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科普博览 科普动态 权威医学专家称“非典”可通过三个途径防治

权威医学专家称“非典”可通过三个途径防治

更新时间:2024-11-26 14:41:39

    中新网5月6日电上海文汇报消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非典型肺炎可以通过三个途径防治。同时,除了要落实好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外,防治‘非典’还需要市民的责任心。”

非典可从三个方面来控制

袁正宏教授认为,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型病毒变异体,未知的部分还很多,因此人们感到恐惧是可以理解的。人类从产生以来就和各种病毒、传染病作斗争,积累了大量经验和科学技术手段,许多病毒如小儿麻痹症、天花等都已经被征服,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非典”也是可以防治的,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是要切断传播途径,这是目前阻止“非典”传播的重要手段。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必须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口的管理,没有监控就会增加不可控制的因素,就可能引发“非典”流行。

其次,要加快疫苗的研制,这也是袁正宏教授和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正在进行的工作。据介绍,尽管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和人体防御机理的了解并不很清楚,但已经发现不少病人在发病20天左右体内会出现抗体,而且与艾滋病这一类病毒感染的情况不同,“非典”患者体内的抗体能产生作用。因此,科学家正在研究“非典”究竟是何种抗体通过什么机制起作用的,弄清这些对研制疫苗很重要。

第三,除了上述途径,还可以利用现有药物调动人体本身具有的广谱的抗病毒能力对病毒进行抵御,如干扰素的适当使用可以对抵抗病毒入侵起到一定作用,也可以使用诱导干扰素产生的药物来进行抵抗病毒入侵。

人与动物关系更应引起关注

袁正宏教授同时认为,通过此次“非典”的流行,人们应该更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近期导致流行传染病的病毒,包括此次引起“非典”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与动物有关。不久前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Nipal病毒等都是来自动物的病毒传染给人,或者是动物身上的病毒在人体内发生变异,导致人类流行病的传播。目前已经发现引起“非典”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与牛、老鼠身上的冠状病毒很相似,而不像人身上的冠状病毒。人类终将战胜“非典”,但人们还是应该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因为和人一样,病毒也在不断地进化,很有可能再出现新的病毒,而病毒的流行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动物疾病加强监控,包括在饲养宠物时要注意宠物的健康和卫生状况。

非典疫苗正在积极研制中

袁正宏教授还告诉记者,上海科学工作者对“非典”的研究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上海地区已经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诊断方法,而且在“非典”病原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应用长模板RT-PCR技术从输入性“非典”患者血标本中获得了约2万个核苷酸的基因片段,覆盖了新型冠状病全长基因组的2/3,包含了P、S、N等多个重要编码蛋白区,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出与国外报道序列高度一致,进一步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之一。他介绍说,“非典”的疫苗和新型诊断技术的开发是当前科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新型诊断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从分离出的病毒株中,将研究出病毒的有效抗体,预计针对性的“非典”疫苗最快几个月就可以推出,日前国内外的科学家们正在全力以赴地研究病毒疫苗。

注意防护,加强市民责任感

袁正宏教授说,对非典型肺炎是要注意防护,但要避免过度恐慌。他认为,目前市民的担心主要是由于对病毒在人群中流行情况的不了解,而事实上通过强调个人卫生,改善工作、生活场所的通风,“非典”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即使是患病,“非典”的死亡主要是呼吸衰竭造成的,如果治疗及时,同时配合呼吸机和临床的一些辅助措施,也可以安全度过,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但还必须强调市民的责任感,如果有类似的症状或者是身边有人有类似的症状,应该立刻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市民要服从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说谎者应承担法律责任。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4383/
上一篇: 阳光的故事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成人谜语
  • 老鼠的歇后语
  • 澳门方言
  • 江西方言
  • 拼音
  • 成人笑话
  • 家庭笑话
  • 成语故事
  • 人与自然
  • 科普动态
  • 上海方言
  • 华中地区方言
  • 动物谜语
  • 华东地区方言
  • 优生优育
  • 绕口令大全
  • 玄幻故事
  • 西藏方言
  • 羊年对联
  • 辽宁方言
  • 祖国风光的谚语
  • 微博段子
  • 愚人笑话
  • 神话传说
  • 动物
  • 其他谚语
  • 成败故事
  • 祝寿对联
  • 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