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一种稀缺能力
周立波梳着清晰的小分头,穿着笔挺贴身的西装,靠着一张嘴,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刮起了一股“周立波热”。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票价最高时曾经被“黄牛”炒到2500元一张。有人统计过:他在台上的120分钟里,观众席上的笑声达到700次,也就是说观众每15秒钟笑一次。所以,他立下了一个“霸王”规矩:演出不赠票、不包场、拒绝团购、拒绝打折,讲究实打实的“愿者上钩”。
1967年,周立波出生在上海,小学一年级时就已经成为学校宣传队的一分子,经常上台演出。童年时,他不满足于舞台上毫无生气的表演,于是在生活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啼笑皆非的闹剧,表演天分初露端倪。后来,童年的顽劣和被妈妈暴打的经历都成了他舞台上的段子。
1981年,不到15岁的周立波报考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几千人竞争十几个名额,还没达到招考年龄的他竟然被破格录取了。在4年正统的滑稽理论学习和演艺培训中,周立波每天6点钟就起床练形体和说学逗唱等基本功。每天重复的课程让他厌烦,他便经常找出各种理由逃课。他跑到文艺医院的一个房间里把门倒锁,然后在那儿玩倒立。他知道,倒立10分钟后嗓子一定会充血。然后,他跟医生说:“我的嗓子不对了。”医生看到他嗓子红红的,以为是发炎了,于是就会开一个星期的假让他休息。他经常使用这招来逃课,老师发现有点不对劲,就偷偷跟踪他,果然抓了一个“现行”。
2006年初夏,39岁的周立波决定回归舞台。那年的12月31日,他在兰心剧场开始了第一场“海派清口”演出,空空荡荡的舞台上,他的道具除了两只欧式风格的沙发外,只有一个提示架。这场演出是他商海沉浮十几年之后第一次回到舞台,台下有他从前的戏迷,有他少年时的玩伴,还有看着他长大的恩师。
“海派清口”演出的大幕就此再次拉开。有人说滑稽表演庸俗不堪,周立波不信这个邪,偏要以优雅的名义滑稽,以一己之力改变滑稽的现状。表演中,他融合了滑稽、相声、小品的搞笑,结合演讲和时事评论,以一种全新的演艺方式站到了表演台上。为了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他口袋里总是带着小本子和笔,想到什么好句子就随时记下来,他要求自己平均每天翻阅14份报纸。
大量的阅读之后,周立波开始给看到的每一个事件注入幽默的元素,然后才精精神神、油油光光地来到舞台上。做足了功课的他可以让12000人不说话,也可以让他们同时欢呼……
周立波“火”到今天,观众开始担心周立波会题材枯竭,迟早遭人厌倦。周立波却自信如常,说:“不用怕,幽默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对我们这个社会而言,幽默是一种最稀缺的能力,当一个人拥有了幽默,就像怀里揣着黄金,什么时候都是硬通货,不遭人嫌弃!”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7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