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
白鹇,白鹇养殖,白鹇养殖技术,白鹇价格,白鹇养殖场,白鹇交易,白鹇品种介绍,白鹇养殖效益分析,白鹇养殖前景
白鹇别号银雉,为国度二级重点维护动物。雄鸟上体和两翅都是白色,上嵌"V"字形黑纹,图案别致,素雅而不俗气。头上的冠羽和下体羽毛都是纯灰蓝色。尾羽很长,中心尾羽简直是纯白色,向上翘起,成弧形。脸庞和脚呈鲜红和粉赤色,看上去分外妖娆。雌鸟通体橄榄褐色,枕冠近乎黑色。白鹇翎羽漂亮,历代封建王朝曾用以装饰胸章或臂章,作为官衔的标记。在我国古典诗词及其他文章作品中,早就有关于白鹇的记录。
在野生形态下,白鹇首要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以丛林茂密、林下植物稀少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经常见,也呈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首要以植物幼芽、块根、果实、种子和其他虫豸为食。
人工养殖时,依据江苏省徐州市两山口水利特禽场的驯养经历,白鹇顺应性较强,可采食人工夹杂饲料,只需供应玉米、谷子、青菜、洁净饮水即可。普通成年雄鸟体重1.5-2公斤,雌鸟1-1.5公斤。每年2月下旬发情,3月初产蛋,年产蛋量为25-35枚,蛋重45-50克,孵化期为25天。
白鹇既是有名的欣赏珍禽,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肉入药有补中益肺的功用,主治虚劳发烧、咳嗽等症。当前野生资本很少,市场售价每只在400元左右,其养殖前景非常宽广。
白 鹇 养 殖 参 考
一、饲养特点
1、适应性 白鹇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环境,人工驯养培育已使其逐步失去桀骜狂放的野性,对网舍平养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2、杂食性 饲料来源广,随季节可以取食植物叶、根、茎、果实和谷类、豆类,以及昆虫幼虫、卵,平均每天进食75克,5月可长到1公斤~1.3公斤。
3、繁殖性 白鹇每年产蛋一次,在3月份产蛋,每次产蛋2~16枚。孵化期26天。在1∶5(即1公5母)配比下种蛋受精率可达87%,孵化率达80%以上。
4、抗病力强 只要保持饲养的环境卫生,白鹇一般极少发病。
5、易饲养 经人工驯养培育的白鹇,已失去善飞的能力,不用担心其飞行逃循,只要在具有通风的网舍平养场即可。
二、养殖前景
白鹇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无机盆类、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野味保健食品。白鹇抗病能力强,容易饲养,生长快,对粗饲,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展览观赏价值,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养殖项目。
白鹇的近亲——黑鹇、蓝鹇和皇鹇
黑鹇雄鸟的体长为57—66厘米,体重770—1120克;雌鸟体长60厘米,体重1060—1600克。雄鸟头部和颈部为深蓝色;头上有长而稍直立的蓝黑色羽冠,并具紫色光泽;脸部裸出,为鲜红色;体羽主要为蓝黑色,下背、腰及下体具多少不等的宽阔白色端斑和窄的蓝黑色斑纹;尾也是蓝黑色,但光泽稍差。雌鸟体羽大多红褐色,布有多少不等的淡色羽缘形成的斑纹。虹膜橙褐色;嘴黄褐色;腿、脚铅灰色。
黑鹇分布于我国西南的云南、西藏,以及印度北部、缅甸、泰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共分化为9个亚种,各亚种之间主要在雄鸟的羽冠、胸部、下背等处的羽色差异较大。我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雄鸟胸部的羽色大都为白色沾灰,分布在西藏南部的聂拉木、吉隆、亚东等地;藏南亚种雄鸟胸部的羽毛为黑色,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察隅、波密和云南西北部的盈江、贡山等地。
