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生活科普 心理健康 防治“非典”医护人员如何调整自己和病人心理

防治“非典”医护人员如何调整自己和病人心理

更新时间:2025-02-20 21:45:08

参与防治“非典”的医护人员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调整自己和病人的心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医生李子勋日前表示,医护人员在“非典”防治中担任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救治者,也是需要帮助者。医护人员与“非典”患者一样,都会有孤独、寂寞、紧张、恐惧感觉,需要针对相应的心理反应做出相应的心理调整。

李子勋说,一般来说,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开始会有一些过度紧张的状态,如不敢接触病人、什么地方都不敢碰等。这种状态会造成大脑反应迟钝、身体免疫力下降。但是1至2天后,又会放松警惕,这两种情况都是危险状态。要克服这种危险状态,使心理状态维持在一个平台上并保持住,这样才能把感染率降到最低。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非典”病人的心理问题分为恐惧、抑郁、抱怨、认同4个阶段。恐惧带有弥漫性,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社会退缩,缺乏信任感。处在这个阶段的病人,会出现强烈的心理暗示性,自我判断力下降,甚至有不愿接受染病现实、逃跑等现象。李子勋说,医护人员要注意手势、姿态、表情,让病人感觉到对抗疾病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对疾病的对抗。轻度的恐惧是必要的,能够使人变得积极、活跃,使管理更有效果。高度的恐惧表现为病人运动性的不安、慌乱、惊恐,伴有强烈的植物神经紊乱,这种高度的紧张会造成病人脏器的衰竭。医护人员要尽量使病人保持在警觉状态,鼓励他们把紧张感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李子勋强调,当病人接受带有创伤性医学治疗时,会引发心理危机。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告诉他们在医院是安全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告诉他们疾病并不可怕,让病人提高自尊心,必要时封闭负面信息,帮助其渡过难关。而医护人员由于长期在隔离区,工作压力大,治疗时会过度卷入当事人的痛苦中,更要善于放松,缓解压力,要保证身心健康,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

李子勋表示,医护人员的心理保护,主要应做好8个方面:要合理分工,使大家不要有过强的劳动负荷;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要善于共同分担责任,减小工作压力;放松身体,缓解压力;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保持良好状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我们最终会战胜疾病。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2759/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搞笑动态图
  • 脑筋急转弯
  • 成语造句
  • 交往笑话
  • 农用物资
  • 职场故事
  • 笔画
  • 宁夏方言
  • 广西方言
  • 对联技巧
  •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 华中地区方言
  • qq笑话
  • 经营笑话
  • 海洋技术
  • 童话故事
  • 河南方言
  • 饮食健康
  • 中国神话故事
  • 湖南方言
  • 英语笑话
  • 文艺笑话
  • 亲情故事
  • 成人谜语
  • 结婚对联
  • 综合笑话
  • 海南方言
  • 创业故事
  • 江西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