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新科学家报道,我们的确与其它动物有所不同,但确定其中的差异却非常困难,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苏登多夫(ThomasSuddendorf)著的《空缺》(TheGap)一书是第一部试图解答这一问题的最详尽书籍。人类作为自我为中心的物种,傲慢的思考自身物种的特殊性,同时还“不遗余力”的破坏环境和那些低于我们的物种。作者托马斯·苏登多夫注意到这种困境并利用自身跨学科的专长试图提出这一问题。
作为心理学教授,苏登多夫是儿童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认知发展方面的专家,他在《空缺》一书中梳理了来自各种各样领域的证据,从动物行为、人类学到心理学,来理解和解释这些似乎将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缺口。
该书开篇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前提,苏登多夫表示,缺口的确存在,主要是通过我们自身行为表现出来:“我们为何与其他动物如此不同的问题的答案在于,所有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物种都已经灭绝。我们是最后存在的人类。”换句话说,我们杀死了所有我们最近的近亲。
随着这一概念植入了读者的脑海,苏登多夫为我们展示了所有已知的残余的人类近亲以及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例如他在乌干达遇到的大猩猩:“银背大猩猩侧躺着看着自己的指甲。它随意的抓了下自己的屁股,然后略微抬起。”这一场景提醒了我们虽然我们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存在差异,但我们本质上同属一个大家庭。
证据的缺失并非意味着证据不存在,苏登多夫视图确定他认为的人类和其它动物之间的至关重要的差别。他写道:“人类和动物心智之间似乎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但问题是为什么呢?大脑的大小?事实并非如此。大象和鲸鱼比我们的大脑还要大。大脑与身体大小的相对比例?鼩鼱和老鼠都比人类更具优势。
很明显这些粗糙的测量无济于事。“究竟人类大脑哪部分导致我们变得如此特殊目前仍不清楚,”苏登多夫承认道。拿人类的某个特征为例,它是否独特?可能吧,但这仍是个程度问题。
再考虑下工具的使用,很明显这是人类的伟大成就之一,但其它动物也非常擅长使用工具。黑猩猩会利用树叶作为厕纸,或者作为雨伞。新苏格兰乌鸦擅长利用树叶或者棍子加工工具以够及食物,有时候会利用较短的棍子够及长棍子,再利用长棍子获取食物。
那么,颇具争议的镜子自我认识测试(mirrorself-recognitiontest)呢?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都能够识别镜子里的自己,因此轻松的通过了该测试。猴子,例如狒狒、卷尾猴和猕猴则没有通过测试。据海豚、大象甚至喜鹊也通过了该测试。
所谓的丰富的解译认为那些通过该测试的生物具有自我意识,而少数匮乏的版本则认为该测试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任何能够避免撞倒事物或者在斗争中咬伤自己的动物”都具备区别自我和非自我的能力。
不管对该测试的解释如何,苏登多夫认为人类和某些动物通过了该测试,而某些其它动物没有通过这一事实的确提供了某些信息。“镜子自我识别的潜在能力进化于1800至140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的共同祖先……”有趣的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仍无法解释区分人类和其它动物之间的缺口,因此苏登多夫继续研究了他认为的关键差异。最明显的是语言。尽管会说话的鹦鹉亚历克斯,或者大猩猩科科和倭黑猩猩肯兹——两者都被训练的会做出和理解符号——很明显人类语言仍是动物界无法够及的领域。
苏登多夫不禁发问:“因为我们无法完全解译鸟类、猴子或者鲸鱼说的话,所以我们有偏见?”但他同时也回答了这一问题:大多数动物的发声似乎都受限于情绪的控制,而非认知的控制。人类对话涉及推理别人所知、所渴望和所相信的;动物的交流则并非如此。“人类的语言所代表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时此地,”人类语言与动物交流不同,它能够调整适应以理解其它人类所想的。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苏登多夫详尽的讲诉了当涉及设想情景时人类大脑无与伦比的能力。人类能够回溯过去或者思考未来,通过将一个场景嵌入另一个场景而模拟新的场景。同时苏登多夫强调了人类在分享心智内容和成功实现这一点方面的独特性,这使得第二强大的继承形式的进化能够延续下去:也即文化知识的传承。
空缺的进化
在论证人类无与伦比的心智时,他还考虑了心智理论——估量其他人脑子里所思所想的能力——以及智力、文化和道德理论。然而,与语言以及精神时空穿梭能力相同,这些课题需要大量的研究,而非一篇一章能够讲述清楚。
考虑到深度vs广度的问题,要求增加该书的篇幅并不实际。但本书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便是神经解剖学,且近期获得的启示的细节或可以帮助解释这个空缺。例如,目前有关VonEconomo神经元(VENs)的文献日益增多。这些神经元位于大脑额岛皮层(fronto-insular)和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cingulate),这些区域与自我意识有关。有趣的是,相同的神经元也被发现存在于类人猿、鲸鱼和大象的大脑里。这导致科学家提出这些结构可能在确定社会关系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此外,该书单独的一章讲述了600万年前原始人类灭绝,例如巨颌Paranthropusboisei,后者大约存活了100多万年。虽然苏登多夫承认他既不是遗传学家也不是古人类学家,但他熟练的解释了人类独特的特征是何时以及为何进化的。他提出了非常合理且可行的建议。例如,考虑到阿舍利时期石器工具的出现,尤其是双边手斧。他说道:“这些工具被携带至远距离且反复使用,这暗示着它们未来可用性的远见性。”可能这与创建情景的心智的萌芽有关,苏登多夫写道,即使他警惕称这种可能性不能被误认为是证据。总而言之,这部发人深省的书籍为“了解自我”赋予了新的涵义——更清晰的暗示了人类应该努力思考作为人类更大的重要性。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