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感情故事 爱情故事 现代婚姻里的“门当户对”

现代婚姻里的“门当户对”

男女两性,既有相同的智慧,又有不同的体格;既有相同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不同的对世间万物的感悟。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和谐相处。

一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夫妻前往民政局离婚,工作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丈夫矜持稳重、温文尔雅;妻子耐心细致、通情达理;两人在外貌、年龄和学历等方面看起来都是难得的“般配”。他们为什么要分道扬镳呢?

他们离婚的理由简单直接: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相容,谁也改变不了谁。妻子抱怨自从怀孕以来,婆家没做过一顿可口的饭菜,不是罐头、方便面,就是街边小店的熟食。后来她母亲上门责骂亲家:“我家的掌上明珠,到你家就只配吃猪食?你还想她给你们家续香火吗?”公公婆婆大惑不解,说亲家完全是无理取闹,因为他们也很委屈,老两口还没退休,自己都忙得顾不上吃顿正经饭,每次儿媳回家就赶紧递上罐头、熟食,对他们来说,这已经很周到和用心了。

丈夫也苦不堪言,因为他结婚后就难得享受清静的周末节假日。守寡的岳母,总会在家做一大桌饭菜等5个儿女回家。席间,哥哥们猜拳劝酒,嫂子们云山雾罩地聊天,这些都让这位谦谦君子很是反感。最令他无奈的是,每次去岳母家都得遵从妻子要求提上大包小包,还得当众报出礼物的价钱。岳母家的“小市民习气”让丈夫烦不胜烦。小两口经常为这些事争吵、怄气。

但是,你能說谁是谁非吗?本来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境遇的两个人,婚后在一起过日子,各自就会显露出婚前在家庭里业已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特点,而且很难改变。在夫妻的日常生活中,恰恰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反映出来的“异源文化”差异,成为夫妻关系中最难逾越的一道鸿沟,从而妨碍着双方深层的理解、接纳、沟通和亲近。双方后来的教育环境或社会经历虽然类似,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家庭文化的影响,但要磨灭家庭文化熏染多年的烙印绝非一朝一夕。就像有位中年女性来找我咨询离婚问题,脱口而出就是:“他简直是版本不够,内存太低,别看他有博士文凭。”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成功婚姻的经验、失败婚姻的教训来说明:文化上的“门当户对”如何影响婚姻的命运。当然,这里的“文化同源”或称文化上的“门当户对”,是区别于传统社会按政治等级和经济贫富而划分的“门户”的,那种门户划分简单粗暴:“富人的儿子永远是富人”。今天,政治地位和贫富差距,已不是“门当户对”的主要参考条件,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父母生活方式及文化资源的代际传递。就像官位很高的父母或富裕家庭,未必能养育出真正有文化的后代一样。

文化不等于文凭,素质是天长日久文明教养的结晶,反映在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等各方面,其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影响深远。正是基于这个意义,选择配偶时应当重视文化上“门当户对”。那些未曾作此权衡的已婚夫妻、那些不得不放弃这类条件的恋人,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增强调适能力,去克服双方因“异源文化”必然带来的相处困难,努力去认识和缓解文化冲突乃至心理危机。

至于夫妻双方受教育程度的相近,也可视为个人学识上的“门当户对”。后天的受教育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滋养着、丰富着或修正着先前的文化积淀,却不能根本置换原有的文化内存。

所以,即便今天,跨国婚姻早已不鲜见,但从民政部门反映的相关数据看,跨国婚姻的离婚率明显高于本土婚姻,其中的文化冲突,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74631/
上一篇: 墙与爬山虎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贵州方言
  • 搞笑图片
  • 成语造句
  • 天津方言
  • 恶心笑话
  • 职场故事
  • 结婚对联
  • 鼠年对联
  • 其他谚语
  • 福建方言
  • 爆笑笑话
  • 成人笑话
  • 祝寿对联
  • 华南地区方言
  • 春节对联
  • 十二生肖歇后语
  • 元旦对联
  • 华东地区方言
  • 经典绕口令
  • 安徒生童话
  • 湖南方言
  • 恐怖笑话
  • 西北地区方言
  • 幽默故事
  • 短篇鬼故事
  • 华北地区方言
  • 河南方言
  • 甘肃方言
  • 马年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