如果你这样做了,风险因素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股市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他还说:“投资的决定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

巴菲特的眼光总是比别人更长远,更敏锐,1963年捷运公司的仓库遭受了巨额诈骗,损失了1.5亿美元,股票大幅度跌落,许多人纷纷抛售,但巴菲特在调查中发现,捷运卡在生活中依然广泛运用,它应该只是面临暂时的困难,于是他分批购买大量捷运公司的股票,最多时约占他的投资资金的40%。1965年,捷运公司开始走出低谷,1967年,股价飙升至每股180美元。巴菲特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人们开始叫他“股神”。

这位华尔街的股神也曾有过“迟疑”的时候。那是在1969年,当时美国登月成功,整个美国都在沸腾之中,经济增长率出奇的高,股市极其繁荣。巴菲特合伙公司1968年获得了成立以来的最佳业绩:效益比前一年上升了59%。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动下,市场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兼并浪潮。股价在不断提高。虽然,巴菲特声明不会预测市场的走势,但是,他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1929年危机的剪报,来时时提醒自己。他预感到,太过看好的情势下面也许就是陷阱,股市狂升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避而远之。当时他已有2500万美元,但却选择隐退江湖,静观股市回落。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直觉多么准确!到1970年年初,美国股市开始踉踉跄跄,接着,华尔街的著名股票一个接一个猛跌。此时,巴菲特那种天生的猎人本能再次复苏,他投资生涯中更加耀眼的第二幕开始了。他建立起一种新的基金,取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新英格兰一家老纺织公司的名字。当时,老公司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一座工厂,没有一个工人,只留下一块招牌。后来,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负盛名的控股公司,它是美国好几家大跨国公司的主要股东:可口可乐的8%,吉列的8.5%,美国运通的11%,迪斯尼的3%,《华盛顿邮报》的17%……到2000年年底,这些股份的总价值为372亿美元。

永远不败的人

巴菲特在股市辉煌的时候选择隐退,但在股市低落的时候又重拳出击。70年代初,美国股市一片萧条。巴菲特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了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他从1973年开始悄悄买进《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这使报纸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坐卧不安,不知是哪个人购买了如此多的股票。第二年,凯瑟琳终于见到了这个名叫巴菲特的陌生人,她请巴菲特手下留情,不要再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巴菲特答应了,但作为交换条件,他从《华盛顿邮报》董事会里得到一个位子,还和凯瑟琳成了好搭档。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0%。10年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2亿美元。

1988年,巴菲特又认准了“可口可乐”,他开始购买这个著名品牌的股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可口可乐的股票高估了,但巴菲特充满自信,他以市场前期最高价75%的价格买下它,在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后的3年里,它的每股收入涨了64%,股价上涨3倍。他又赢了!

90年代,是伯克希尔公司大举收购迅速扩张的年代。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在1997年至1999年里,伯克希尔公司出资273亿美元,并购了7间企业,涉及行业包括航空、快餐和家居装饰,其中1999年并购通用电器公司属下的再保险公司,动用资金达220亿美元,是巴菲特并购企业以来最大的一笔买卖。

巴菲特对两类股票不感兴趣,一类是公用事业股,理由是利润固定的行业从来不在他的投资范围之内。另一类是高科技公司股票。“我自己对这类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资。”他解释道。

当众人都对高科技公司趋之若鹜时,巴菲特近乎偏执狂的理念开始为一部分人所诟病,特别是伯克希尔1999年的投资创最坏纪录的时候。面对压力,巴菲特仍然坚持其保守的价值观。

2004年4月的时候,所有对巴菲特的批评都急忙收场。这个月,美国股市大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近30%,而巴菲特在这个月中赚了5.7亿美元。

40多年来,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巴菲特持有的股票总体表现是出色的,它的平均收益率达到28.6%,从未出现过年度亏损。即使是在前几年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全球时,巴菲特仍然以其稳健的风格,成为全球投资者竞相仿效的楷模。

在美国人眼中,巴菲特成了一个活财神,一个神话。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就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资本的年平均盈利率在近30年来为24%,它的股票是全球最贵的。

这个仅次于世界首富的人拥有这么多的财富,只把钱看成是社会开给他的巨额支票。但他不挥霍。他曾经坦然地告诉朋友:“从巨额消费中,我不会得到什么快乐,享受本身并不是我对财富渴求的根本原因。对我而言,金钱只不过是一种证明,是我所喜爱的游戏的一个记分牌而已。”

他已对他的子女明确表示:“如果能从遗产中得到一个美分,就算走运。”此话并非戏言,他曾在妻子的劝导下给儿子豪伊买了个农场,而豪伊必须按期缴纳租金,否则立即收回。巴菲特解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

80年代,另一位著名的投资基金天才彼得·林奇慕名拜访了巴菲特,他对巴菲特简陋的办公条件而震惊:一台老式的股票行情收录机,几帧泛黄的家庭照片,一座上了年数的旧钟,以及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案卷、财务报表和商业报刊。就是这些平凡无比的东西,陪伴他走向成功与辉煌。

成功秘诀

10岁起,便拥有的百万富翁梦想。

股市有风险,所以不允许失败。

永远记住上一条。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72190/
上一篇: 处方笺的背面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恐怖笑话
  • 2023年最新歇后语
  • 天气谚语
  • 龙年对联
  • 校园鬼故事
  • 休闲旅游
  • 鼠年对联
  • 绕口令大全
  • 爱情故事
  • 恋爱笑话
  • 羊年对联
  • 农业谚语
  • qq笑话
  • 搞笑绕口令
  • 综合笑话
  • 学习歇后语
  • 自然科普
  • 搞笑图片
  • 江西方言
  • 香港方言
  • 校园故事
  • 经典对联
  • 民间故事
  • 骂人的歇后语
  • 词语
  • 挽联
  • 兔年对联
  • 错别字
  •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