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农业科普 畜牧兽医 羊流产沙门氏菌病

羊流产沙门氏菌病

更新时间:2025-05-22 14:40:54

羊流产沙门氏菌病是由羊羊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子宫炎和流产为特征。

一、病原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属,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几个月、但不耐热。一般消毒药物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二、流行特点

本病可发生在所有品种的母羊,年龄轻者发病率较高,多见在怀孕的最后两个月无季节性,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交配传播。冷、拥挤和长途运输等不良因素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三、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高至40℃~41℃,有腹泻症状。病羊产下的活羔表现衰弱。常1~7天死亡。病母羊也可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羊群暴发1次,可持续10~15天,流产率和病死亡率均很高。

四、病理变化

流产的母羊主要表现子宫炎和胎衣泄流,并伴有胃肠炎、等变化。流产、死亡的胎儿或生后1周内死亡的羔羊,呈败血病变化。

五、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取病母羊的粪便、阴道分泌物、血液和胎儿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六、治疗

对病羊隔离治疗,流产胎儿、胎衣及污染物进行销毁,污染场地全面消毒处理。对可能受威胁的羊群,注射相应菌苗预防。病初用抗血清较为有效。如何用药物治疗,应首选氯霉素,其次是新霉素、土霉素和呋喃唑酮等。一次治疗不应超过5天,每次最好选用一种抗菌药物,如无效立即改用其他药物。在抗菌消炎的同时,还应进行对症治疗。

1、氯霉素:羔羊每日30~50㎎/㎏体重,分3产供销内服;成羊10~30㎎/㎏体重,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

2、硫酸新霉素:5~10㎎/㎏体重,内服,1日2次。

3、呋喃唑酮(痢特灵):5~10㎎/㎏体重,内服,1日2~3次。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4374/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词语谜语
  • 祖国风光的谚语
  • 谐音歇后语大全
  • 网络笑话
  • 生活
  • 拼音
  • 辽宁方言
  • 童话故事连载
  • 成人笑话
  • 童话故事
  • 牛年对联
  • 微博段子
  • 庆贺对联
  • 推理故事
  • 成败故事
  • 英语谚语
  • 笑话
  • 愚人笑话
  • 带水歇后语
  • 河南方言
  • 科普知识
  • 文艺笑话
  • 电脑笑话
  • 成语造句
  • 词语
  • 其他
  • 交往笑话
  • 特产养殖
  • 科技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