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农业打造基因富国
在小康社会紧锣密鼓的建设进程中,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已不可避免地提上了各省区的议事日程,贵州自然更不可落于人后。于是了解到,我省正在大力推进100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浩瀚工程。而各县区也正集中智力、人力、财力思谋相关的发展规划。
贵州的落后是每个贵州人心中化解不去的结,解开这个结已经是若干代贵州各族大众的心愿,只要利于摆脱贫困,没有人会表示异议。然而,诚如国家一再强调的,我们所进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样,贵州搞农业产业园区,是否也都应该切合贵州的实际,搞出点贵州特色来呢?
不少文章已经对现代农业园区做了定位性的描述。即:这种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
笔者看来,任何事物的诞生,既有它的偶然性,更有它的必然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事实上是我国在发展方式上一种极具关键性的转变,是一种更具深思熟虑,更注重于人类未来社会的思考。对此,作为当今世界文化上具有顽强生存力的贵州,不能不作结合自身实际的认真考量。
如果我们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不难发现:在经历了工业化、后工业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若干浪潮席卷后,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得不考虑“我们的后代如何生存”的问题。不客气地说,时至今日,我们对地球的透支已经接近了极限,必须由对她无止境的需索转向对她的关爱与呵护,这恐怕正是催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背景。
在贵州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非常需要切合自身实际,即把握好特色山地农业这根弦。既要从山地高原实际出发,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连片;又要做到一业为主、产业配套,能形成产业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就全省的情势来看,无论人少地多的美国模式,或是人多地少的日本模式,都不是值得贵州仿效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理想模式。
关于贵州的省情,个人一直抱有这样一种观点:独特的山地高原地形地貌,造就了独特的贵州文化。这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只属于贵州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使省境各地区、各民族既传承着自身的文化传统,又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但同时也因为这种山地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制约着贵州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导致了单纯农业经济时代的贵州落后。
然而,当历史发展到今天,当我们踏上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征程时,贵州文化的特质,她的多彩性、包容性与进取性,她在社会生活中促成的族际之间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便成了技术先进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人们必将有一天会感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贵州这样的生态与文化,才是较有资格与人类未来社会进行对话的对象;才具备创建山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独特优势。
由此,笔者不能不呼吁:在贵州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必须注入地域文化基因!
当大家都在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时候,僻处西南一隅的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如何结合贵州的省情特点,探寻出适合贵州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真正能称之为高原山地的地域,仅有贵州这17万平方公里云贵高原东半部,其他地区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傍上山地之名,却无法与贵州这方土地的独特和典型比拟。如果这片土地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战略进程中,能有机地将贵州高原山地深厚的历史与民族文化积淀注入其中,使两者形成得天独厚的契合。那么,贵州独特的文化基因,势必不仅在我们国家,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创建出一种新型的能令那些高度工业化、过度重视科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地位,忽视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或地区受到启悟的现代农业类型。
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达到了这一目标,贵州各地正在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将对21世纪之后的人类,做出不容低估的贡献。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