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一共多少天 暑伏是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
导读:又是一年伏天到来时,一大波高温扑了过来,出门一圈,感觉像在蒸锅里一样,切切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的节奏。那么,暑伏一共多少天呢?暑伏是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和小编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暑伏是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
暑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暑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入伏: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暑伏一共多少天
暑伏天的时间不是很固定,一般来说,暑伏天有30天或40天。每年年份不一样,暑伏天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以当年的实际情况为准。
暑伏天的天数主要与中伏的时间有关。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只有中伏的时间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中伏时间是由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的。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暑伏如何科学饮食
盛夏之际,对脾虚湿盛者,尤须健脾除湿、清洁肠胃。暑湿天气最易困脾,这对脾主四肢肌肉和主运化功能的发挥相当不利,其中小儿、长者和体弱者常因此出现恶心、腹胀、便溏、食欲下降、倦怠乏力、头昏嗜睡、汗多溲少、舌苔厚腻等湿热交争的症状。所以,桑拿天应适当多吃些甘酸益脾、化湿和胃的食物,如用山药、薏米、菠萝、白扁豆、百合等食材熬粥,可起到很好的醒脾化湿、助益消化功用;粥中也可适量配加一些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芳香气息的药草,利用其芳香化浊、解表祛暑的特点,来“唤醒”受困的脾,恢复正常功能。
同时,暑伏天湿热交蒸,易助燃肝火,使人情绪烦躁、焦虑、失眠、好激动等,或表现为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中暑之症。因此,祛暑清热、生津止渴的食物也不可缺少。建议多摄取绿豆、苦瓜、乌梅、西红柿、黄瓜、银耳、鲜藕、莲子、西瓜、凤梨之物。绿豆熬汤可清火解毒、止渴消暑;苦瓜、苦荞等能除热解暑、醒脾开胃;海带、青椒可助脾益胃;玉米糊能调中健胃,适合各种体质的人服用;冬瓜汤适合肾虚、浮肿者。
还要注意的是,暑伏高热逼人,即使正常人也有“无病三分虚”的状态,故食谱中应适量增加各种营养成分。这之中,肉制品应以鱼肉、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者为首选;而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牛奶因养分足、能温脾、可补水和滋阴,成为暑伏天的饮食良品。另外,人们熟知的童子鸡补而不腻、益胃升阳,适合儿童、中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者暑天食用。“暑伏天的食谱在于膳食均衡,清淡多样易消化”,食材应以营养丰富的蛋白质和当季蔬菜为主,酌情添加姜、葱、蒜、醋等辛香料,忌食油腻和辛辣之品。
日常中,喝热水或者热茶是最廉价、最值得提倡的暑伏养生方式,不仅对阳虚体弱者有调养作用,对痰湿、肝郁等其他体质的人同样有保健之效。热水不仅能够促进体内热量快速蒸发,还可以直接被身体吸收利用,让口干、口渴等不适迅速缓解。中医认为,“胃喜暖而恶寒”,不建议豪饮冰水或冷饮料,虽感觉一时畅快,但由于贪凉而招致“寒邪”,易诱发急性胃肠炎。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