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农业科普 水产 关于缢蛏的养殖技术---之一

关于缢蛏的养殖技术---之一

更新时间:2025-01-19 02:29:13

我国缢蛏人工育苗始于50年代末。浙江动物研究室1960、福建集美水产学校张云飞1963等陆续做过试验。当时由于大量催产技术未能解决,因此仅限于实验室小水体育苗试验阶段。

70年代末,福建张云飞、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等采用流水刺激或冷冻刺激进行大批量缢蛏催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福建水产研究所陈文龙等1979首次用循环水池进行缢蛏人工育苗试验,连续四年获得成功。1979年至1982年其出苗量从103.25万个提高到589万个,每平方米出苗数从3.22万个提高到7.05万个,显示了大生产的可能性。

1997年秋,浙江省乐清、温岭等地十余家育苗厂家利用虾蟹蚶苗生产闲季,进行缢蛏工厂化育苗试验,据不完全统计,在10月初到11月中下旬这段育苗时间内,乐清湾各育苗厂家生产的缢蛏苗种总量规格400~600um在15亿个以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综观1997年缢蛏育苗生产情况,笔者现就育苗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亲贝选择

在人工育苗中,合理地选择成熟亲贝事关最终成败。过去,一般均以性腺饱满度,卵母细胞形态结合精子的形态及活力作为判断依据。许振祖等1977认为缢蛏产卵主要取决于性腺成熟度和气温下降的幅度,采用暂养关水方式,产卵期可以推迟60~70天;周炳元等认为养有缢蛏的土塘如不流水,在繁殖期性腺一直很饱满,可随时取来进行催产。但是,通过对超过排放高峰的缢蛏性腺组织切片的光镜和电镜观察,上官步敏1989认为形态成熟的卵母细胞可分为卵黄形成后期和卵黄退化初期两种。因而,单用饱满度等常规方法判断性腺成熟度,有时会得出错误的判断。

上官步敏的观点在育苗工作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如1997年10月4日,黄岩金清涂面缢蛏第一次大规模排卵,10月11日采自该涂面的亲贝性腺饱满度还很高,通过催产试验,观察到产出的卵中既有不成熟卵卵径60um左右,又有正常卵(卵径84~93um左右),也有过熟卵卵径100um以上;而10月16日采自虾塘的饱满度很好的亲贝,其排出卵中过熟卵的比例更高。因此,有必要对包括滩涂和塘养的缢蛏亲贝从性成熟到性过熟的时间跨度、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不同的亲贝产卵效应不同,滩涂亲贝比塘养亲贝更易引起产卵反应,且产卵率高,2—3龄亲贝的产卵效果优于1龄亲贝,这些都是在选择亲贝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2.催产方法

在取得性成熟的亲贝后,用什么方法取得精卵是育苗工作的第一步。有一些贝类,如中国蛤蜊,其卵子只要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末期就具有受精能力,因此在繁殖季节用解剖法取得精卵,卵子可以直接受精。此法简单、直观、方便,目前在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中已被广泛采用另一些贝类,如扇贝,只有第一次分裂中期状态的卵才具有受精能力,而这种卵只存在于自然状态。因此,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其排放精卵才能达到受精目的。缢蛏属于这种类型。

要想取得良好的催产效果,除了亲贝本身的质量和性成熟度外,在不同情况下取得的卵子,不但形状大小有异,受精率及胚胎发育也不一样。有资料表明,缢蛏常温流水催产,受精率高,胚体能顺利进入壳顶期;低温催产的受精率低,胚胎发育出现畸形;解剖的卵胚泡清楚,不易受精,如以0.01%~0.03%氨海水处理10分钟则可以受精。不过,低温催产及解剖氨水处理的胚后发育差,大都难培养到壳顶期。目前,缢蛏催产大多采用阴干流水刺激,也有用阴干充气催产,效果均良好。在育苗前期,由于气温偏高,则常采用冷冻刺激代替阴干刺激,以提高温差效应(温差至少4~5℃)。这些方面均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3.关于稚贝成活率

