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螺旋体病及防治
更新时间:2024-11-26 20:33:17
兔密螺旋体病(兔梅毒)是由兔密螺旋体引起的成年兔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外生殖器官、颜面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发炎、结节和溃疡,患部淋巴结发炎。本病只感染兔,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主要危害成年兔,育龄母兔比公兔易感,但少数未成年兔也会感染。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兔外生殖道的病灶内,主要经交配传染;被病兔污染的垫草、用具、饲料等都是传播媒介,如有损伤,也可感染。
症状与病变 本病潜伏期2~10周,发病后病程进展缓慢,可持续数月。本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见局部病变。病初主要表现为公、母兔的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发红、肿胀,并形成小结节;后期,肿胀部位有浆液性、脓性渗出物;随后形成棕色或紫色痂,剥去痂皮,下边是湿润、稍凹陷的溃疡面,边缘不整齐并易出血。慢性病例在阴囊、鼻、眼睑、唇和爪等部位出现疣状物,并可长期存在;感染部位多呈干燥鳞片状,稍有突起,睾丸也会有坏死灶,腹股沟淋巴结和腘淋巴结肿大。
诊断 根据外生殖器的典型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取病变部位的黏膜或溃疡面的渗出液、淋巴液涂片,暗视野镜检或特殊染色,如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查到兔密螺旋体即可确诊。
防治 引进种兔时,应隔离饲养,加强检疫,严防引进病兔。配种时应严格检查外生殖器,发现病兔立即停止配种,隔离治疗,并淘汰重病兔,同时用1%~2%的烧碱溶液全面、彻底消毒兔笼、用具及环境等。治疗早期可用新胂凡纳明(九一四)治疗,按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剂量,配成5%溶液静脉注射,必要时隔两周重复一次。同时配合青霉素治疗,每天50万单位,分2~3次注射,连用5天,效果更佳。局部病灶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碘甘油或青霉素软膏;对溃疡面冲洗后擦25%甘汞软膏。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3511/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3511/
上一篇: 失而复得的珍兽—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