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科普知识 农业科普 水产 梭鲈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梭鲈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更新时间:2024-11-27 04:37:20

梭鲈俗称十道黑、牙鱼,在分类上属鲈形目(Pericformes)、鲈科(percidao)、梭鲈属(Lucioperca),是鲈科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2003年4月,顺德区从新疆引进梭鲈鱼苗8000尾进行成鱼池塘养殖,经过1年的试养,鱼种成活率达92%以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试验地点选择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北沙村,池塘是经过重新整治的、连片的、高标准池塘,其进排水方便,水源水质较好,排灌合理。池塘面积6亩,池塘深3m,池水深2.5m~2.8m。

二、鱼种放养

养殖鱼苗来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尼龙袋充氧空运,总数8000尾,规格为体重15g/尾~20g/尾,体长5cm~6cm。池塘在鱼苗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鱼苗放养时,不要急于打开充氧袋,可将充氧袋置于池塘中,使鱼苗适应温差的变化,待袋内温度与池塘水温相差2℃时再打开充氧袋,用3%的食盐水消毒鱼苗10分钟后放养下塘。

三、养殖管理

1.养殖模式有主养和混养2种养殖方式,本试验以主养模式为主,放养密度1200尾/亩,搭配放养鳙鱼30尾/亩以为调节水质。

2.饲养管理梭鲈是天然水域中的掠食性鱼类,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应注意水质的调节,特别是溶解氧的含量,当水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出现浮头现象。一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梭鲈的适应温度为0℃~30℃,最佳温度范围15℃~25℃。因为梭鲈是冷水性鱼类,池塘每隔10天加注新水30cm,同时排出废水,以控制水质,保持池塘水质的清爽。盛夏季节池塘水温较高,远远超过梭鲈的适温上限,可采取在池塘上方搭建遮阳棚、遮阳网等设施降温,或在池塘水面养殖凤眼莲等,也要注意减少拉网操作以避免掠扰鱼体。

饲料为鲜活的饵料鱼,在选择饵料鱼时要考虑放养鱼苗的规格对梭鲈的适口性,并在放养梭鲈苗种前5天先放养饵料鱼。梭鲈体长4cm~5cm时开始以饵料鱼为食。也可以驯化梭鲈摄食冰鲜鱼,冰鲜鱼的投放方法与养殖鳜鱼相似,但投喂饵料鱼的规格与鳜鱼相比要求稍小。放养梭鲈鱼苗的规格要求整齐,因此,生产中每隔1个月拉网检查鱼体生长情况1次,分级饲养,以保证梭鲈规格的相对整齐,且在饵料鱼投喂不足时避免出现“互残”现象。如果饵料鱼适口并供应充足,梭鲈鱼种经过1年的养殖可生长至体重0.05kg/尾~0.75kg/尾。

四、病害防治

梭鲈在鱼苗或养成阶段,抗病能力较强,不易患病,且在顺德地区试养中尚未发现有病害出现。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每隔半个月内服1个疗程的大蒜素,并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对水质、鱼塘进行消毒,重点是防治车轮虫和指环虫类。

五、产量和效益

至2004年4月,经过1年的养殖,6亩池塘产量3.3t,平均亩产0.55t;实际销售价格70元/kg,总收入23.1万元,扣除塘租、苗种、电费和饲料等费用16.62万元,利润6.48万元。

六、几点认识

1.天然水域中,雌性梭鲈3年~5年性成熟,而雄性梭鲈2年~4年性成熟,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梭鲈从鱼苗到养殖成商品鱼,仅一年半时间就已性成熟。据初步分析,可能与水温、饲料和环境的变化有关,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养殖梭鲈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养殖时,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高一些,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为经常注换新水,应设置水泵,且4亩~5亩的水面应具备1台功率为1.5kW的增氧机,以保持池水有较高的溶解氧。

3.无论是主养还是混养,要注意减少梭鲈的“应激”反应。在池水溶解氧不足、水质较差、水温较高时,梭鲈极易诱发“应激”反应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故一般鱼塘也不宜套养梭鲈。

4.起捕时,梭鲈的鳃盖及鳍条张开,为其防卫反应,极易刺伤鱼体,所以操作要小心,尽量减少鱼体受伤而诱发其它疾病的发生。

5.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繁殖梭鲈均获成功,目前,塘头价格约70元/kg~80元/kg,且预计在2年~3年左右价位仍然较高。在苗种价格相宜、养殖条件适合时,预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7743/
上一篇: 怎样选牙刷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
  • 结婚对联
  • 浙江方言
  • 百家姓
  • 暴风雪里的夏天
  • 新疆方言
  • 探险故事
  • 搞笑谜语
  • 谜语
  • 爆笑笑话
  • 园林花卉
  • 格林童话
  • 水产
  • 科普动态
  • 元旦对联
  • 桥的谚语
  • 云南方言
  • 地球家园
  • 绕口令大全
  • 神回复
  • 歇后语
  • 歇后语-艰难类
  • 植物谜语
  • 一千零一夜
  • 陕西方言
  • 澳门方言
  • 有关害怕的歇后语
  • 名人故事
  • 英语绕口令
  • 文艺笑话