在缢蛏幼虫质量保证、饵料适宜、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浮游幼虫通过匍匐过渡逐步变态为初期稚贝。何进金等1984注意到底质对稚贝成活率的影响,认为应该投施细砂或泥质砂的底质,并随着稚贝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泥的比例,这样可提高成活率。陈文龙等1984则在稚贝循环水培育中,开始时投以经万分之五浓度高锰酸钾处理的油泥,并每隔7—10天加泥一次,结果发现体长0.5mm以下死亡率为50%,体长1.0mm以后死亡率为10%;而在同时试验的稚贝静水培育时,0.5mm以下大量或全部死亡,故而认为稚贝成活率与其大小密不可分。

据笔者在温岭南海育苗厂的观察,10月3日催产和10月18日催产出的二批幼虫发育到稚贝后,成活率相差很大。前一批至600um左右出苗时,稚贝成活率在50%以上;而后一批至600u左右出苗时,稚贝成活率只有8%。因此,稚贝成活率的高低与缢蛏不同产卵批次产出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试验。

各厂家在稚贝管理时,普遍借鉴了泥蚶育苗中稚贝本身和苗池底质严格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缢蛏稚贝生长快、摄食量大、耗氧量大的特点,加大投饵量,保证充气量,勤翻池,这样不仅保证了稚贝生长的营养需求,同时又使池内稚贝不被腐藻和杂物所缠绕,避免了底质污染造成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改善了稚贝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稚贝成活率。

4.关于饵料问题

饵料是幼虫生长变态和发育的物质基础。陈文龙(1984)认为缢蛏幼虫摄食早,孵后12小时普遍开始摄食,D形幼虫一开始就能吞食较大型扁藻或其他较大个体的食物颗粒。据观察,缢蛏受精卵在23.5℃水温,1.018比重条件下,孵后18小时可变态为D形幼虫(120×95um),而能摄食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nims)的个体普遍在130×102um以上,此时消化盲囊呈黄褐色。从适口性角度看,以金藻、角毛藻等作为开口饵料可能更好。

何进金等通过试验证明,不同饵料对缢蛏幼虫营养价值不同。就投喂单种藻类而言,角毛藻(chaetoceros sp.),叉鞭金藻(Dicrateria≈hanjiangensis Hu.var.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mutum Bohlin)等效果均很好,幼虫成活率在35%左右;但以扁藻效果最佳,幼虫成活率高达40%以上。投喂上述饵料稚贝生长速度也很快,日平均壳增长可达83um;异胶藻(Heterogloea sp.)由于细胞壁较厚,难以被幼虫消化吸收,因而幼虫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利用酵母片作饵料可培养至壳顶期,但未能培育到变态附着;不投饵幼虫可存活4天,第5天则大量死亡。同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就饵料效果而言,混合饵料优于单一饵料,稚贝更是如此,如能在稚贝培育时再辅以一定量的半浮游硅藻,效果还会更好。

我省缢蛏育苗期间,冷空气频繁南下,从10月初到11月中旬,前后温差大。在育苗前期,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等耐高温藻类容易培养;在育苗后期,三角褐指藻、小硅藻(Nit≈chia clostertam)等不耐高温藻类容易培养,因此如能注意不同适温藻类的前后配套,对缢蛏育苗最终取得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缢蛏是我国滩涂养殖贝类最主要的品种之一,也是沿海养民虾塘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缢蛏自然苗种逐年短缺,虾蛏混养经济效益又非常显著。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育苗设施,进行缢蛏工厂化育苗生产,提供缢蛏养殖所需的苗种,是当前应当注意解决的一个问题。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3046/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团结合作的谚语
  • 交往笑话
  • 成人笑话
  • 手机笑话
  • 禅理故事
  • 儿童笑话
  • 校园鬼故事
  • 山西方言
  • 居室对联
  • 政治笑话
  • 长篇鬼故事
  • 名著对联
  • 黑龙江方言
  • 山东方言
  • 狗年对联
  • 行业对联
  • 福建方言
  • 童话故事连载
  • 成语造句
  • 台湾方言
  • 励志故事
  • 格言对联
  • 电脑笑话
  • 羊年对联
  • 童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儿童绕口令
  • 家庭笑话
  • 十二生肖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