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故事会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咦,我刚才是要干什么来着

咦,我刚才是要干什么来着

再没有什么比记忆还让人灰心丧气的了。它真是一件设计糟糕的产品即使是片刻之前的事情,转眼间也会忘得一干二净。你在电脑前写着文章,决定去书房查些资料,可当你来到书架前,却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你注意到茶杯脏了,拿着杯子走到厨房里,拧开水龙头,却看着白花花的水流不知所措。类似的场景,真让人抓狂!

究竟是谁偷走了你刚才的记忆?

在阴谋论者的眼中,这件事情绝不简单:每当你走进一间房间,却忘了自己进去时想干什么时,其实都是房间里有个外星人正好被你撞见了。火速赶来的黑衣人特工将外星人处理掉后消除了你的记忆,而你原来本想做什么事的记忆也被一起消除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从研究看来,门的确是个不祥的事物。仅仅是穿过一扇门,就会诱发人遗忘刚才的事情不管这是一扇虚拟或真实的门。

在事件切割理论看来,这扇诱发遗忘的门就是事件的边界。尽管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向我们的感官,我们却会自动地把这股信息之流切分为一个个片段,把正在发生的和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分开。而在这些边界处,我们的工作记忆就自动地更新,以处理当下的处境,而上一个事件的信息自动被清理,再难以回忆。在上文提到的实验中,当你穿过一扇门,尽管迈出的脚步只有咫尺之遥,你的记忆却已换了另一番小天地,也自然难以回忆上一个房间里的物品。

不论是让参与者主动划分电影、图片、文字等信息的界限,还是测量他们在处理这些材料时的生理指标,都能发现人们切割事件的迹象。

例如,让一些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参与者聆听交响乐。在每个乐章的交替处,人们右半球脑部活动会悄然改变,首先是前额叶皮层腹外侧区和后颞叶皮层的活动增强,紧随着前额外皮层和后顶叶皮层(PPC)的活跃。再如,测量人们观看视频时的眼动和瞳孔直径会发现,在事件的边界处,人们的瞳孔直径会突然增大,代表了认知活动增多。同时扫视增加,表明人们对于一个新事件的重新定向行为。

为什么人们需要对事件进行划分?

这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预测未来发生的事件。这种划分能力,能够让人把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当做一个组块来处理,从而节省认知资源。而工作记忆的不断更新,则能够让你专注于当下的情景,不受此前信息的干扰。

尽管偶尔会出现这么一点忘记自己之前要干什么的小故障,考虑到记忆带给我们的强大功能,这仍然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借用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的一句话少就是多,不必苛求人的记忆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你生活的每个点滴,它正在用它的方式,给你创造一个高效而得体的生活。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8953/
上一篇: 高跟鞋与平底鞋
网友关注故事会
精品推荐
热门故事会推荐
  • 乔迁对联
  • 灯谜
  • 休闲旅游
  • 字谜
  • 儿童绕口令
  • 搞笑绕口令
  • 恋爱笑话
  • 兔年对联
  • 科技史话
  • 造句
  • 上海方言
  • 港澳台地区方言
  • 一千零一夜
  • 鼠年对联
  • 科普动态
  • 祝寿对联
  • 海洋技术
  • 自然科普
  • 对联故事
  • 交通笑话
  • 天津方言
  • 文艺笑话
  • 恶心笑话
  • 江西方言
  • 歇后语
  • 智慧故事
  • 猴年对联
  • 法制故事
  • 搞笑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