黑鹇仅见于海拔2300—3300米高的山地森林,有时也到低山及山谷箭竹丛及林间草丛中,也常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谷地带。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主要以植物嫩叶、芽苞和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
繁殖期为5一6月。每窝产卵5—9枚,最多15枚,卵的颜色为深皮黄粉红色。孵化期为24—25天。
黑鹇在国内外的数量都不多,在巴基斯坦仅有770只左右,在我国藏南亚种的数量也不足1000只,而指名亚种的数量甚至不足100只。
蓝鹇又叫蓝腹鹇,雄鸟体长70—79厘米,雌鸟体长51厘米。雄鸟头、颈黑色;羽冠白色,有时杂以黑斑;脸部裸出,为红色;体羽大部为富有光泽的深蓝黑色,上背白色,下背、腰有金属鲜蓝色羽缘,肩赤红褐色;尾羽中央一对白色,其余黑色。雌鸟体羽红褐色,具土黄色“v”字形斑和黑色虫蠹状斑,脸部裸出,呈鲜红色;尾暗栗色,具黑色横斑。虹膜橙黄色;嘴角色;腿、脚红色。
蓝鹇是我国的特产鸟类,没有亚种分化,分布于台湾的台北, 宜兰, 桃园, 新竹, 苗栗, 台中, 南投, 云林, 嘉义, 台南, 高雄, 屏东, 台东, 花莲等县、市境内的山地林间。
蓝鹇栖息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其是茂密的原始阔叶林和成熟的次生阔叶林。通常活动在山脊平缓,坡度在20一30度之间,林下灌木发达而又不过于稠密的林下地面上。常单独活动。通常早晨5点左右即开始活动,直到下午7点左右才停止,其中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少。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沿固定的路线进行,时间久了就常常形成明显的“鸟径”。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羽冠耸立,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离后再机警地观察动向,有时走走停停,四处观望。除了善于在地面行走和奔跑外,也能飞翔和跳跃。跳跃时鼓动双翼作为辅助,但有时也不张翼。疾走时头前后晃动,尾羽略向下垂。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果实、种子以及根和苔藓等为食,种类包括百香果、悬沟子、小叶桑、台湾赤杨等,此外也吃蛴螬、蝉的幼虫、蚯蚓、蚂蚁、蝗虫、蛙和丽纹石龙子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地面。常常快步行走,边走边啄食。即使在食物非常丰富的地方也是如此,显得很匆忙,觅食时或用脚爪刨开地面落叶和泥土再啄食,或用嘴直接啄食,除取食地面食物外,有时也通过伸颈或向上跳跃方式啄取灌木高处的浆果、嫩芽和昆虫。
繁殖期2一7月,配偶为一雄一雌制。2月初即开始配对。发情时雄鸟的额部肉冠和脸部肉垂膨胀通红,头顶白色羽冠耸立,颈羽篷松,常常昂首挺胸,尾羽散开,两翅下垂,不断地围绕着雌鸟缓慢地走动,同时边走边发出叫声。有时两翅还上下伸展,也有的时候雄鸟站在突出的地方,伸展两翅,作快速而幅度较小的煽动,尾羽也展开如扇。振翅后昂首引颈发出连续的叫声,声音短而急促,而且较尖锐。雌鸟对雄鸟的求偶通常没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总是静静的站在一旁观看,偶尔发出呼应声。每窝产卵3—8枚,卵的颜色为乳白色而微沾淡黄色。孵化期25—29天。
蓝鹇也是数量较少的种类,典型栖息地的密度可达每公顷0.13—0.18只。
除了白鹇、黑鹇和蓝鹇之外,近年来我国还发现了皇鹇的一些踪迹,很可能也在我国有分布。
皇鹇雄鸟的体长为75厘米,雌鸟体长为66厘米。雄鸟头上有短而尖的羽冠;脸部裸出呈红色;通体羽色都是具金属光泽的暗蓝色,有淡蓝色羽缘。雌鸟也有短羽冠;脸部裸出为红色;通体栗棕色,有淡色羽缘。虹膜褐色;嘴角色;腿、脚红色。
皇鹇主要分布于越南、老挝等地,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鸡类之一,自本世纪20年代被发现后,一直到90年才又在越南发现了零星的个体。近年在我国云南南部的景东、景洪等地采到的幼鸟标本,可能为皇鹇,但尚未能确定该种在我国境内有分布,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