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挑剩的”拍成最想要的
其实,《时节》并非是胡博的初选。拍摄启动前,总导演陈晓卿把几个年轻导演召集起来,把各集的情况介绍完,让大家挑选。与其他分集的拍摄不同的是,《时节》的拍摄难度最大:一方面,拍摄是随着时节进行,而时间有限,必须和时间赛跑,早一点晚一点都不行——鲜笋季就立春后那几天,最好吃的螺蛳在清明前后,7月早稻成熟,很快就会被收割,进仓……如果赶不上,那么题材的呈现就会少一环。另一方面,纪录片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调研,而《时节》不行,根本没足够时间做前期准备,因为到了哪个节气,剧组就必须到相应的地点去拍摄。
在胡博犹豫选除了《时节》之外的哪集时,《心传》《家常》等五集很快被挑走,只剩下《脚步》《时节》两集。还没等胡博开口说选《脚步》,陈晓卿说:“李勇很适合拍摄《脚步》,胡博你就做《时节》吧!”
胡博顿时情绪无比失落,这被陈晓卿看在眼里,他安慰胡博道:“人生有很多时候不能随心所欲,面对别人‘挑剩’的差事,积极的人能够坦然接受,将之当作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况且,你选择的未曾做过,怎么就知道不喜欢吗?”这些话犹如醍醐灌顶,胡博立马抖擞起精神来。
不仅时间赶,拍摄过程还异常艰辛:3月,在黑龙江,为了拍摄大海林的深山伐木场景,胡博和同事忍受着零下20℃的低温,带着沉重的摄像机,趟过及腰的积雪,抵达拍摄现场;7月,在安徽芜湖,为了拍摄陶辛水韵的日出的场景,胡博凌晨4点就起床拍摄,水边的蚊子特别多,咬在身上异常难受,等拍完后胡博全身都起了红疱;8月,在新疆吐鲁番,为了拍摄农户摘葡萄的场景,胡博以半蹲的姿势,在低矮、闷热的葡萄架下,忙活一整天……
此外,在拍摄过程中胡博还遇到了不少危险:
在台湾拍摄飞鱼要站在船上进行,当时海上风浪很大,胡博被绑在船柱上拍摄。可船晃得厉害,总是难以拍到,就算拍到也很模糊。后来,风浪变小些,胡博才完成拍摄;在千岛湖拍摄秋收捕鱼的场景,渔夫们说大概只有5分钟的时间,时间短而且只能一遍过。水下镜头也由胡博亲自出马,有位渔夫提醒他,千岛湖的鱼重达三四十斤,力气很大,一定要当心摄像机。胡博提着水下摄影机,不停地拿起放下。渔夫拉网时鱼撞到胡博的手,导致摄像机脱手了。所幸,机器沉到了一块铁板上,渔民帮着捞了起来。这台摄像机很贵,要是沉到几十米深的湖底,胡博就得赔了。
尽管陈晓卿知道《时节》这集拍摄难度最大,但是对拍摄质量的要求一点儿也没降低,而胡博对自己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剧组去雪山拍摄伐木的场景,好不容易才拍好。可当胡博把画面传给陈晓卿后,陈晓卿告诉她:“你们拍的是草根百姓,要在人物身上找到一种力量感,而这个男人眼中丧失了斗志。”胡博认为陈总导演的意见很好,就毫无怨言地重新找伐木工拍摄。
完成拍摄后,全部素材长达10000分钟左右,胡博最终将之剪辑成了40分钟的短片。看到自己花费8个月得到的成果后,胡博灿烂地笑了起来,对朋友说:“我把这集被大家挑剩的短片拍摄成了我最想要的效果,非常开心!”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7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