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感情故事 亲情故事 母亲的自行车

母亲的自行车

我一直认为我们家挺富有的,我的同学、邻居小伙伴们,也这么看。证据是,我家有两辆自行车。纵向比较,略等于今日家有两部汽车,焉得不富?

父亲的那辆,是英国货,蓝铃牌。听起来出身高贵,我见到时却已是锈迹斑斑,镀的那层克魯米已没影了。原是公家的,后来给了个人。公家怎么会有这么辆老掉牙的车,一直是个谜。据我推断,应该是民国货,没准是从哪位国民党官员那儿接收下来的吧。

母亲的那辆是国货,永久牌,绿色,男式,有大杠。问母亲为何不买女式车,回答是女式车看上去不结实。可显然大杠的存在妨碍了母亲掌握上下车的技能。那时的习惯,不是车定在那儿跨骑上去,得一脚踩脚踏一脚蹬地“趟”起来再上座。车买来了,急切间学不会,形势又很迫切,如何是好?她说,硬骑啊。

所谓“硬骑”,就是由人扶着她上车,到单位再由人扶着下来。其时我家住在大行宫,母亲上班的单位在珠江路上。她有两三个同事,家与我们住的大院只隔一条马路,每天上班,必有一同事事先说好了,先过我们家,扶了母亲上车,再骑上车跟着。快到单位了,就快骑上一阵,回过头来接驾。这边母亲眼看就要到了,便降下速度,等着同事拦截。是像舰载飞机降落时的迎面拦截,还是抄到后面稳住车,她倒记不得了。

有大半年时间,她就是这样骑车上下班的。直到某次在单位值班,她忽然发愿要学会上下车,居然没费多大事,会了。她的前呼后拥的骑行史,终于告一段落。好多年后,遥想当年的情景,我忽然生一疑问:路上遇红灯是突发事件,同事不及下车帮扶,那可咋办?她说,绕道走啊。就是说,一见红灯,就不惦着过街了,顺着道就右转,找没红灯的地方再兜回头。这在现在,简直不可想象,她骑的路段绝对闹市,哪个路口不是挤得水泄不通?当年则是路旷车稀,否则以她的车技,再不敢上路。

母亲那辆车后来我骑过,却并不知这车和我有什么因果关系。事实上是有的。原先她上班都是挤公交,待我出生了,下班要赶着回家喂奶,公交车班次少,又未必挤得上,为了不误时间,免我长久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便骑着这车心惊胆战地上了路。至于下决心买车,则更是在我尚未坠地之前,被挤公交逼的。据母亲的描述,大着肚子挤公交相当恐怖,挤上去已属不易,下车也是难事。她说,每次都是背身下车,脸冲里面,借着腰臀的力量往外拱,经常是身体其他部分已出重围,肚子还在门内。

这就解释了我何以对父亲的那辆破旧老车颇为鄙夷,而对母亲的车更有好感了。原来,它关乎我最初的营养和发育。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77192/
上一篇: 南郭先生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浙江方言
  • 恐怖笑话
  • 文艺笑话
  • 古代笑话
  • 成语谜语
  • 庆贺对联
  • 经典对联
  • 小学生常用歇后语
  • 趣味谜语
  • 猴年对联
  • 海南方言
  • 对联故事
  • 贵州方言
  • 台湾方言
  • 河南方言
  • 歇后语-艰难类
  • 方言
  • 错别字
  • 挽联
  • 园林花卉
  • 网络笑话
  • 新疆方言
  • 特产养殖
  • 对联技巧
  • 惊悚鬼故事
  • 学习谚语
  • 英语笑话
  • 农业谚语
  • 搞笑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