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现代故事 生活故事 薅秧歌

薅秧歌

“两座大山对面排哟,

听我把山歌唱起来。

这边唱歌那边合哟,

唱起那山歌喜满怀。”

这是我插队的农村里传唱的一首薅秧歌。每当我想到它,就想起了在农村的情景,那一幅幅农村社员集体薅秧的场景便历历在目。

每年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正是薅秧的时刻,也是梅雨来临的时节。连绵不断的阴雨使得气温下降,其他农活无法干,而五月上旬栽的秧子已经“转蔚”。所谓“转蔚”,就是栽的秧子已经定根,叶子已经发青。这时候,秧子正需要给它松松土,施施肥,拔拔草,薅秧正好弥补这个环节。

我,作为一个初次下田的薅秧人,刚一下田时,真打转,站也站不稳,还踩倒了几株稻苗。不过没有多久,我就适应了这种劳动环境。

我真佩服那些年轻的女社员,她们跟男社员一样,将裤脚扎到脚的高处,露出雪白的大腿,可是她们一个个满不在乎,咯咯地笑着,齐刷刷地踏进稻田里。其中有一个个子不高,一进稻田裤儿马上就“滤了豆腐”(俗语:裤子被打湿了),引得男社员盯着看并传来他们的嬉笑声。那个女社员将头往上一扬,厉声地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裤子被打湿了吗,瞧你们那点出息!”

薅秧时,男女社员排成一行,在大田里慢慢地向前走。边走边用脚对秧子周围的泥土踩一踩,看见杂草就用手拔掉。在人们的前面,有一二个人边走边撒肥料,以便后面的人在薅秧时将它进一步融入水中。

人们有的边薅秧边拉家常,有的边薅秧边摆龙门阵,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社员边薅秧还要打情骂俏,引来大家哈哈大笑。

突然,田埂上传来一阵锣鼓声。我朝那里一看,哦,田埂上站着两个人。一个胸前挂着一个鼓,一个手里提着一面锣。打锣的另一手拿着一根扁平圆头、铁制有木柄的东西;敲鼓的双手各拿着一根约一尺长的木棒。只听他俩边敲打着边唱起来:

大田薅秧么合起(喂又喂)

排队排哟连连花儿舌(你说嘛)

一对鸳鸯么(呀嗬嗨)

飞出来哟(赫嗨花儿舌)

大家在田里齐声叫好。有一个社员高声喊道:“李二哥来唱一个,大家说要不要得?”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要得!要得!”

李二哥也不推辞,清了清喉咙,就放开嗓子唱起来:

“山桃红花满上头,

涪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奴愁。”

歌声高亢、浑厚,在天地间回荡,大家都停了活儿,听得入痴如醉。

我突然想到,这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竹枝词》诗吗?只不过将诗中的“蜀江”改为“涪江”,“侬”改为“奴”。好家伙,这里的农民还知道这些,真是不简单。

李二哥的歌声刚一落,一位30来岁的妇女接着唱起来:

“郎在田里妹在屋,

拿起针线做衣服,

郎做农活多辛苦,

妹爱郎啊无它图。”

山歌里数对歌最有特色。男:下田栽秧行对行/秧根脚下有蚂蟥/蚂蟥爬到脚杆上/情妹望着少年郎。女的对着唱:树上有个桂桂阳/声声催你快插秧/栽的秧子像蛇样/回家啷个见婆娘?桂桂阳就是布谷鸟,“像蛇样”指秧子插得歪歪扭扭。其实插秧的小伙都是高手,咋会“像蛇样”呢?是分心了,手在插而眼睛往姑娘脸上瞟。男:隔田栽秧三个娇/一样乖来一样高,我的幺妹认得到/瓜子脸儿细眉毛。女的不依教,哥也!栽秧就栽秧嘛!啷个尽打望啊?唱:隔田栽秧三个哥/高矮胖瘦差不多/哪个天棒认得到/哈戳哈戳笑呵呵。

在一首接一首的山歌声中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我吗,收获真不少。第一,获得了农业生产常识。知道了为什么要薅秧,怎么薅秧,怎么识别稗子。第二,认识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如何寻求快乐。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76669/
上一篇: 混饭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歇后语-艰难类
  • 澳门方言
  • 植物
  • 科普动态
  • 健身美容
  • 人生故事
  • 惊悚鬼故事
  • 华中地区方言
  • 爱情故事
  • 山东方言
  • 居室对联
  • 植物谜语
  • 英语笑话
  • 心理健康
  • 恐怖笑话
  • 优生优育
  • 一语多义的歇后语
  • 兔年对联
  • 汉语字典
  • 饮食健康
  • 自然科普
  • 十二生肖歇后语
  • 字谜
  • 宁夏方言
  • 春节对联
  • 词语谜语
  • 对联技巧
  • 龙年对联
  • 老鼠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