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科普博览 科普动态 科学家揭示记忆行为原理

科学家揭示记忆行为原理

更新时间:2025-02-18 05:36:02

本报特拉维夫8月24日电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挥之不去的噩梦,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余生的幸福,那么能否刻意忘却那些记忆而又不影响记忆其他事情呢?以色列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使一些迫切需要治疗此类心理疾病的患者看到了希望。

研究发现,每一个记忆的获取都要经历一个快速的“成熟”过程,称为巩固,在此过程之后,外界的刺激和药物对记忆将不起任何作用。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认为,对于每个单独的记忆单元来说,“巩固”只进行一次,通常在获得记忆的1—2个小时之后,允许消除该记忆的“时间之窗”将会关闭。但最新的研究显示,当某个记忆再次被使用时,将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时间段,此时可以删除该记忆。就是说,无论这个记忆已经形成了多少年,只要在其被唤醒后的极短的时间内,可以使用记忆擦除器(如外界刺激和药物等)将其抹除。然而,世界各地著名的实验室在进行这一研究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魏兹曼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系杜戴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老鼠和鱼的记忆系统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能够指导大脑记忆系统活动的新原理,用它能够解释记忆是如何被重新唤起和再次固化下来的,并且能够解释为什么在上述研究中会出现极大的差异。

这个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只有被唤醒的记忆,才能够感应记忆擦除器的作用,并可以被记忆擦除器删除。

研究人员发现,只有当被唤起的记忆,在各种记忆信息中成为竞争胜利者之后,它才能重新暴露在对记忆擦除器敏感的“时间之窗”内,也就是说,在适当环境中的竞争胜利者(记忆),反而可能会完全丢失。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7305/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对联技巧
  • 心理健康
  • 2023年最新歇后语
  • 名人故事
  • 有近义词的歇后语
  • 自然科普
  • 猪年对联
  • 英语笑话
  • 交通笑话
  • 华中地区方言
  • 校园笑话
  • 真实鬼故事
  • 元旦对联
  • 鸟的歇后语
  • 福建方言
  • 其他
  • 台湾方言
  • 河南方言
  • 常用歇后语
  • 历史故事
  • 湖北方言
  • 元宵节对联
  • 陕西方言
  • 重庆方言
  • 畜牧兽医
  • 浙江方言
  • 节气谚语
  • qq笑话
  • 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