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形态特征、品种及习性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营养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高0.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绒毛。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茎发生蘖芽。
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柄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8类。
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苞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生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筒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筒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围绕花柱生5枚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多形大色艳,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5类。瘦果(一般称为“种子”)长1~3毫米,宽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褐色,果内结一粒无胚乳的种子,果实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约1克。
种、变种与品种 野生菊属植物国产17种,主要有野黄菊等,前已详述。栽培种的菊花类型品种很多,世界上的品种已逾万,我国也有3000多种。
菊花园艺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依色分类。这是我国最早的分类法。宋代刘蒙《菊谱》就是依色将36个品种分为黄17品、白15品与杂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类。按菊株高矮分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类。
三、依花期分类。按开花季节不同,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为早、中、晚3类。
四、1982年全国园艺学会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菊花品种分类学术讨论会,将秋菊中的大菊分为5个瓣类,30个花型和13个亚型。现列举如下(亚型从略):
(一)平瓣类:宽带型、荷花型、芍药型、平盘型、翻卷型、叠球型。
(二)匙瓣类:匙荷型,雀舌型、蜂窝型、莲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类:单管型、翎管型、管盘型、松针型,疏管型,管球型、丝发型、飞舞型、钩环型、璎珞型、贯珠型。
(四)桂瓣类: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类:龙爪型、毛刺型、剪绒型。
五、依种型、品种演化次序和栽培、应用进行分类。具体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状况下花径小于6厘米):
(1)小轮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在自然栽培状况下花径大于6厘米):
1.瓣子花类(舌状花以平瓣为主):
(5)单瓣型、(6)复瓣型、(7)莲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带型。
2.管子花类(舌状花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盘型、(14)披散型、(15)松针型、(16)舞环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类(筒状花呈托桂状):
(18)托桂型。
4.畸形花类(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开裂若龙爪等):
(19)毛刺型、(20)龙爪型。
六、依菊花品种对短日照的不同反应分类。将菊花品种分为极敏感品种(遮光到现蕾为15~19天)。较敏感品种(遮光到现蕾为20~24天)、敏感品种(需25~29天)、不敏感品种(需30~34天)和极不敏感品种(需34天以上)。
习性 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花期最低夜温17℃,开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阳光,但也稍耐阴。较耐干,最忌积涝。喜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长,而以pH6.2~6.7较好。忌连作。
秋菊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适于花芽发育。但品种不同对日照的反应也不同。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